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说“”近读周俊勋先生的《释“公”》一文①,文章引《说文·八部》:“公,平分也。从八从,八犹背也。韩非曰,‘背私为公’。”周先生以为《说文》说解有误,并根据甲骨文和金文证明,“公”字“象人面容之形”,其主义也当为“容貌”义,后来孳乳为“颂”,继...  相似文献   

2.
在很多人脑海里,根本不存在“厶”这样的字眼,看到这个字,很多人会有疑问。是“么”差了一撇,是“私”又差了一边。不管怎么看,“厶”都不像是一个字。其实“厶”是“私”的本字,在先秦文字里,只有“厶”而无“私”,“厶”也读si,平声。  相似文献   

3.
公厶字义构形及释义,历来是公私观念研究的起点、难点,也成为古字学、古献学、先秦思想史领域亟待攻克的一道难题。自先秦始,提出了诸多见解和假说。其中历时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当为“自环为厶,背厶为公”之说,它首出韩非,后为许慎、段玉裁所承袭。虽也有学对此说提出异议,但始终缺乏清楚的梳理。对“公“厶”字义构形的正确理解,不仅需要字学的知识梳理,还应该从思想、观念方面进行分析和释义。  相似文献   

4.
<正>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一些偏旁部首常常让师生难以认读理解,笔者收集了一些,并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作了求证,整理如下,以赐同仁教学中运用。1."厶"二画,是个象形字,音读sī。"厶"称为私字旁。有人认为象人鼻的侧视形。大约古人也指着鼻子称说自己,所以用"厶"字表示完全为自己的"奸邪"之意。后来被私字代替,厶就只作  相似文献   

5.
<正>在很多人脑海里,根本不存在"厶"这样的字眼,看到这个字,很多人会有疑问,是"么"差了一撇,是"私"又差了一边。不管怎么看,"厶"都不像是一个字。其实"厶"是"私"的本字,在先秦文字里,只有"厶"而无"私","厶"也读sī,平声。  相似文献   

6.
26)公、私:根本相背的两种观念翻开字典,无论哪一本在对“公”与“私”的解释中,都必有“公与私相对”或“私与公相对”的一项。这种意义上的对比解释,是人们对社会实际生活中“立公”与“行私”的思维总结。从文献角度来说,这种见解可能始自韩非。《韩非子·五蠹...  相似文献   

7.
汉字形体的表义功能为诠释词义提供了方便而可靠的依据。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人利用字形来解释字义。《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五年》:“故文反正为乏。”《韩非子·五蠹》:“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这些都是人们所熟悉的。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通过人的劳动进行信息交换、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即三大交换活动协同运动。生物个体即个人的“三大交换”是基础,社会“三大交换”是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个人的“三大交换”与社会“三大交换”的活动就是“私”与“公”的矛盾。“私”与“公”矛盾的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私”、“公”矛盾的运动过程,也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动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正确处理“公”、“私”矛盾,主要是树立“公”、“私”分明的观念,实践劳动是人生存发展之本,正确把握个人角色的变换。  相似文献   

9.
一个老公公     
今天,我要教大家一边唱着歌谣一边画一位老公公。说实在的,当我初次看见这老公公时,觉得他不仅年纪很大而且长相很可怕,半人半鬼的。我还从来没画过这么难看的头像呢!不过现在我对他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大转变啦,我觉得他有点可爱了,因为我知道它是由一首歌谣边唱边画而成的。今天就教大家吧,可要听好哦!第一句歌谣是“一个老公公”。这句是让我们写一个“公”字“,公”字“”“、”表示老公公的左眉毛和右眉毛“,公”字的“厶”表示老公公的鼻子。第二句是“借我两粒蛋”。那两粒实心的蛋是画在老公公的两边眉毛下,不能超过他的鼻子,表示他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分析我国司法权力资源配置的现状入手,探讨了当前中国司法腐败现象出现的内在原因,并指出司法腐败的根本症结在于一个“私”字,疗此症结唯有以“公”字代之,即应把司法公开作为当前司法改革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公”与“私”在春秋战国时期即“论战纷纷”,各家言论各执一词,而孔子却“置身事外”——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多学者,多作“公”“私”之论。老子认为圣人的本质特点就在于“无私”,“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七章》)。最低的标准也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十九章》)。庄子则提出了“无  相似文献   

12.
释战国楚玺中的“登徒”复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王常《集古印谱》卷六18页著录有下列一方玉质私玺:从其文字风格来看,显然是战国楚玺。此玺左边一字,可隶定作“(?)”,即“绅”宇,楚文字资料中常见,多为人名用字,如楚玺中有“登绅” (《古玺汇编》1932)、“茅(?)绅”(同上2249),楚简中有“ (一中十巳)绅”(《包山楚简》93)、“秀绅”(同上101)、“ (?)(毕?)绅”(同上159)等,均其比。这样看来,上揭私玺中左边一字“绅”应是人名字,而右边二字则是一复姓。 “徒”上一字,亦见诸包山楚简,写作:  相似文献   

13.
"私"字本义,自许慎《说文解字》中便已不甚明晰,历代学者对此字看法亦不相同。今观众家所说,重新研读"私"与"厶"二字旧形,并非今人所说耒耜、鼻侧等的描摹,而是私田之意。  相似文献   

14.
“分”和“份”是常用字,使用频率较高。很长时间以来,像“本分、身分、辈分、成分、分量、分内、分外、水分、过分”等词是用“分”还是“份”,这些同音同义写法不同而又并存并用的异形词,时常困扰着我们的语言生活,令人莫衷一是,不知所措。一、“分”和“份”的分工“分”和“份”是两个不同的字,有明确的规范。“分”最初写作“八”,《说文》对“八”的解释是“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用“八”来象征分别,可谓形神兼备。“八”后来借用为数词,一借不还,古人才在“分”下加个“刀”,另造一“分”字。“分”为会意字,从八从刀,以刀而使分(…  相似文献   

15.
巴金 《中文自修》2010,(7):98-100
《左传&#183;宣公十二年》上有一句话:“楚子曰,夫文,止戈为武。”意思是说,“武”是由“止、戈”二字组成的。就是“停止干戈”。即制止战争。事实上,“武”是一个会意字,在古文字里,“止”像一只脚或脚印,引申为行走之意,“武”表示一个人在“持戈行进”。楚子说的话显然是对“武”字的错识认识,但一直影响至今,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拒斥心态。国外也有类似的说法,强烈影响了政治界的科幻小说家戚尔斯就曾说过。如果我们不结束战争,战争就会结束我们。  相似文献   

16.
一、青铜器铭文中所提供的井田制度资料关于井田制度,古代文献如《孟子》、《周礼》、《诗经》、《公羊传》、《谷梁传》、《汉书》等,都有记载,但所记详简不一。经常被引用的,有: 《孟子·滕文公上》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谐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谷粱传·宣公十五年》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从史籍记载理解,井田制度可分为两个方面:一、形式上即将土地划分成整整齐齐的方块,如孟子所说那样,四周八块为“私田”,中间一块为“公田”,合成“井”字形状。二、仅在内容上有“公田”和“私田”区别。“公田”就是“籍田”或“锄”,这是集体耕作的田地,收获上交;“私田”就是“受  相似文献   

17.
狼和狮子     
《双语学习》2013,(3):18-19
一只狼在山坡下徘徊,正值阳光照在大地上,他看到自己的影子变得又长又大。于是他自言自语地说,“我这/厶硕大的个头,难道还要害怕狮子吗,7我不该被公认为百兽之王吗?”  相似文献   

18.
用声韵母区别形近字区别形近字的方法多种多样,利用声母、韵母来区别,不失为一种方法:例如区别“令”和“今”以及由这两字为偏旁所组成的字时,凡声母是“I”的字都写作“令”(如岭、怜、冷、领、零、铃等);声母不是。I”的字都写作“今”(如吟、琴、含、贪等)。又如区别“末”和“未”,以及由它们为偏旁所组成的字时,除注意让学生看清两横的长短外,还可以用韵母不同来区别,凡韵母是“o”的(除“袜”字外)都写作“末”(沫、茉、抹);凡韵母是“ei”、的字写作“未”(昧、寐、味)(武成小学赖仙)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的错别字 ,包括两种情况 ,即错字和别字。错字 ,指把这个字的字形写错了 ,书上、字典上没有这个字形。如把“武”写成了“武”。别字 ,指的是该写这个字的时候 ,却写成了那个字。如把“川流不息”写成了“穿流不歇” ,其中的“穿”、“歇”字形虽然没有错误 ,但用错了地方 ,导致词语的意思发生了大变化 ,这就是别字。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几乎每节课都与汉字打交道 ,但为什么还写错别字呢 ?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 ,之所以学生会写错别字 ,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 ,即汉字方面和小学生方面的原因。由于汉字字数比较多 ,结构复杂 ,有些字的构…  相似文献   

20.
释“鬼”     
胡津龄 《学语文》2003,(4):47-47
《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海》《辞源》,“鬼”的第一义项都是“迷信者以为人死后离开形体而存在的精灵”。《说文》:“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从厶,鬼阴气贼害,故从厶。”“从人,象鬼头”是指该字为“人”的象形,但“鬼头”是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