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21世纪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污染形式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对网络信息污染的控制手段,并对今后网络信息污染的控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环境下信息控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环境下信息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具体阐述了网络环境中信息污染主要有过载信息、冗余信息、失效信息、污秽信息和计算机病毒等形式 ,并从法律、管理、技术、宣传和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控制信息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网络信息污染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21世纪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污染形式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对网络信息污染的控制手段,并对今后网络信息污染的控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浅论网络信息污染、危害与图书馆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网络信息污染的种类、危害,提出了图书馆的对策:深化网络信息服务,加强信息用户信息素质教育,提出了消除网络信息污染是信息时代图书馆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浅议校园网络信息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网络信息污染有多种形式,包括冗余信息、过时信息、虚假信息、污秽信息、病毒信息、垃圾信息等。它会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污染其思想意识、危害其身心健康。为此,要培养大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其远离信息污染源;培养自觉防污意识,防治校园网络信息污染;加强信息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信息污染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每月文题     
曹保顺 《语文教学之友》2008,(11):F0004-F0004
近年来,网络以即时、快捷的信息服务特色,成为了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基本工具。人们将网络作为一种自由传达信息、沟通交流与共享资源的平台,网络带给了人们无限的便捷与效率。同时,网络中“污染”的肆行,也给人们带来许多困惑与烦恼。诸如炒得异常热闹的博客上出现了不少肆意泄愤的言辞,网站页面上老是爱蹿出些许黄色小贴子,以及各种各样的垃圾聊天室等等,这些都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因此网络也要“环保”。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急剧增大。在此过程中,信息污染问题不可避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受了信息污染。如何防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信息污染,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性和纯洁性,是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效率大为提高,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但必须看到,紧随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日渐凸出,由于计算机网络的特性,产生了许多安全问题:信息泄漏、信息污染、信息不易受控等。本文就此提出了简单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网络绿色危机”与网络绿色伦理和网络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无限的空间与可能性,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于人们对网络信息和网络本身的误用和滥用导致了“网络绿色危机”。这种危机是全球性的,表现在网络安全危机、网络信息污染、网络认知危机等方面。我们必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一种全新的网络绿色伦理理念,建设和完善网络的国家和国际方面的法律法规,以解决全球面临的“网络绿色危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梳理了互联网传播秩序的种种失范现象,如网络信息过剩、网络信息污染,网络侵权、网络犯罪等,并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个人生活三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传播秩序失范的不利影响,以期人们对互联网的失范现状和其不利影响有一个更加明晰准确的认识,使政府对互联网的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信息的推进,互联网在为大学生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道德迷失、污染信息、散播病毒、网络犯罪等诸多道德失范,这需要引起高校教育者的充分重视,认真分析根源,积极寻找对策,探索新方法和新模式,促进高校网络健康文明发展,共同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2.
<正>在信息社会中,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挑战,尤其是未成年人在这样一个新媒体的环境下,容易遭受伤害,诸如网络沉迷、网络暴力色情信息污染。如何防范未成年人受到不良网络侵害,如何建立一个安全、健康、便捷的网络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互联网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信息、交流情感提供了便捷,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污染信息、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等道德失范行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既与主体的心理特点、网络社会本身的因素有关.也与制度的因素相连.遏制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对策是: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上自律意识;加强网络立法,规范网络行为;健全网络安全体系,完善网络监督机制;开辟和建立大学生网站,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当今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日益丰富的网上资源使学生增长了不少见识,开阔了视野。但是网络社会信息的丰富性也导致了信息的膨胀与泛滥。从而产生网络的“信息污染”。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主要力量,具有正确的网络伦理认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网络化的发展,网络化对大学生传统道德认知及道德标准形成的冲击,致使加强网络伦理教育成为必然。为此,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重视信息立法,建立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主体观;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强化当代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意识;广泛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抵御信息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日益丰富的网上资源使学生增长了不少见识,开阔了视野.可事实证明,网络社会信息的丰富性也导致了信息的膨胀与泛滥.合法信息与非法信息、有益信息与有害信息、有价值信息与垃圾信息、真信息与假信息以及亦真亦假的信息等混杂在一起,从而产生网络的"信息污染".因此,加强信息规范教育,优化学生的信息道德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道德健康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传播的行为、内容和工具是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舆情分析预测的显示器和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沟通方式.但信息爆炸和信息污染容易造成传受失衡和信息疾病,网络媒体的负面议程设置影响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知.面对网络信息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要引入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新闻的独立判析能力;二要使媒体教育与课堂教育并重,网络教育与现实教育并举;三要学习信息传播与媒介理论,研究与运用网络信息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一、目前网络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1.网络的开放性改变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由于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信息的传播出现了超地域特征,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道德拷问和生活方式都更加频繁,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因此,网络在传播知识和健康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反动的、迷信的甚至色情的东西。国内外敌对势力也利用这个阵地极力倾销其腐朽、反动的思想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这些有益信息与有害信息,有价值信息与垃极信息,真信息与假信息混杂在一起,产生信息污染,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导致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迷惘,以至角色自我的迷失,…  相似文献   

19.
网络传播的特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网络传播具有低成本、高速度、大容量、多功能、可互动、跨文化等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征,并因此获得极快的发展;但同时,网络传播地面临着网络信息过剩、网络信息污染、网络秩序混乱、网络霸权扩张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因特网的发展与全球文化的交互渗透,信息传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从而造成网络信息环境污染.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污染现状并对其治理提出建设性策略,以推进网络信息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