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档案》2006,(12):37-37
德国政府4月18日宣布一项重大决定,帮助把二战期间有关1700万犹太人、劳工和其他大屠杀受害者的纳粹档案向历史学家以及受害者家属开放。据美联社报道,这些资料共有3000万到5000万份文件,被保存在德国城市巴德-阿罗尔森,由11个国家共同监管。这11个国家将于下月在卢森堡开会,考  相似文献   

2.
刘涛 《中国档案》2013,(12):12-12
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档案近日从美国加州向华沙的波兰裔犹太人历史博物馆移交。这些档案是从57个国家的52000名受访者中收集而来,它反映了二战期间德国纳粹的大屠杀情况,还涉及二战前犹太人的生活场景和希特勒与政敌的恩怨,具有无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影片拍摄期间,斯皮尔伯格被大屠杀幸存者讲述的故事所震撼,后成立大屠杀真相历史基金会,收集和保管相关档案材料,以示后世。  相似文献   

3.
存不存在“犹太人问题”?假若“犹太人问题”是犹太人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生活于另一个民族的国家中所遭遇到的问题,那就不仅仅是犹太人的问题了,即便“大屠杀”使这一问题变得突出。另一方面,为何众多的犹太人否定存在“犹太人问题”,宁可把自己看作所居国的一员,认为融合多个民族的政治共同体远比单一的民族共同体更有希望?难道“犹太人问题”只是犹太民族“特殊神宠论”的一种变相的表达,或是犹太复国主义为以色列的合法性提供的辩护理由?马克思显然不认为“犹太人问题”可以通过移民以色列并建立以色列国获得解决,因为“犹太人问题”只不过是阶级压迫的一种隐喻表达,因此,犹太人的解放是全人类解放的一个顺带完成的过程。程巍  相似文献   

4.
八十多年前,现今横贯上海市中心的延安东路,是一条分隔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界河——洋泾浜。1914年时,因城市发展的需要,此浜被填没造路。路名以英皇爱德华七世之名,命名为爱多亚路。在这条爱多亚路的东端黄浦滩边,地跨两界的中央,上世纪二十年代曾有一座颇具风采的宏大纪念碑拔地而起,这座纪念碑就是堪称“上海第一碑”的外滩“欧战纪念碑”(又称“和平女神像”)。  相似文献   

5.
在福建省三明市区风景秀丽的麒麟山公园北麓,有一片绿荫密盖的小树林,碗口粗的树干,挺拔向上,直刺苍穹。小树林前竖立着一座混凝土作基、大理石贴面的纪念碑。碑的造型是一本翻开的台历,与公园的园林建筑十分协调,台历的时间定格在1997年11月22日,上面用汉藏两种文字镌刻着“汉藏民族团结林”。台历的另一页镌刻着《人民日报》对这片树林来历的报道,标题是《你来三明读书我去雪域戍边》。许多晨练的人们和外地游客,走到这里,都要驻足细读碑文;不时还有一些身穿民族服装的藏族学生来到这里,在碑前合影留念。汉藏民族团结林成了三明市的一处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书法热”的不断升温,西安碑林的行情格外看涨。介绍西安碑林的书籍文章虽还说不上“铺天盖地”,却也真真不少。仅以笔者的孤陋寡闻,至少也见到过几十种书籍和报刊介绍过西安碑林。但这些书籍文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让人如坠五里雾中,无所适从,简直成了现代的斯芬克斯之谜:  相似文献   

7.
“到兰州来,不看碑林等于没到兰州!会感到遗憾。”老朋友张锋这样提醒我。我却不以为然。直到我要离开兰州的那天,才在他的陪同下乘车上了白塔山,到那里去看兰州碑林。“哇!”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偌大的一座仿明清的古建筑群,回廊蜿蜒,楼房栉比,黄瓦红柱,鲜艳夺目我从回廊转到一层  相似文献   

8.
知识与趣味     
人民英雄纪念碑题字谁镌刻 纪念碑上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是如何放大到那高大的碑体之上?又是怎样刻到那坚硬的花岗岩上去的? 为此做出重要贡献的,是已故著名书法篆刻家魏长青。  相似文献   

9.
王琳 《档案学研究》2019,33(4):84-90
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创伤,而关于大屠杀见证者的口述历史是否可以纳入历史书写中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认为,口述历史不仅可以对文献史料进行翔实的补充和细致的阐述,同时更具备完整性和生动性,因而应该成为大屠杀历史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口述历史还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大屠杀的真相,并帮助人们从关注单纯的历史事件转向关注见证者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相传,八位仙人过海到台湾,在一老茶农家休息,边下棋,边品茶。因茶树品种欠佳,众仙饮之,索然无味。一仙抖长袖,变出一只玉兔,玉兔卧茶树下良久,仙人命茶农采叶泡茶。众仙饮过,赞口不绝。此后,这片茶林风靡台湾,后人称为“仙踪林”。  相似文献   

11.
五月二十八日,太行新闻史学会和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在左权县麻田隆重举行“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揭幕仪式。原经济日报社长安岗、原人民日报总编辑李庄等四十多位太行老新闻战士和省、地、县有关领导及当地群众二百多人参加了揭幕仪式。雄伟壮观的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座落在麻田对面西山脚下。纪念碑底座面积九十六平方米,碑高七米五。碑的正面镌刻着杨尚昆同志  相似文献   

12.
北京一家报纸在2005年11月30日第三版登出一则消息,标题是《联大设立“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令人匪夷所思。无独有偶,北京一家都市报在11月11日A39版刊发一则消息的标题是:《国足参观大屠杀纪念馆》。还有一家地方日报12月14日B1版头条通版醒目的标题是:《南京拉响警报纪念南京大屠杀68周年》。第一个例子的消息在最后一段写道:“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波兰南部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这一天被英国、意大利和德国等许多国家定为纳粹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日。”第二例标题中的“大屠杀纪念馆”,大家也都知道其全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相似文献   

13.
1986年5月28日上午,座落在山西省左权县麻田村西悬崖峭壁下的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前,摆满了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太行新闻史学会和当地政府等单位敬献的花篮、花圈。巍然耸立的纪念碑,面向当年华北新华日报社的驻地和烈士们牺牲的地方——山庄、岭南和十字岭。清漳河从山间缓缓流过,那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这天是纪念碑举行揭幕仪式的日子,人们簇拥在烈士纪念碑的周围,向长眠在这里、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烈士们默默致哀。碑的正面镌刻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的题词:“太行新闻烈士永垂不朽”。碑的左侧面镌刻着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的题词:“一九四二年五月,华北新华日  相似文献   

14.
袁海 《现代声像档案》2005,7(1):28-28,35
2004年11月底,英国电视台4频道播出一部名为《奥斯维辛集中营:被遗忘的证据》(Auschwitz:The Forgotten Evidence)的纪录片,公开了一批二战期间奥斯维辛集中营航拍图片。这些照片是英国皇家空军1944年8月拍摄的。多位大屠杀幸存者和历史学家认为,这些照片表明,英国当局及其盟友早就对纳粹的大屠杀暴行了如指掌,并有机会在1944年时将纳粹集中营炸毁,从而挽救至少150万犹太人的性命,但他们却选择了“坐视不管”。  相似文献   

15.
该书作者是那份著名的“辛德勒名单”上的犹太人之一,曾被关押在纳粹普拉索集中营。在书中,作者回顾了当年遭遇的饥饿、轰炸和大屠杀,以及他在辛德勒工厂里幸存下来的经历。书中收录了作者所作的60多幅插图以及一幅奥斯卡·辛德勒的肖像。 选题点评:有许多人是通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而知晓了二战期间一批犹太人的命运的;  相似文献   

16.
李公涛,河南巩义人,全国劳动模范。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他以古稀之躯,带领全家倾其家产,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世世代代刻碑不止,誓在有生之年,建成一座我国最大的碑刻艺术殿堂——中国翰园碑林,经此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人生旅逢的最后归宿。经过20余年的艰苦奋斗,中国翰园碑林已基本建成。李公涛由此被人们称为“当代文化愚公”。  相似文献   

17.
1999年的中秋与国庆,我是在“两弹一星”研制基地度过的. 青海湖北群山环抱一片广袤荒滩,就是那曾经使站起来的新中国扬眉吐气于全世界的圣地.这里已建立起一座高高的纪念碑,碑顶上屹立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模型.圆圆的球体,银光闪闪.仰望着它,我欣慰赞叹:“这是知识分子奉献给祖国的月亮!我能在中秋节瞻仰它,比真正的赏月更引人遐想.”  相似文献   

18.
东汉以来,犹太人曾多次来中国,人数最多的一次是在北宋时代有一批七十三姓,500余家犹太人从印度入境,向中国皇帝进贡。元以后,集聚在渐江和河南开封的犹太人最多,1359年(元至元十六年),开封犹太人社团在城内土市街(令“土街”)东南重建了一所犹太会堂。会堂内有一个藏书宝。中国科技史家,英国李约瑟博士称开封犹太会堂的藏书堂为“希伯来图书馆”。希伯来图书馆藏有不少珍贵的希伯来文典籍。从材料来分,这些书籍有羊皮书和纸书两类。精制的羊皮书主要用来长期保存珍贵的典籍,而相当多的则是价廉的纸  相似文献   

19.
今年6月,三峡水利枢扭工程正式蓄水到135米高程。这是几代中国人的期盼。我刊特组织了一组图片以“百年三峡精彩回眸”为题分:“几代领导人的脚步”、“三峡工程建设片断”、“三斗坪的世纪之变”、“正在消失的三峡景观”4个部分刊出。  相似文献   

20.
如今翻开一些报纸,找出几个错别字或几个有问题的句子来并不是件难事。 细分析一下,报纸上的编校差错,有一些特点,抓住了这些特点,就有利于“对症下药”。 一、季节性。季节性,是某些差错表现出来的特性。比如到了1月份,就有“今年”、“去年”错用的差错出现。造成这种差错的原因是上一年的稿件没能发表,放到下一年发时,时间却忘了改动。到了秋天,就有“中秋”、“仲秋”错用的问题出现。“中秋”指的是农历八月十五,即中秋节;而“仲秋”指的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二、频发性。这些差错,有的属于用字问题,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