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投身革命之日起,毛泽东就将报刊宣传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1925年,他在为《政治周报》撰写的《发刊理由》中指出:"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1]在长期战争年代,作为一位既指挥打仗、又领导宣传的身兼二职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具有倚马可待的快速写作本领,但他从来不为快而快,他认为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新闻媒介对新闻要有所选择,根据斗争需要或急或缓或舍.  相似文献   

2.
霍仟  王亦高 《新闻界》2013,(9):79-80
<正>"舆论一律"和"舆论不一律"是毛泽东在1955年提出的一对概念,在我国新闻界流行多年。毛泽东认为,在人民内部,允许舆论不一律;而对反革命分子,则要实行舆论一律,不许反革命分子发表反革命意见。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一直把新闻媒介看作“最好的东西”。他之所以把新闻媒介看成“最好”、“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东西,就是因为新闻媒介同“革命”是紧紧联在一起的。早在68年之前,毛泽东就这样明确地提出了报刊同革命的关系。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他开宗明义地写道: 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我同这本书的作者刘建明教授 的相识,可以说多少有点不同寻常。 我从杂志上读到他的文章,觉得这位作者有自己的见解,不是那种人云亦云的人,因此就留了心。 后来又读到他一篇文章,我略有不同的看法。他谈论的是“舆论一律”的问题,具体内容记不得了,好像是说舆论不可能一律也不应当一律,这点我是赞成的。不过,“舆论一律”这个上层建筑,是计划经济那个经济基础的反映,同时对那个基础起促进的作用。回想当初,这个理论是毛泽东亲自这样明白无误地和大张旗鼓地提出来的。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计划经济不行,尤其是我国现在已经改革,不再实行计划经济而实行市场经济了。这就是说,当初那个经济基础已经不复存在。既然如此,那个上层建筑现在往哪里站,还  相似文献   

5.
随感杂谈是一种务虚式富有文采的短论。广义地讲,也可称之为杂文。在毛泽东光辉战斗的一生中,他一向十分重视这类评论文体的应用与写作。早在青年时期,为了从事革命运动,宣传革命思想,在他主编出版的《湘江评论》、《政治周报》等报刊上曾经辟设了“湘江杂评”、“放言”、“反攻”等引人瞩目的短论专栏,不断发表由他撰写的杂谈、随感式的精悍短小的言论,或针砭社会锢弊,或倡导妇女解放,或揭露帝国主义阴谋诡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中国最早的新闻学研究组织北大新闻学研究会会员,是懂新闻学的。他的新闻观的核心,在于主张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他根据苏联教科书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说法,借用来直接说明报纸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他以政治和阶级的眼光看待言论出版自由,要求赋予人权以政治目的。他要求新闻真实,但又根据政治军事的需要,将新闻报道作为一种政治表态,于是产生了报或不报、有意慢报,甚至故意报假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毛泽东著作中",舆论"的概念出现频率相对较高。舆论是一种很复杂的信息存在形态和传播方式,毛泽东没有对舆论本身下过定义,但从他运用这个概念看,舆论是分散的、自然状态的意见。因而他在谈到"舆论不一律"时这样写道":我们在人民内部,是允许舆论不一律的,这就是批评的自由,发表各种不同意见的自由,宣传有神论和宣传无神论(即唯物论)的自由。……要想使‘舆论一律’是不可能的,也  相似文献   

8.
羚子 《出版视野》2004,(4):44-44
列宁把校对看成是出版最重要的条件。他说:出版“最重要的条件是:保证校对得很好。做不到这一点,根本谈不上出版”。毛泽东对新闻出版工作的要求是“不出”错字。毛泽东同志是十分重视校对工作的,他在编辑《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就亲自做读校工作,一一改正校样上的差错。1938年6月,在《论持久战》发表时,他曾不止一次地亲自校对,在退校样时,还亲自写信给有关同志,说:“都校了,第三部分请再送来看一次,第一  相似文献   

9.
舆论一律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盛行以来,曾经导致全社会的言论禁锢。直到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关于舆论一律与不一律的注解仍然时常激起纷争。理解毛泽东提出的舆论一律与不一律必须从其起源、转变入手,理清其历史脉络,在当时的语境中分析、把握舆论一律的可行性以及不一律最终走向。并为今天多元化的社会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制定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办报原则,其中不少内容,是对列宁办报原则的继承,本文主要评介由毛泽东独立提出的一些新的原则。一,舆论一律又不一律的方针。早在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就提出,必须剥夺反动派的出版自由,包括: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接收属于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地方系统下的各机关、各反动派党派及反动军队的各组织所出版和发行的报纸,接收他们的通讯社和电台。  相似文献   

11.
王亦高 《青年记者》2022,(18):24-27
毛泽东同志在1955年提出的“舆论一律又不一律”观点,是对舆论问题的较为睿智、清晰、正确的回答。在高级互联网时代,这个观点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加以与时俱进的分析与理解:游移身份、多元形态、趋同效应、时间维度。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舆论以及相关问题尤其值得深入的思考与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读过孔庆东文章的人都觉得他很幽默,但他在最近出版的新著《空山疯语》的卷首,却一本正经地宣称:“我不幽默。”他说:“我自己写的文章,一向以有立场、有个性自负,所谓的‘幽默’,不过是一种‘修辞’手段,有时是为了说得含蓄,有时是为了说得精练,有时是为了说得形象,总之,是为  相似文献   

13.
被西方新闻学论著列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的另一位先驱者,是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家、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主要起草者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他把出版自由看作是全部自由的核心。他说:“我们的自由取决于出版自由,而限制出版自由就等于取消自由本身。”杰斐逊是如此重视出版自由和新闻自由,以致他在1787年给友人卡林顿勋爵的信中竟说过这样的话:“如果要我来决定究竟是有政府而没有报纸,还是有报纸而没有政府,我会毫不迟疑选择后者。”  相似文献   

14.
《努力周报》作为同人刊物,是以胡适为中心的一批学人议政的平台。但由于学人交往关系和政治主张取向,其独立性终受到拷问。本文即使以"好人政府"这一主张为案例,对《努力周报》牵涉的政治关系做梳理,来解析这份刊物的独立性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实践。胡适之是该刊的核心人物,他的讲学复议政的尝试,随着这份刊物的终刊,亦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5.
报刊文摘     
《新闻学刊》一九八五年第三期刊载了艾丰的题为《关于舆论一律与不一律的断想》的文章,提出讨论新闻舆论“不一律”的问题。艾丰认为,“舆论一律”同“舆论不一律”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但从解放以来新闻工作的实际来看,“一律”一面,被强调和实现得比较充分,有时甚至过头;“不一律”一面,被认识和解释得不够,实现得更差。这同长期的“左”的影响有关。所谓“舆论不一律”,是指人民内部有批评的自由,发表各种不同意见的自由。它实质上是人民民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编辑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出版物要有明确的出版宗旨、依靠群众办报办刊、要加强对编辑人员的培养、刊物要同时兼顾形式与内容等。毛泽东的这些编辑思想,在其主编的《湘江评论》、《新湖南》、《政治周报》和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中得到了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二二年七月,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了宣传“二大”的政治纲领及决议,中共中央决定将原秘密出版的《共产党》月刊停刊,新出一公开发行的向导周报作为党的机关报,并指定蔡和森同志任主编。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向导周报于九月十三日问世了。向导周报是十六开版本,开始每期八页;从一百四十二期起,增加到十二页;至一百四十四期,又增加到十六页。容纳的文字,由每期一万二千字左右,增至二万四千字左右。从创刊到一九二七年七月终刊,连续出版二○一期。蔡和森同志除一九二五年十月至一九二七年三月在莫斯科共产国际工作外,始终担任主编。党早期的领导人陈独秀和瞿秋白等同志,都是向导周报的主要撰稿人,毛泽东、周恩  相似文献   

18.
说起讲政治,是一个老话题,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邓小平同志也强调过: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他的关于讲政治的长篇讲话中明确阐述了讲政治的重要性。可以说,讲政治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老话题。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舆论工具的地方党报,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通过法律对出版自由进行界定,明确允许和限制的范围。 西方国家实行出版自由,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而是有具体的规定。18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法学家孟德斯鸠有一句名言:“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应当说,这种观点是西方制定出版自由  相似文献   

20.
信息四则     
台北出版业者诧异——《毛泽东语录》如此热销【台湾消息】台北出版业者杨一峰投身出版业只有三年时间,最近他在岛内出版界做了一件倍受关注的事——出版《毛泽东语录》。该书在台湾出版后热销,一版再版,迄今已出第四版。这样的业绩连他自己都诧异:“本以为是要‘为人民服务’,如此热销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杨一峰说,出版像《毛泽东语录》这样的书,就是要填补学术“拼图”上的空缺。他认为《毛泽东语录》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且不论它在政治上的影响,就字里行间所透出的智慧对做好企业管理就很有帮助。他还举例说,“甚至毛主席还在书中告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