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大脑细胞的活性也越来越低,细胞膜会发生退化,原本按规律排列的细胞分子开始出现絮乱,从而导致一些神经疾病的发生。那么,人类该如何应对脑细胞衰老带来的困境?为此,科学家开始了探索如何焕发大脑细胞活力的研究历程。细胞培养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在干细胞的研究中,指出了可自我修复的全能性胚胎干细胞对神经细胞研究的重要作用,但是却因为其伦理问题而难以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2.
维甲酸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细胞的表型是否可能逆转?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一种肿瘤治疗的新途径,即通过启动恶性细胞的成熟和程序化死亡达到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应用分化诱导剂——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成功的第一个人类肿瘤。该病的另一特点是有特异染色体易位t(15,17)。在研究APL细胞对ATRA的应答机理中,我们和其他作者阐明了t(15,17)的分子生物学,发现它使维甲酸受体α基因(RARA)与15号染色体上的一个位点PML发生融合。功能研究显示PML-RARA的行为不同于野生型RARA。这一白血病标志的直接临床应用是发展了一种针对PML-RARA融合转录本的逆转录酶/PCR分析。最近,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新的变异型易位t(11,17),该易位使RARA与11q23上一个被称之为早幼粒白血病锌指蛋白(PLZF)的基因发生融合。PLZF编码一个含有9个锌指的蛋白,可能是一个转录因子。在t(15,17)和t(11,17)两种易位中,RARA是共同靶子的事实提示RARA在APL发病原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转染试验,我们显示PLZF-RARA和PML-RARA一样,对野生型RARA具有“显性负”作用。近来在白种人APL中发现了具有t(11,17)的病例。虽然伴t(15,17)的APL患者对ATRA均有良好疗效,伴t(11,17)的患者则反应不佳,提示可能是APL中的一种新的临床综合征。对PML-RARA和PLZF-RARA的比较研究必将有助于理解ATRA诱导APL细胞分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陈奇 《百科知识》2007,(9S):4-5
自从人类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胞,这种微小而神秘的东西就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很多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都涉及到细胞极性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细胞的极性呢?其实,所谓极性,就是一种不对称性,一种非均衡性,这种不对称性是细胞生长的基础,正是因为细胞的不对称生长,产生了极性,这才能完成细胞活动的各项功能。无论在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中,细胞的极性都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4.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将人体干细胞转化成了功能性的肺细胞和呼吸道细胞。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研究肺部发育、构建肺部疾病建模、筛查药物并最终制造出可供移植的肺部器官。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国各地血库中储备的血液量不足,出现了血荒。加拿大科学家最近利用皮肤细胞来造血,也许可以为缓解血荒提供帮助。科学家向皮肤细胞中植入了一种特殊的基因,经过培养  相似文献   

6.
《大众科技》2011,(1):12-13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期报道,瑞典和西班牙科学家使用转基因酵母细胞制造出了能够互相交流的“生物电路”。未来,科学家有望使用人体细胞构建出更复杂的系统,来检测人体健康状况。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7.
《发明与创新》2005,(10):26-26
分离单个细胞是一件困难的任务,但现在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简单方法: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华裔科学家吴明(音译)领导的小组,发明出一种“光电镊子”。该技术将亮度相对较低的简单光源同光电技术相结合,使科学家能够捕捉到他们希望研究的细胞。这一新技术可能有重大医学意义。吴明说“:我们的设计具有实用性。光电镊子与光学镊子不一样,它只采用像发光二极管一样的简单光源。”与采用激光束来捕获细胞的光学镊子相比,低亮度光源对周围细胞不产生破坏,这种低亮度光源使用的功率比激光功率少10万倍。目前,分离单个细胞的过程全…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I0002-I0002
科学家在人体的免疫系统内找到了这种新的细胞类型,有助研制传染病疫苗。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15日(北京时间)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类型,新发现有望让科学家研发出新药和疫苗,强化身体免疫系统针对特定可传染病菌的微生物的免疫反应。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免疫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科学家能让死亡的心脏重新跳动起来。为了让从老鼠身上摘除的心脏恢复活力,科学家首先使用一种香波中使用的洗涤剂剥离掉旧的心脏细胞。只剩下胶原基质——这些蛋白纤维组织能够保证细胞连接在一起,并且能保持器官的基本形状——随后科学家在里面植入新生老鼠的心脏细胞。在把心脏与电极连接在一起后,科学家发现,心脏开始有规律地跳动,  相似文献   

10.
《大众科技》2010,(3):9-10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宣布,他们绕过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这一步骤,直接将老鼠皮肤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研究人员指出,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中,成功将皮肤细胞完全转化为功能性的神经细胞。该发现或将彻底革新人类干细胞治疗的未来图景,改变我们对于细胞如何选择并且如何在人体内维持其特性的理解。相关研究发表在2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网络版上。  相似文献   

11.
别硬撑着     
段奇清 《知识窗》2014,(3):35-35
2013年11月,一份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称。人的大脑中会存在大量的分子废物。参与研究的科学家内德加特解释,当液体在细胞之间流动时,需要大量的能量,这样就会分解出一些废物一一细胞外液和其他物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癌症是致癌物质长期影响人体细胞所导致:在致癌物质的作用下,一些细胞的基因会发生变异,这种变异积累多了,就会导致细胞变成无法控制的疯狂生长的癌细胞,之后,人体就会出现肿瘤。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发现一种巨型病毒,这种病毒比地球上所有细胞生物都古老,所以它可能是地球上所有细胞生命的祖先。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学家将实验老鼠的4个遗传因子转化成了成纤维细胞,并由此制造出类似于人体造血干细胞的细胞,这些造血干细胞每天会在人体内制造出数百万个新鲜的血液细胞。这项研究有助于科学家们未来为血液病症患者量身打造造血干/祖细胞,用于细胞替代疗法中。相关研究发表在  相似文献   

15.
通常,动物细胞在外界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细胞内外的水分会很快结成冰晶,这会破坏细胞内部的结构,冰晶体积膨胀会使细胞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甚至导致细胞死亡。-5℃~0℃是细胞最容易受伤的温度,而这个温度却是一种小虫子最喜欢的温度。这让科学家称奇,掘地三尺也要找到它们,研究它们的独特生存能力。冰封世界的魔虫在寒带冰天雪地的夏季,夕阳西下,一种叫冰虫的小虫子纷纷从厚厚的冰块下钻出来,成群结队地寻找它们的晚餐,海藻、花粉和其他可以消化的残渣都是它们爱吃的。小小的虫子拥挤在一起,为了生命的延续,它们伸着蓝色的鼻子,寻找着一…  相似文献   

16.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伦敦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一种阻止人体细胞老化的新方法。利用这一方法,不仅能防止人体器官和组织的老化,对攻克癌症等疾病也有实际意义。负责这项研究的塔索那斯博士说,通常,人体细胞都含有一种“计时”功能,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末端的端粒DNA就缩短一点,待其完全消失后,细胞即走向死亡。为了克服这一倾向,他们在染色体末端放置了一个微小的“帽子”,将细胞中的端粒DNA保护起来,这样就可使细胞无限地分裂下去。她说,这项技术的关键是一种称为RAD51D的分子,该分子具有影响细胞…  相似文献   

17.
腾讯科学讯 遗传学家已经把由皮肤细胞转变成的神经细胞成功移植到老鼠当中。虽然多功能干细胞也能够转变成任何的体细胞,也不像之前认为的那样不稳定,但是仍然存在危险,比如说多功能细胞会以其它的方式复制而且会引起肿瘤或者产生不需要的细胞。因此,避开多能细胞阶段直接将一种细胞转变成另一种细胞是科学家一直追求的梦想。  相似文献   

18.
《发明与革新》2011,(11):32-32
美国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了一种能测量人体单个细胞温度的纳米温度计,并首次证实细胞内部温度并不像整个机体那样遵循平均37℃的标准,不同细胞个体在温度上往往存在显著差异。对这一差异的研究将有助于开发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秋凌 《金秋科苑》2010,(21):15-15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首次看到正在行动中的免疫系统细胞杀手发射的一枚“子弹”——穿孔蛋白。  相似文献   

20.
捕菌网     
最新的研究发现,人体细胞能自制捕获细菌的网以阻止病原体入侵。 处于人类免疫系统和外来细菌战斗前线的是嗜中性粒细胞,它是白细胞的一种,是数量最多的一类白细胞。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该细胞的重要性——它能摧毁入侵病原体。但是最近科学家才发现它摧毁病原体的秘密武器:捕菌网——由酶和DNA组成的嗜中性粒细胞外捕获网。柏林马克斯普朗克传染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最近发现这些网能弹射出死亡或即将死亡的嗜中性粒细胞,去俘获、削弱并最终杀死细菌(图中的桔色组织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