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需要表扬和鼓励,这不仅可以让他们增加自信心,还可以给其他学生以激励。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采用激励学生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审视学生的作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要求,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鼓励.教学激励的基本策略有:目标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奖励-惩罚激励、合作-竞争激励、反馈-评价激励.通过激励,使学生形成持续的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3.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的意思,即通过某种刺激因素,促使某种思想愿望和行为产生的心理过程。激励与需要的关系十分密切,满足需要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原动力。因此,通过创造外部条件来满足人的需要是对人的行为进行激励的重要手段。激励是目的,创造外部条件是激励的手段。所以,我们在学生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要注意研究和应用激励理论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首要工作之一,就是激励起每一个学生学习和工作的动机,激发和鼓励学生在学习、工作、劳动中的积极性,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奖励,促使他们继续努力,满足个人需…  相似文献   

4.
<正>一、欣赏鼓励,激发倾听兴趣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表扬认真倾听的学生,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也可以专门设计一些判断题、改错题,设计巧铺地砖或合理租车等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出"小医生""小评论家""小老师"等,这些荣誉称号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更多的时候,激励是在无声中随时进行的,它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时时处处感到教师的欣赏和鼓励。学生是敏感的,教师的一些细微改变,他们都能感受到。所以,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教师从内心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赏,对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有时候教师"无意"间坐到"听众"席,真诚地和学生一起聆听,让听者更感兴趣,说者倍感兴奋。  相似文献   

5.
<正>爱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方式,适用于全体学生。但在我的教育观念和实践中,时常将"励"融入爱中,让爱更丰富,更具感召力。"励"字有很多种解释:鼓励、勉励、激励、奖励、磨砺等。所谓鼓励式教育法也称赏识教育法,是一种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以自信、自强、进取的态度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方法。教师要更多地运用"换位思考"去对待学生,去欣赏他们,鼓励他们,学生的能力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正>激励教育是遵循激发、鼓励、勉励的原则,通过给予学生奖励或荣誉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热情和探究愿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教育方式。笔者至今已有十年的听障教学经历,大量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明白,特殊儿童更需要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一、循循善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7.
“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威廉·杰姆斯语 )老师一个信任微笑、一个肯定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 ,可以驱散残疾学生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 ,可以找回他们失落已久的宝贵的自尊 ,可以校正他们迷失了价值追求的方向 ,可以唤醒他们早已尘封的潜能 ,可以诱发他们心中萌芽的冲动。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的激励者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 :“你读得真好 !”“你进步了 !”“希望你继续努力 !”等等 ;也可以用些固定式的奖励办法 :如 :“小红花”、“奖励卡”、“优秀作品集”、“学习标兵”…  相似文献   

8.
奖励与鼓励都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外在动力。奖励是对学习结果的肯定,它对学生的学习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具有难以克服的消极影响。鼓励则是对学习行为的激励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一般是在学习之前或学习过程中采用,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课堂提问是提高职业院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首先应该采用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然后通过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提问;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点燃求知"星火",利用课外时间主动学习等具体策略促进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学生档案袋评价在董各庄中学开展以来,颇见成效。作为九年级数学老师,以前笔者以为“档案袋评价”不实用,是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的事情。而今学校把这项工作与德育挂钩,学生争当“星级少年”,非常重视自己“档案袋”中的“奖励卡”。学生就是较大的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成绩是鼓励、激励而来的。在数学教学中,笔者逐渐尝试,适时分发激励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还不错。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规定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 ,实施小学语文教学 ,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全面加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实行开放型教学 ,通过改革传统教学中束缚学生思维的因素 ,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语文规律 ,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  相似文献   

12.
金艳茜 《快乐阅读》2013,(28):116-117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时时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话语去激励学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教育教学的同时,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个人意愿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力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很多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而是要通过音乐教学的环节和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音乐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励与唤醒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意识,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感受乐曲带来的魅力时情感和心灵能够得到感染和净化。"为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教育核心,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欣赏型班级管理是一种基于欣赏型探究而开展的班级管理探索,它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欣赏,认为班主任的威信、班级的魅力,源自对每位学生优点、长处的欣赏。开展欣赏型班级管理,亟须班主任转变思维观念和工作方式,即从"诊断式"修正转向"欣赏式"鼓励,从"同一式"模式管理走向"分等式"因材施教,从"单一式"孤立学习迈向"合作式"共赢进步。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要对学生施以奖励。不管是学习和某种习惯有改观,还是学生的不良行为得以矫正,都可能会从物质或是精神方面给予鼓励。当然,更多是以精神奖励为主,但也免不了一些物质的奖励。但是,物质奖励不可泛滥,否则,便会失去激励作用,同时,物质奖励也必须把握好时机。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师经常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挑战在学习中的困难,是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我探究发展的有效手段。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人的行为动机,使人做出努力行为,从而有效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目标激励要求所制定的目标具体、明确,适合各年段数学基础知识及技能的要求和难度,在教学中逐步激励学生向最高目标迈进;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体态语言)激励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竞争激励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专题概说】高中语文选修课强调学生的选择性和个性化,鼓励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在学习方式上,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既定的教材内容,结合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构建了"史铁生散文专题学习群",以此来落实课标要求。"史铁生散文专题学习群"主要以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合欢树》、初中学过的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所特有的魅力,以生动贴切的讲解和主动规范的唱奏示范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来巩固学习兴趣,最终实现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赵恒 《教育教学论坛》2012,(25):128-129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从教几十年来,我对此不断地潜心探索研究,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激发兴趣,"乐"中求学;二、引导猜想,"思"中求学;三、鼓励质疑,"问"中求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激励学生质疑的方式或方法有以下几种:1.导入新课,激励学生提问;2.学习新知,激发学生提问;3.运用知识,鼓励学生提问。  相似文献   

20.
能力是在鼓励下绽放的,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表扬与鼓励比批评与指责更乐意接受,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表扬与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对学习有促进作用,批评与指责恰恰相反。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用它来吸引学习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对信息任务本身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