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智能电网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分布式电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程度,给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原来的系统运行状态。因此,有效发挥分布式电源的辅助性作用与无功优化的调度策略已成为当前电网运行优化控制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分布式电源并网的控制特点,建立以降低区域电网的损耗、遏制电压变化为目标的模糊动态式无功优化的调度模型。采用改进算法得到无功优化的调度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配电网中,通过分布式电源的加入,有效减少了网损,在偏远地区中,节省了电网投资,这种放不是电源得到了高度重视,也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分布式电源并网系统的种类,分析了大规模分布式电源并网对电网调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这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奠定基础,电力电能技术得到极大程度发展,分布式电源开始被应用在电网系统中,其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而怎样发挥出分布式电源的最大优势,以最佳形式调度电能,成为电力企业研究人员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在介绍了几种分布式电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分布式电源的优化调度措施,以期能促进分布式电源应用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络控制管理中,利用分布式电源来设计和优化电压控制和无功补偿,主要是针对某地域电网的电压控制实际情况,从动态电网无功调度中来进行优化。本文在建立基于某地区电网模糊控制模型中,将动态无功优化作为调度手段,旨在通过电压波动抑制和降低电网网损来进行综合调度。在本模型应用中,利用模糊评价函数,从目标函数的转化中来提升调度管理满意度,特别是通过应用自适应权重方法,对构造评价函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在求解分布式电源动态无功优化上,以改进的遗传算法为调度策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本模型以及构造方法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刘炜  孙振权  刘燕 《内江科技》2010,31(12):123-123,129
本文阐述了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总结了智能电网特征及关键技术;给出了智能电网建设的技术路线;指出了建设智能电网从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到调度等环节,在网络拓扑、通信系统、高级计量体系、需求侧管理、智能调度、电力电子设备、分布式电源接入等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将分布式电源以微电网形式形成一个双向可调度单元接入到电网中,是发挥分布式电源效能的最有效方式,微电网接入中低压配电网对微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微电网接入配电系统已经成为配电网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能源发电和分布式电源的并网容量不断增加,对电网在电压质量、功率稳定、网络损耗、供电可靠性水平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储能有利于提高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促进新能源和分布式电源开发利用,在新能源、分布式电源与电网协调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章从新能源、分布式电源与电网协调发展需求出发,分析了储能在发电侧、大电网、配电网及用户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分布式电源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不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稳定性较强,通过建设分布式电源可以有效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减少在电能产生过程中造成的污染物排放。同时对分布式电源进行利用还有助于减少输电线路走电,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有效解决偏远地区的用电问题。分布式电源并入电网后,其随机性和波动性给电网造成很大冲击,提高了对电网稳定性的要求。本文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安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由于能源需求及环境恶化的压力不断增加,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已成为保障能源供应并改善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技术及政策的驱动下,分布式电源作为发展和利用新能源的一种有效形式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开发分布式发电可以充分利用以分布式形式广泛存在的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分布式电源就近并入配电网,可以降低线路损耗,改善电网末端电能质量,缓解用电压力,提高电网抗灾能力。但是分布式电源并入电网会对电网的运行控制等带来一系列的影响。随着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的增长,分布式电源逐渐成为了电网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将对安全可靠供、用电带来挑战。“用户侧分布式电源与电网互联技术标准研究”课题正是围绕现实需求而展开的标准化专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微电网是一种新型的网络结构,由微电源、负荷、储能系统和控制装置共同组成。相比于传统的大电网,微电网属于分布式的控制系统。但是对于大量的控制数据,或者多变的控制方式,微电网也显示出了不足,无法很好地对其进行调度。利用Agent理论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弊端,使分布式电源与电网之间的控制更加协调。本文首先对微电网和Agent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对基于Agent的微电网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和特点,并简单介绍了智能电网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对其重要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指出了建设智能电网在网络拓扑、通信体系、分布式电源接入、智能调度、防护系统、电力电子设备、计量体系、需求侧管理等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强调发展智能电网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晓辉  卢明 《科技广场》2009,(9):202-203
分布式电源与电网并网运行能够充分发挥其价格优势,并且提高供电可靠性。但分布式电源并网后对电力系统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分布式电源的并网技术要求和对电网规划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分布式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发电技术,可以附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并网后,改变了传统配电网结构,对配电网的继电保护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分布式电源并网后的继电保护整定。本文从分布式电源并入电网后产生的问题以及影响着手,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容量及接入电压等级的整定方案,保护电网的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4.
智能电网是集分布式发电机、储能装置、控制装置和负载于一体,将分布式能源(如风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既能与电网连接,又能在主电网故障的情况下独立运行。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风力发电机、光伏电池等分布式电源受天气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不确定性较大。在分析分布式电源潮流特性时,应考虑其随机性,传统的潮流计算方法不适合智能电网。因此,研究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随机潮流计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智能电网快速发展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需求,地区电网需要建设地县一体化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文章阐述了石家庄地县一体化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情况,该系统实现了电网运行稳态监控、网络分析、AVC控制、智能分析与辅助决策等应用功能,满足地县一体化“大运行”调度监控运行的需要,目前已成功在石家庄地调上线运行,真正实现了地县合一的分布式一体化智能调度控制系统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王俊士 《科技通报》2014,(4):107-109
提出一种智能分布式电力调度系统的协同调度方法,采用三类时隙,即前导时隙、若干中断时隙和大量分配时隙分布式管理的思想,采用高效时分多址协议对每个电网节点的耗电信息进行收集,然后采用协调调度,综合考虑整个电网的负载能力,对每个节点的供电进行智能化的分配,并且采用反馈系统不断调整,达到最优供电状态;采用一组节点进行实际的供电管理实验,结果显示,分布式协同调度算法能够更加高效的调度系统电力,相同载荷情况下,平均效率高出约15%,在电力管理系统中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韩少宏 《内江科技》2013,34(1):114-115
传统电网集中式供电和分布式电源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微网技术整合了分布式电源的优势,可以有效缓解分布式发电对大电网的影响,有利于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大规模并网应用,将成为高渗透率分布式发电的主要应用形式。本文首先介绍了微网的相关概念及其基本结构,阐述了国内外微网系统的研究现状,重点对微网内的储能技术、基本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对微网技术的关键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与大电网相比,微电网系统容量很小,微电网并网运行时,其电压和频率主要跟随大电网的电压和频率,微电网内分布式电源一般采用PQ控制模式运行。微电网并网运行控制策略是对微电网内各分布式电源出力进行协调控制,实现微电网的各种控制目标,例如分布式发电/储能计划控制、联络线功率控制等,保障微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9.
现在分布式电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电网双向计量方式需要改变,分布式电源的用户越来越多,现在分布式电源的连接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但是这种计量方式也存在着问题,本文就是通过总结现在微电网双向计量的方式,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用户进行研究,对分布式电网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等电能质量问题进行研究,这样可以减少电能误差,使研究更加贴合实际数值,并提出双向计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分布式电源装机比例的不断提升,相继出现了系列问题,从而影响到了传统电网的电力传输,因此有学者提出了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以模拟传统电网中的同步发电机的调频调压特性,从而改善分布式系统的稳定性,有效解决分布式电网欠阻尼、低惯性的问题。本文将简要介绍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的基本类型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