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将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成为国际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我国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由此,教师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立足生活,运用生活化的手段将数学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自主探究数学知识,以此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掌握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纵观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师照本宣科的讲授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被局限在教材中,学生借助学到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能应付考试。因教师将生活与数学教学相割裂,学生无法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无法在熟悉的生活中感知数学,更无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也与课程改革相违背。对此,需要教师树立生活教学意识,并将其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倾向于采取知识灌输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一方面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教材知识中,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学生难以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除了能利用所学知识来应付考试之外,别无其他用处,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趋势下,不少学生会产生学数学无用的错误观念,数学学习毫无实际用处。综合以上种种,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正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需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降低数学难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4.
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和生活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数学知识通过小学数学课堂进行传授,借助生活情境教学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进而促进其整体知识水平的上升。基于此,简要分析了生活情境教学法现阶段的使用困境,并提出了几点应用措施。  相似文献   

5.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密切联系生活组织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从而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倡导把学生带入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中,让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来学习数学。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发现与数学知识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一切取决于他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活情趣,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教学活动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教学活动,进而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经过数学教学活动,得到一些亲身体验。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数学教学接近学生的生活,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入学习数学的角色,体验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实现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其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其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地投身到数学探究活动之中,借此在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实现有效学习。因此,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9.
张华 《考试周刊》2010,(22):92-92
数学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钾数学。”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实践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自觉地结合生活实际,充分感受并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职高政治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将其作为一门知识性学科,借助知识概念的讲解来组织向学生灌输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的主体性无形之中被剥夺了,而且在抽象的知识灌输下,学生也难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利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职高政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中,提高对新知学习浓厚的兴趣,使其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本文主要谈一谈如何在职高政治教学活动开展中实现体验式教学。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等现代大众数学观念,无疑是数学教育的一次伟大改革。长期以来,教材所涉及与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由此导致学生感到数学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就对学习数学产生厌倦情绪,这严重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应努力将学生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中,使数学教学更具体、更生动、更直观,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2.
简雪玉 《考试周刊》2013,(39):75-76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数学学习欲望,唤醒学生生活经验积累,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亲身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已提出了生活教育理念,他指出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在生活的号召下,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活活动参与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学以致用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新课改背景下,生活教育理念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本文立足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从生活内容和教学方式这两方面谈一谈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14.
数学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在教学时应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数学,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生活问题,就达到了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要让学生易于接受数学,乐于学习数学。我们在数学中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构建,使学生能从生活背景中感知数学,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在探究中学数学,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获得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泽梅 《小学生》2011,(4):39-40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借助生活化的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而且也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萌发好奇之心.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习数学可以增强学生的严谨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而,学好数学知识尤为重要,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普遍不佳,被动学习数学使学生思维僵化,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解决此问题,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开展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便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数学应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要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参与探索数学知识,让学生真正体验...  相似文献   

20.
组织学生开展“带上数学知识到生活中去”,是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最好体现,也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实践活动。这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还能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达到的目的是“授人以渔”,从而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