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教师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片,认识到生活中有些物体是对称的,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接着,教师提供了相关实物的抽象图形,让学生在进一步观察和操作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适时揭示轴对称图形的初步概念:最后,让学生从学过的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并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2.
韩业成 《黑河教育》2013,(12):41-41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在生活中常常会运用到轴对称图形,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来感受生活,了解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等概念,并能认识轴对称图形。会找、会画轴对称图形。2.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3.结合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向学生渗透美育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教材简析 <轴对称图形>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内容.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首先出示一组实物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接下来,把上面的实物图片进一步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接着安排了一道"试一试",让学生从一组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轴对称图形,以巩固刚才获得的初步认识.第二道例题则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不难看出,教材的编排正是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联系生活学数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认识,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操作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联系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所以,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应该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是运用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去做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5.
JJ《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在本学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求我们“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目标要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数学三年级下册)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对称轴的含义;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主动研究、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演示和观察,使学生感受图形…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应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1)通过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轴对称”共安排了三个小节和两个选学内容,主要内容是轴对称与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变换及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章第1节轴对称,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引入问题,突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让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入手,引出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轴对称的概念,通过观察、探究、思考等一系列栏目,探索出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轴对称,学生有真实感受,通过观察与思考,学生也能较好地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既欣赏了图形的对称和谐美,体会了轴对称的广泛应用,又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认识了轴对称的本质.在经历了观察、思考、分析、交流的过程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性思维得到了培养.第2节轴对称变换,教材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图形以及让学生自己动手经历由一个图形得到与它轴对称的图形的过程,引出轴对称变换并归纳轴对称变换的特征.这样,学生既感受了轴对称变换这一运动过程,又自然地体会了轴对称...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使学生能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堂“做”数学的课。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双手通过操作和观察来“做”数学。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是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嘶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0.
教材简析《轴对称图形》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单元的内容。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首先出示一组实物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接下来,把上面的实物图片进一步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接着安排了一道“试一试”,让学生从一组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轴对称图形,以巩固刚才获得的初步认识。第二道例题则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初…  相似文献   

11.
六年级的《轴对称图形》一课我也讲过,前不久在一个国家级课题的现场研讨会上听了这么一节课,倍感亲切.教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家乡标志性建筑入手,通过观察,初步体验轴对称,并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进而通过操作(剪小蜻蜓)让学生继续感悟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接着验证所学的平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最后自己创作轴对称图形.整个课上学生学的非常主动,但教者没能将一些问题进行到底,却有些大煞风景。  相似文献   

12.
杨宇 《现代教学》2009,(3):53-53
“轴对称图形”是上海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因此,笔者遵循“激-探-导-放”原则,将观察、演示、操作、交流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同时借助生活中实例,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轴对称及相关概念;在探究轴对称图形特征和寻找对称轴等活动中,体验轴对称的美学价值,感受轴对称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轴对称性、创造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发现美和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13.
教案题目:轴对称图形——活动课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逐步建立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等概念;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能分辨轴对称图形和非轴对称图形,并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自行设计轴对称图形、图案,从而欣赏数学美,增强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学习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理解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5.
<正>一、案例背景《图形的对称》是初三中考第一轮总复习中第五单元图形与变换中的一节课,是学生深入生活、审视数学美的数学内容.虽其概念是较抽象的,但应用甚广.在设计此课时,我收集了生活中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在利用图形的对称进行设计中体验数学的美,让学生运用图形的对称思想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巩固运用知识的同时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二、案例主题  相似文献   

16.
现象一:在一节"轴对称图形"课上,当学生通过"折纸—剪纸—观察"等一系列活动,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教师让学生从学具袋中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长方形、圆等8个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折一折,看能发现什么。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和小组交流后,一致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般三角形、一般梯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从表面上看,教学效果不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节课学生收获了什么?难道仅仅是判断某一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标年级下册第216~219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使学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知道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六年级的《轴对称图形》一课我也讲过,前不久在一个国家级课题的现场研讨会上听了这么一节课,倍感亲切。教者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家乡标志性建筑入手,通过观察,初步体验轴对称,并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进而通过操作(剪小蜻蜓)让学生继续感悟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接着验证所学的平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最后自己创作轴对称图形。整个课上学生学的非常主动,但教者没能将一些问题进行到底,却有些大煞风景。师:同学们,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只小蜻蜓,看哪位同学能用最快的速度将这只小蜻蜓剪下来。师:大多数同…  相似文献   

19.
轴对称图形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丰富着我们的生活。通过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美、探索美、欣赏美、创造美。但是,笔者发现有的老师对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困惑、误解。本着互相探讨的精神,特提出个人的看法与大家交流,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20.
李辉 《江苏教育》2007,(4):38-39
现象一:照本宣科,闭塞生成一位教师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当学生通过折纸——剪纸——观察等一系列活动。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教师让学生从学具袋中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长方形、圆等8个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折一折、看一看能发现什么。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和小组交流后一致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般三角形、一般梯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的发现是顺利的,教学效果看上去也不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顺利”的背后学生收获了什么?难道仅仅是让学生会判断某一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