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宋庄曾经是艺术家的伊甸园.然而过度的商业侵蚀将他们心中的乐园颠覆.很多艺术家将面临下一次迁徙,对于艺术家来说,原生态的艺术区似乎只能是一个乌托邦的梦想。  相似文献   

2.
超过200位艺术家,耗资1800万元,一场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名为“改造历史”的当代艺术展,是一次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汇集,也是一次艺术家们不愿落单的“大”聚会  相似文献   

3.
韬奋先生曾经在一篇题名为《机会》的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个人参观一位著名艺术家的艺术室,看见里面排着许多神像,其中有一个神像的脸被头发掩得看不见,而两只脚上有两个翅膀。他问这是什么神?那位艺术家说:这是机会神。那个人问:为什么面孔掩蔽着?艺术家说:这是表示他到人的面前,人们往往不知道是他。那个人又问:为什么脚上长着翅膀?艺术家说:这是表示他去得很  相似文献   

4.
艺术之书     
某日,借来友人所藏旅英文人凯蒂的散文集一读,其书后所附“艺术家之书”定义达22种,使我颇有感触。其中一位学者认为“艺术家所制的书是作为艺术品的书,作为艺术品的书不是有关艺术的书,不是复制再现艺术的书,亦不是用视觉材料为文字内容的书。它们因其本身而做出艺术之宣言,这种宣言是在艺术而非文学的范围之内”。另一位学者认为“艺术家之书不是指有关艺术家的书,亦不是书堆成的雕塑,而是指那些视觉艺术家的作品,它们有着书的形式”。各家高论,不胜枚举。不管前辈从何种角度怎样来阐述“艺术家之书”的概念,我想,它首先应是…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具有自己鲜明的创作个性的艺术家,对客观现实的美都有一种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独特感受力,特别适合于敏锐地捕捉那打动了他的某一种特殊的美。这不但表现在不同的艺术家各有其特别喜爱的取材范围,而且在同一取材范围内,也各有其特别敏感的方面,独特的感受和情感体验,以及不同角度和深度的认识。王朝闻《美学概论》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因接收马金凤艺术档案而有幸接触到这位老艺术家.在这段日子里,我不仅对这位老艺术家的生平有所了解,更为她献身戏曲的精神所感动.  相似文献   

7.
生活经历是一个人在某一历史时代背景下的生活轨迹和情感体验.时代背景包括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艺术家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其生活经历息息相关.特定的时代背景会产生特定的艺术语言,每种新的艺术语言都是一个时代的艺术家群体艺术实践与探索的结果.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在一定时期内,主观方面的特点和题材方面的客观特征相统一形成的风致面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相对稳定的艺术特色,所表现出的这种风致面貌和艺术特色就是我们广大艺术家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的形成可以说是我们艺术家创作的成熟标志.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我认识几个所谓的艺术家,虽然不“吃人”,但是也很吓人。呼朋引伴,到处找人喝酒,身边还带着不同面孔的姑娘,一般常年披一长发,长发还打着结。北京风大,看他们在路上走的时候,那长头发往后一弄,倒像是捉妖的张天师,就差一把剑了。我从不见他们背什么画架去河边写生什么的,也不工作,天天晚出早归,好像坐台小姐。我们都不知道他们靠什么生活,但他们从不显饿,脸色红润,倒是我们这些上班族老是一脸的菜黄。 《新闻周刊》提到的那个“食人”的艺术家,让我想到我认识的那个所谓的艺术家。我觉得中国的艺术家都怪怪的,不让人理解,他们在做什么,为什幺要做,都让人一脑子浆糊今非昔比,艺术是用来比狠的吗? 新时代新风尚? 不知道这样的怪艺术家多不多?  相似文献   

9.
本期这组报道向读者展示了一副聚居在北京宋庄和798艺术园区的北漂艺术家的众生相。这群艺术家远离故土来到北京淘金,其浮沉轨迹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艺术家们的人生坎坷、艰辛、机遇和对未来的迷茫。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涅柴和变异……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年之际,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百位文学艺术家手抄珍藏纪念册》一书。这是一本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书:由100位当代文学家艺术家联袂抄录。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当代艺术开始试图寻找一种全新的活力和概念框架,这个时候中国也开始逐渐涌现出一批新风格的艺术家。这群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也在试图用自己的努力建立艺术和精神以及物质与精神之间的联系,将当前和历史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12.
男人善哭     
张炜 《档案天地》2007,(4):61-61
到现在为止,我只遇到了三个善哭的人。其中一个是老艺术家,今年快要八十岁了。只要一提到上级领导对艺术家的关怀——有时仅仅提到领导的名字,他就要哭起来。这是一种真诚的、毫不牵强的、朴素的哭。而且我特别注意到,这种哭不是因为衰老的缘故.在我的记忆中,很早以前这位老艺术家就这样。  相似文献   

13.
各区动态     
《北京档案》2016,(10):61-61
通州区档案馆开展第三次艺术家档案集中征集工作征集对象主要为
  在本区生活、创作,并将艺术档案保存于区档案馆的知名艺术家档案及其有代表性的作品。凡捐赠作品的艺术家,将载入《通州区档案馆艺术家档案捐赠名册》,并颁发收藏证书。目前,已有近20位艺术家捐赠档案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艺术家被视为“模仿者”的观念在古典文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18世纪以后,“模仿说”受到冲击,“人们在对其批驳中普遍强调艺术的想象与创造的本质,强调艺术家、诗人作为‘创造者'的主体地位”[1]。尼采、海德格尔、福柯等都曾肯定艺术家作为审美主体的重要性,并强调人在艺术中的自我创造性。如果说,早期文艺理论家对“艺术本体”讨论形成的一系列成果,是基于“艺术家何为”这一问题的拷问,那么作为在实践探索中的一次尝试,李凤亮教授率领团队撰写的《艺术原创与价值转换》(海天出版社2014年出版。  相似文献   

15.
动态·资料     
国图举办艺术家论坛国家图书馆“艺术家论坛”1月14日正式开讲,首位主讲嘉宾是近80岁的著名作曲家吕远。这位曾创作过《克拉玛依之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牡丹之歌》等歌曲的老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创作心得,为数百名听众阐释了民族音乐的美学内涵和深远意义。“艺术家论坛”是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又一项公益性文化活动,旨在通过对艺术热点、焦点问题的讨论,对艺术史学和理论的梳理,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理念,关注现当代文明进程中那些显现出智慧光芒、卓越创造力和非凡品格的艺术家,通过感悟艺术的精神来探讨人生真谛,从而共享生命阅历,传播正确、优秀的文化观念,构建广大公众与艺术家交流的平台。继“艺术家论坛”之后,国家图书馆今年还将相继推出“企业家论坛”“科学家论坛”等公益讲座。  相似文献   

16.
朱明印象     
朱明,号一了,甘肃人,现居郑州。曾因创办主编《禅艺研究》而名闻学界,以边缘的自由艺术家身份闯荡书坛,并涉及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等现代艺术领域,被媒体誉为“当今中国书坛最有创造性与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名档案工作,因接收马金凤艺术档案而有幸接触到这位老艺术家。在这段日子里,我不仅对这位老艺术家的生平有所了解,更为她献身戏曲的精神所感动。  相似文献   

18.
他是生长于“眷村”的台湾艺术家,他一直在以一种大陆人早已陌生的阶级斗争似的语言,来记录“被现实社会忽视孤立的人”;他是台湾国际声誉最盛的艺术家之一,但至今仍无存款  相似文献   

19.
本书以时间为序,以人物为主线,全面评述了绘画、雕塑、混合媒材、视频技术等人类艺术领域的501位主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语言简明扼要,图片精美绝伦,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是一部简明而系统的插图版艺术史。本书撰稿者团队堪称国际阵容,对入选人物研究透彻,信息量充沛,大多数条目中还附有艺术家本人或评论家的名言警句,精辟而极富启发性,可使我们对艺术家及其创作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态有深刻理解,是一部很好的视觉艺术大众普及著作。  相似文献   

20.
1972年10月中旬开始,中国所有电影院里一片抽泣和呜咽。朝鲜电影艺术家将金日成早期完成的剧作整理后。创作出宽银幕故事片《卖花姑娘》。已经整整6年没有生产故事片的中国。迅速沉浸在朝鲜艺术家们所营造的悲情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