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营造一片天     
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只有为“人”的教育,充满人性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片充满人性关爱的阳光灿烂的天宇,是我——一名班主任教师力求达到的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会交往主体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会交往主体的人性假设首先是将日常社会的人性假设——“政治人”、“经济人”带入了网络社会,“政治人”意即网民的行为经常体现出“人是政治的动物”这一已有千百年的人性假设,“经济人”意即网民的行为表现出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这一近代的人性假设;由于网络社会交往的特点,网民一般以爱好、情趣等精神属性选择交往对象,因此,网民都表现出“情感人”的人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合人性的教育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性是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教育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教育促进人性的生成,自身应合人性地展开。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性是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教育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教育促进人性的生成,自身应合人性地展开。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性是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教育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教育促进人性的生成,自身应合人性地展开。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将语课程的性质定位于“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为我们找回了失落的“语课堂底色”——人性。“人性在本质上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总体特征趋向于综合整体、动态化、无规则、无序列、内隐和模糊。”(清华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韩军语)它的这种属性决定着不能像工具那样“灌输”与“训练”,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方式使语课堂闪  相似文献   

7.
人性是指人普遍具有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活动,不同的人性观导致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目的。对教育心理学诸学派不同人性观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明晰教育心理学的人性发展趋势——整体人性观。  相似文献   

8.
从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来看,人的问题始终都是教育理论的哲学基础,是教育学发展的一个原点。作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人性假设,也被赋予了教育学意义。对人性的理解,会直接影响个体自身角色建构的过程。来自他人对人性理解所给予大学生的暗示而进行的角色建构属于“他建构”,来自大学生自身对人性的理解而进行的角色建构属于“自建构”。  相似文献   

9.
学校管理的对象是教师,是一个人——人——人的系统,它的管理主体、客体和目的都是人。适应人性,学校的管理就有高效率。这事实上是把人的因素当作管理中的首要因素和本质因素。因此学校管理应以“以人为本”的“Y理论”为主,辅之“以规章制度为本”的“X理论”。  相似文献   

10.
人性论是管理思想体系的逻辑前提。中国先秦诸子所持的“人性可塑论”、“人性自然论”、“人性好利论”,分别是他们相应的管理思想——“仁政礼治”、“无为而治”、“以法治国”管理思想的基本前提。“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的人性假设变动轨迹决定了西方管理思想从“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现当代管理理论阶段”的流变历程。  相似文献   

11.
人道主义是新时期小说发展的一根主线。人和人的问题——人性、人的价值、人的异化、人道中的伦理道德——伴随着新时期小说的主要小说流派在演进中不断获得新的内涵,并且趋向丰富化、复杂化,甚至是扭曲化。对人和人道主义深化的过程及其特点的关注,目的在于探索人和人道主义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2.
刘莲 《现代语文》2006,(11):83-84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撕毁给人看”。从这一层面上比较《哈姆雷特》与《夜宴》,可以看出,前毁灭的是人的精神——人主义理想和信念;而后侧重对人的原始欲念——权力和情感的毁灭,因此《哈姆雷特》表现的是人性的悲剧,而《夜宴》上演的则是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若没有了对普遍道德准则的敬畏,人就不成其为人了,犹古人所云无恻隐之心,无羞恶之心,无辞让之心,无是非之心者,非人也。众所周知,社会文明的底线,正是于公民对人性和人文的守望。读者朋友也知,我刊新辟“公民守望”栏目,所关注的恰在于此——观察公民对人性和人文的守望状态,探讨古今中外人类共同必须守住的,不能动摇的信念,  相似文献   

14.
新书上架     
《今日教育》2011,(10):35-35
《人性的力量:中西教育文化变迁》 丁念金 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本 书从人性的角度进行探索.梳理了中西方人性“防范型——实现型——控制型——发展型——改造型”的演进路线.揭示了中西教育文化变迁历程中的人性力量.提出“走向人性优化型教育文化”的展望。全书抓住了教育文化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人性化育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综观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可见.各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流派,尽管对管理的解释和对管理职能的论述各不相同.但都是基于对人的不同看法而产生的。因为,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主要客体也是人.要管理好组织中的人.离不开对人性的研究和探讨。对人性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即人性假设。是管理学立论的基础。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形成不同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6.
学校管理中的人性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校管理中的人性管理●广州魏敏人性管理原是西方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思想。所谓人性管理就是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西方企业管理者认为对人性的认识与研究是搞好企业管理的重要前提,重视运用人性,发挥人的工作价值,能提高人的经济力和创造力,促进...  相似文献   

17.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死屋手记》中通过描写众多形形色色的罪犯,对人性进行了反复的拷问:罪犯的犯罪社会原因和犯罪动机;罪犯的双重(善、恶)人格和人格分裂;理想的人性——善良、虔诚,充满仁爱精神的宗教信徒。从而将人内心的罪恶毫不留情地揭示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8.
细节识人     
苗向东 《老年教育》2009,(12):23-23
人性是多面的、复杂的、易变的,笑脸也许暗藏奸诈,握手可能潜伏杀机,朋友常会背叛,手足也会反目。故而让人唏嘘不已——知人知面不知心!芸芸众生,  相似文献   

19.
人性与人的本质-兼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与人的本质始终是容易混淆的两个范畴,本文力求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对人性和人的本质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判定,人性是区别于动物的各种共同属性,包括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性和精神自主性,人的本质是人性得以产生的基础,源泉和动力,它是不断生成人性的实践活动本身。实践活动的历史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历史的生成的存在,实践活动的创造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不断超越现实的自由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学的人文特征是被多数学者肯定的,本文从先秦儒学的人性论出发,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深入分析了先秦儒学人性论的非宗教色彩,指出先秦儒学无论是在人性的提出,人性的修养,还是在人性修养的终极目标方面,都着眼于人和社会,遵循着人——社会——人的人类自我求新的发展精神和本质道路;并与此同时展开和印度初期佛教在人性论方面的比较。文章最后提出了先秦儒学在当今的发展出路,很(?)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