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获全国新闻摄影大奖赛最佳奖的《拚到底》(见本期封二),我看了不止一遍,每次都深受感动。在和一些新闻同行谈论它时,我甚至说:“它是无可挑剔的”。为什么有这样的评价呢?就是因为它的真实感令人折服。事实上,要用评价平常报纸上刊用的照片的眼光来找它的问题,倒也不是挑不出毛病的。例如: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我也赞成,任何“合理想象”,或者缩小、或者夸大,移花接木,胡编乱造,都不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都会损害新闻的价值。但是,我们能否说,凡是真实的新闻,都具有新闻价值,或者都能起到它的社会效应呢?不一定。所以,我又不完全赞成“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这一命题。因为它在表述上不完整、不准确。何以见得?不妨举一个例子。最近,在一家全国颇有影响的法制报纸上看到一篇题为《刘市长治赖人》的通讯,介绍了山西省临汾市的市长清正廉洁,敢于碰硬,依法整治一批无事生非、为非作歹、横行乡里的无赖之徒的事迹。这本是一篇好通讯,但就在这篇好通讯的导语中有这样一段话:“1987年底,山西省  相似文献   

3.
版面风光     
今年元旦,人民日报改出八版,读后有些感想,便随手记了下来。经济新闻坐首席一位编辑风趣地说:“四害”横行时,经济新闻在报纸上成了八仙桌上的老九——没有座位,还被扣上了“不突出政治”、“不抓阶级斗争”、“修正主义”等一顶顶大帽子;现在,给经济新闻落实了政策,你看,它高高地坐上了首席。在人民日报版面上,经济新闻占什么地位呢?我作了两个统计。一是今年一月份,头版  相似文献   

4.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特点。这一特性规范了新闻作品不同于理论文章:它不是通过论证来阐明道理,而是用事实本身的意义来说明道理。也规范了新闻作品不同于文艺作品;它有真实的门牌号码,是真人真事,不允许合理想象,不允许张冠李戴。怎样用事实讲话? 可以归纳成四种方法;选择法、概括法、描绘法、浓缩法。下面就新闻写作的选择法做些探讨。选择法,是指在搜集材料时要注意挑选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在动笔时要选择最佳新闻角度去表现。新闻价值是评价新闻素材重要与否的标  相似文献   

5.
新闻奖评选工作的质量要求,其首要一点当然是尽可能把好作品都选出来。用什么方法尽可能评选出好作品呢?根据以往的缺憾,我想到一个“放”字。具体建议有 一、放宽“新疆新闻”范围 什么是“新疆新闻”呢?从地域概念理解,其意义有固定性的一面;用在评奖方面,通常有这样几层含义: 1、发表在新疆新闻媒体上的新闻; 2、限于新疆题材的新闻; 3、新疆作者写的新闻。 这几点都有其成立的理由,但也有其偏颇之处:发表在新疆新闻媒体上的新闻不  相似文献   

6.
现场短新闻的题材选择。目前在新闻界的认识极不一致,有的认为它只适合于写事件新闻;有的认为,那种早一天采写与迟一天采写都无关紧要的题材,不属于现场短新闻。那么,事件新闻就都能写成现场短新闻?非事件新闻就笃定不能涉足?我看不能这样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我倒同意这样一种看法:可  相似文献   

7.
翻开当今的报纸,常见这样一类报道:它的写作笔法,既不像消息或通讯,也不像新闻评论;它既有新闻事实的报道,也有对新闻事实的直接评论。我姑且给它起个名目为“述评性的新闻报道”。 述评性新闻报道算不算是一种新闻体裁?就已有的大量的实践看,其笔法与消息、通讯或新闻评论相异,但又是这些传统新闻文体笔法的兼收并蓄,成为它们异化后脱颖而出的产物,并显示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因而,应当承认它是新闻体裁中的一种。为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科技新闻摄影编辑同志: 贵刊1990年第6期《科技新闻摄影要登台》一文,我看后还不太清楚什么是科技新闻摄影,它和其它摄影有什么区别,您能告诉我吗? 河北省沽源县委宣传部刘会林  相似文献   

9.
新闻最具标志性的特性是什么?换言之,我们一看就知它是新闻而不是别的东西,那种新闻的标志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现场.我自己阅读中外新闻史,觉得对于新闻动力系统的描述有很多种,但一直隐含着一条线索未被足够认真地总结,它就是:新闻现场.CNN靠什么起家?第一次海湾战争的直播!传统媒体时代,战地记者是最能够产生媒体英雄的,这在于他们最大量地提供了战争现场.我做了20多年记者,还希望能够一直在一线做,我认为记者的起点,就是被丢到一个陌生的现场,比如矿难,比如火灾……不需要多,只要两三次这样的新闻采访,就像记者了.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全国新闻方面的读物有数十种,我为什么偏偏仍要订阅今年的《新闻知识》呢?这不仅仅是我十分偏爱《新闻知识》,而是它在我心目中播下了难忘的种子,在我的新闻写作实践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电视经济新闻在电视新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播出条数多,所占比例高,播出时间长。但是,它的观众并不很多,影响、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据观众调查,愿看电视经济新闻的只占20%左右。究其原因:内容单一,枯燥乏味;从业务角度报道多,从群众关心的角度报道少;见物不见事,见事不见人,简单肤浅;解说和画面脱节,不管解说怎么说,画面总是机器运转、烟囱冒烟、麦浪翻滚、新房成群,可看的东西不多。电视经济新闻如何改进才能受到观众欢迎呢?我认为要重点突破,在“宽、近、人、画”四个字上多下  相似文献   

12.
我参加新闻工作以来,几乎没写过新闻(消息)。经常听到有人批评:“哪有新闻记者不写新闻的?”我们的总编辑胡绩伟也在会上讲:“年轻的记者要多多写新闻;年老的记者,也要学着写新闻!”去年春天我到湖北采访,就学着写了一些新闻,开始尝到了一点  相似文献   

13.
何常灵 《新闻三昧》2006,(10):46-46
新闻小故事是报纸、新闻刊物对新闻故事报道的一种文体,它是新闻与小故事相融,寓新闻于小故事之中的一种报道形式。它具备几个特点:一是要短小精悍,不超过八百字为宜。二是要有故事情节。三是新闻性强。那么,如何将新闻小故事写得精采,写得夺人眼睛?我认为:写好新闻小故事,要巧使“三招”:一是要以故事情节取胜;二是要以新闻时效性取第一辆军车戛然停在她面前,从驾驶室里跳下一位瘦瘦高高的中尉,一把搂过她怀中的孩子,狠狠地亲了两下。他看着妻子抚慰地说:“对不住了,现在抗洪任务紧急。”妻子想说什么,但没有开口,两滴泪珠从面颊上滚了下来…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究竟是什么?怎么给它定义?我理解,新闻摄影是“现在进行时”的新闻事实的现场形象截取。这里的重点在“现在进行时”上。这个概念是从新华社原副总编辑南振中对新闻摄影的定义演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新闻评论性节目在电视荧屏上异军突起,缘于它与众不同的包容性和渗透力,缘于它敢于直面改革进程中遇到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不退缩的精神,从而打破了多年来电视言论近乎沉寂的状态。 如今,这种以深刻性和思想性见长的新闻评论性节目已趋成熟,并且成功地演化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又一特有优势。那么电视新闻评论有哪些个性特征?我以为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拿到一份报纸,阅读其摄影报道时,会怎样做?无疑,要仔细琢磨图片,还得浏览文字说明,就像进商场购物,既看包装又要留意价格一般。于是,我们便意识到文字写作成为新闻摄影报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即便是一个“画意达万言”的新闻图片,也不可能在版面上“孤立无援”。 一、好图片、精文字——新闻摄影报道特有属性 什么是新闻图片?我同意这样的概念:它是一种以摄影画面形象为主要表现形态的新闻形式,是新  相似文献   

17.
工程设计或化学配方,在多种参数的条件上,要求画出它的最佳设计值或配方值,一般是用直角坐标系的方法运算。在判断新闻价值这个问题上,也有它的多因素,能否把上述方法移植到新闻学上来探求新闻价值?我认为有一些近似点,似可一试。 按照新闻学的常识,衡量一条新闻的价值的诸因素,一般有及时性、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普遍性、真实性、宣传性等等。归结起来,不外乎是宣传性、吸引性和新闻的规律性这三种要素。这是因为:既然叫新闻,就要符合新闻的规律;既然是无产阶级的新闻,就应成为党的喉舌;既然是新闻传播,就不光有传播者,还要有广大“受众”乐意接受你的传播。这样,就决定了“三要素”的不可分性和相互依存性。 一条有价值的新闻,这“三要素”非但不能分开,而且相互之间还应紧密地融为一体。正如亚里士多德在一个著名的命题中所指出的:“整体不等于局部的叠加,各个局部加起来不等于整体,整体要大于各个局部的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写作中,我喜欢写采访札记,每年都要写一些。从我的经验看,采访札记的特点是:所用的材料是真实的,但不一定新闻五要素俱全,它不同于消息:有时有人物,有情节,但一般不全面铺开,它不同于通讯;有分析,有议论,但不长篇大沦,它不同于评论。它足以事实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是位离休干部,年已花甲。热爱写些新闻稿件,常主动去“找拾”新闻报道。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我多在家中:一是不能及时听到消息;二是不能及时看到文件;三是不了解单位的具体情况。当我听到消息,看到文件,早已时过境迁,机关及基层的通讯员已将突出、典型的重要新闻报道出去了。在此情况下,心情苦恼,是停还是写?思想斗争激烈。最后结论:要坚定意志,树立信心,坚持写下去。我开始采取“找拾”新闻的办法:一是从新闻  相似文献   

20.
看到这个话题,虽感到有话可说,可也产生某种恐慌:我能说得清新闻人承受的"恐慌"吗?能为此提出可资参考的应对之道吗?显然,"恐慌"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遇啊.新闻人或多或少存在"恐慌"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我们只有正视它,从而克服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