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教学是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体育活动能让学生乐于同他人交往,融于集体中,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做到人际关系和谐;体育能使学生情绪稳定,能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把握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吕雪梅 《科教文汇》2014,(1):212-213
当今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一种典型的现象,即师生关系疏远,同辈群体影响突显,有着社会环境、高等教育体制和管理、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原因。高校应积极引导同辈群体,发挥同辈群体的积极功能,通过教师再教育和培训提升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将教师力量和同辈群体正力量形成合力,积极探索高校师生的新型交流途径,有效整合高校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面临的竞争和机会都在增多,压力也随之增大,在紧张快速的生活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会影响到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关青少年的研究报道显示,全国约有三千万的青少年儿童心理亚健康,约1/5的儿童在与他人交往、交流的时候有障碍,青少年的心理抗压能力较差。所以,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文化课的教育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心理健康状况出现问题的学生,如果仅仅依靠几次心理辅导,很难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有效地使学生的心理恢复健康。教师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在各学科进行教学的同时,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教师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关心、了解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帮助学生建立建全完善、健康的人格。笔者作为教学多年的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下面谈谈个人对如何在政治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人格不健全的青少年走向社会后给今后事业的发展埋下隐患,因此,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情商是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之一,通过体育课中情感的设计满足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的需求。科学的锻炼方法和宽容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有健康的身体,为发展健全的人格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人格不健全的青少年走向社会后给今后事业的发展埋下隐患.因此,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情商是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之一,通过体育课中情感的设计满足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的需求.科学的锻炼方法和宽容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有健康的身体,为发展健全的人格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大学生处于身心较为成熟的发展时期,是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时期。在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经确立,体育课也正向着健康教育和培养学生学会“终生”锻炼的方向转变。体育教学是健康教育中的必要手段,它可以发展人的身体,增强人的体质;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它可以使学生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能够健康发展。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有理由更有责任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树立现代体育教学观,提高对素质教育认识。为此,本文对当前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问题进行探析,旨在为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个体健康的人格特性在人际交往中带来的一种强烈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在能力、品质方面比较突出。这种积极的特性像光环一样使人产生晕轮效应,感到他的一切品质特点都富有魅力从而愿意与之接近交往。教师一旦拥有这种人格魅力,在提高教育和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上就会有巨大的推动力。教育是一项育人的系统工程,要培养出具有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渊博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除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严谨的教育作风、科学的教育方法外,还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用自己模范的品行去影响、启迪和感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不断潜渗到学生的灵魂深处,塑造他们的美好心灵,促进学生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使学生迅速适应多变的二十一世纪,显得越来越重要。语文学科以其教学内容具有形象性和教学目的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自然成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可以通过挖掘教材内在教育因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杨娟 《科教文汇》2011,(18):18-18,73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主要是因为他们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期,社会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学者关于创业的研究多忽视同辈群体的作用。本文基于陕西、重庆14所高校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同辈群体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意愿的影响与机制。研究表明,同辈群体中有创业者,大学生创业意愿更高;与创业者关系越近,大学毕业生创业意愿更高;大学毕业五年前后结果都很显著。使用同辈群体中创业者父母特征作为工具变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去除内生性问题之后,同辈群体是否创业和创业意愿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同辈群体效应主要通过榜样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两种机制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体系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业上达到一定目标,更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尤其是正值青春期、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他们一方面需要适应环境的转变,一方面由于学业压力减小和自由时间增多而面临困惑,此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既能够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新环境,又能够未雨绸缪引导其以正确、健康的心理和思维来处理自身以及人际交往中遭遇的问题。本文针对新入学的00后大学生群体,就心理健康教育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青年科技》2003,(4):11-12
目前影响青少年精神健康的主要问题 青少年作为社会中的群体,他们的心理、行为方式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受影响最多的不外乎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同学和同辈群体。影响青少年精神不健康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闫茹 《科教文汇》2008,(34):4-4
同辈群体文化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化,是青少年学生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同辈群体文化作为德育活动的一个文化背景,必须充分考虑同辈群体的特征,从而利用、开发、引导同辈群体文化的潜在德育价值,通过转变德育观念,改进德育方法,增加德育途径,对提高德育实效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要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说明人格教育是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化的,全社会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的形成,要靠每一个人在人格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提高,以及彼此的相互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5.
梁丽  赵永凤 《科教文汇》2009,(12):48-48
高中学业不良学生难以转化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笔者通过五年的执教经历及深入的实地调查发现,同辈群体是制约高中学业不良学生转化的一个显著因素。以同辈群体为角度,就同辈群体对高中学业不良学生转化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高中学业不良学生难以转化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笔者通过五年的执教经历及深入的实地调查发现,同辈群体是制约高中学业不良学生转化的一个显著因素。以同辈群体为角度,就同辈群体对高中学业不良学生转化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一项全国城市中小学生的调查数据,展示了城市中小学生将来从事科学职业的意愿,并探讨了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分别考察了青少年个人、同辈群体、家庭和学校四个不同层次因素对其从事科学职业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人层次的各种因素对青少年职业意愿都有影响,男生、成绩较好及喜欢科学课和科学活动的学生将来更想当科学家;同辈群体也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家长对科学的态度对青少年影响显著,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文化资本影响不显著;学校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投入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分享对幼儿建构健全的人格有着重要的催化促进作用,分享是资源的共同享用,当幼儿主动与他人分享,并可以切实做到,则可以取得他人的信任,为以后交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周原 《科教文汇》2014,(32):100-101
为了解决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从励志教育的视角出发,倡导以学生为本位,在情感上激励学生,有意识地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励志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初中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对初中生进行审美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感知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高。通小说审美教学,可以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