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智与情感》和《啼笑因缘》分别是英国作家简·奥斯丁和中国作家张恨水的现实主义代表作,《理智与情感》中的玛丽安与《啼笑因缘》中的沈凤喜是反映时代面貌的典型文学形象。两部小说分别以玛丽安和沈凤喜的爱情经历为主线反映社会现状,虽然她们的爱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结局却迥然不同:玛丽安收获了美满的婚姻;沈凤喜却因折磨而疯,痛苦死去。两位女主人公的命运与所处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由于具有"以性特征为表征"以及"被男权意识所异化,认同男权"的倾向,因而缺乏时代感,使得当代女性精神缺席。  相似文献   

3.
<诗经·氓>与李金发的<弃妇>虽然同写"弃妇",但一为典型形象,一为象征形象;前者表现了我国诗歌的古典形态,后者则是现代初期象征派的代表;前者以赋比兴为基本手法,后者以象征为主要手段;前者表现了古代男权社会中妇女的悲剧,后者则写出了现代社会中作为个体存在的人的悲哀.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洪堡的礼物>中的女性形象关注不足,小说中的性别政治隐而不现.贝娄塑造凯丝琳、丹妮丝和莱娜达三位女性形象,折射出男性作家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作者性别政治无意识立场.尽管贝娄对当代社会有深刻的考量,尤其是对种族问题、犹太人的身份认同问题和知识分子的角色问题的研究独辟蹊径,但是作为男权文化的代表,他却不能摆脱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典型的女权主义文本,《女勇士》讲述了几个华人女性的故事,并对中国民间花木兰传说加以重读和解构,以此来颠覆中国传统的男权中心话语。它反映了第一代华裔美国人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确立自我的艰难历程,表现了被压抑的女权意识的觉醒和向男权社会的挑战与复仇。“女勇士”的形象体现着一种“复义性”或“复调性”,寄托了“母亲”和“我”两代华裔女性的理想。但“女勇士”本质上还是被赋予了某些男性特点的女性英雄形象的化身,这个形象在许多方面所体现的实际上仍然是男权社会的价值观。这不仅是小说中的矛盾与困惑,同时也反映了女权主义运动自身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明的<琵琶记>塑造了最成功、最动人的女主人公形象--赵五娘,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赵五娘形象所呈现的一种必然的双面性,以及探析她的遭遇所折射出的当时妇女生存环境和地位背后的一种共性--男权社会统治下的女性边缘化以及女性主体地位的丧失.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描绘了男性视角中的女性,这些女性在社会中往往缺席,在物化的状态中存在着,更可悲的是有的女性人格变异,自我丧失,走向异化.作者很少有平等的目光关注女性,体现了男权文化的不平等的价值观--儒家的"女为男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十九号房间>的女主人公苏姗·罗林斯受男权社会压迫而形成的"理智"的"完美天使"形象,在面对男权社会不断的禁锢中,内心世界开始觉醒,因此,她不断追求、寻找自我,最终以死为代价冲出"天使"的枷锁,获得精神自由,同时也以死亡的方式无声地反抗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相似文献   

9.
长篇小说《女勇士》反映了几个华人女性向传统的中国男权社会所提出的挑战,表现了她们被压抑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女勇士”的形象寄托了“母亲”和“我”两代华裔女性的理想。但“女勇士”的形象在许多方面还是体现了男权社会的价值观,这既是小说中的矛盾与困惑,也反映了女权主义运动自身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简·奥斯丁笔下的女主人公诸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曼斯菲尔德花园>中的范尼等人物的性格特点,认为简·奥斯丁是个具有浓厚"灰姑娘"情结的作家.奥斯丁善用灰姑娘故事来处理人物的婚姻爱情,旨在提高19世纪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也是奥斯丁强烈的道德观与教育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部小说充满了男权主义思想.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遭到了严重扭曲,她们分别被描述为浪荡女和妓女、愚蠢和粗俗的女性、男人的附属品和作为性客体的他者.女性的主体意识被边缘化,自始至终都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2.
斯佳丽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在<乱世佳人>里塑造的一位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光辉形象,她敢于反叛传统,冲出"男尊女卑"传统偏见的藩篱,敢于走出家庭,投身于"男权"世界,为争取女性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奋斗.同时,她在爱情生活中也有自己的彷徨和迷惘.她所奋斗过的足迹其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其实是作者内心欲求和企盼的产物,其价值功能期待是从男权社会的规定性和男性的利用、需要为出发点的。反映出男权社会"女为男用"的角色价值意识,折射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男权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4.
达吉亚娜是普希金笔下理想的女性形象,她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俄国落后文化的忧虑和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向往;更鲜明地反映了作家及俄国社会的性别文化内涵--女性边缘化的文化地位,男权文化因素决定了男性作家对女性或善或恶的虚构都以道德作为最终评判的尺码.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文学评论家们分析的热点。不同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有不同的形象,但是大部分文学作品中的女性都处在男权社会的控制下。通过对《伊芙琳》和《痛苦的事件》中的两位女性形象的分析,结合菲勒斯中心主义和女权主义作家波伏娃的“第二性”观点,揭示女主人公伊芙琳和爱米丽·西尼考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及附属地位,并探讨其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方方在<奔跑的火光>中通过主人公英芝的悲剧,揭示了当下社会女性,特别是下层女性生活所面临的窘境以及导致"英芝式"悲剧产生的原因,以期引起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思考.贾平凹<库麦荣>中的女主人公库麦荣同样作为下层女性人物形象,而她却能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自由立场、不为外物所累、不依附于男权的现代女性意识,和英芝相比较库麦荣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对当下女性的醒世作用也更大,也更值得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作用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写南方大家庭和南方社会旧秩序衰落的小说.本丈从女性的独特视角出发,通过对男权社会中女主人公凯蒂的悲剧命运的描述分析,揭示出福克纳本人对南方社会及其摧残女人的错误的妇女观的批判以及自身对女人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走到现在,作为第二性的女性是中处在男权社会的阴影中。女性的自我之声却被抹杀和压制了,这造成了男权文化构造中女性自我的空洞化。《玉米》中的柳粉香形象和《大浴女》中的唐菲形象都是漂亮有个性,但是在世俗眼中是放荡的罪恶的典型代表,她们对抗着这个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她们自尊、自立,展现了新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高扬和倾泻,但是在一个以男性、权力意志为中心的社会中,她们是注定被异化的,悲剧的命运不可更改。  相似文献   

19.
在《黛西莱的婴孩》中:19世纪美国社会的男权制度和种族主义联手,制造了女主人公黛西莱的命运悲剧。小说显示了作者凯特&#183;萧邦的平等思想,呼吁着人们重新思考种族主义对人性的扭曲,重新审视男权制度的专制与狭隘。  相似文献   

20.
玛格丽特·杜拉斯在1950年出版的<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84年出版的<情人>和1991年出版的<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中都描写了同一段情感故事中的同一个情人.但是,在三部作品中情人却出现了不同的形象和不同的种族身份.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探讨其形象变化不定背后的种族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