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课文讲的是1963年,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故事。学完这一课后,我也想过一次泼水节。  相似文献   

2.
“难忘的泼水节”语感训练史红《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描述了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情景,表达了总理与人民心心相印的真挚情感,其基调是欢快的。教学本文,可以通过语感训练使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一、加强朗读,品味任感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  相似文献   

3.
<正>【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全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交代了泼水节的时间,第2自然段描绘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快乐情景,第3自然段描绘了傣族人民狂欢到深夜的快乐气氛。【学情分析】作为云南人,学生对泼水节都有所认识,有的学生还亲身体验过泼水节的欢乐气氛。因此,在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我紧扣课题中"欢乐"一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  相似文献   

4.
泼水节是傣族盛大的节日,据说泼到身上的水象征着幸福和祝愿。虽然我是汉族人,但也想过一次泼水节。每到夏天,我和妹妹就想尝尝过泼水节的滋味,可每次都被妈妈止住了,怕我们着凉。今天,天气极热,妈妈不在家。于是,我和妹妹便想趁机偷偷地过一过“泼水节”。我和妹妹各去接一盆水。当我接满一盆水时,妹妹还没接完。哈哈!真是天助我也!我马上将整盆水泼向妹妹,“哗”的一声,妹妹就成了“落汤鸡”,特别是头发,变成一缕一缕的,还滴滴答答地往下滴着水珠。我见了,一边笑一边说:“哈哈!祝……你有……一头乌黑的秀发!哈哈哈……”妹妹听了,拿起盆…  相似文献   

5.
《难忘的泼水节》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新增选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动人情景,再现了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关怀,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  相似文献   

6.
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以泼水节为题材的文章入选了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二下有《难忘的泼水节》,苏教版二下有《欢乐的  相似文献   

7.
正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课文叫——生:《欢乐的泼水节》。师:和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欢乐的泼水节。)生:(齐读课题)欢乐的泼水节。师:为了给大家上这节课,我在网上找了好多资料、图片。(出示图片)静静地看,看到什么先放在脑子里。如果感觉美,可以说出来。师:认识这个人吗?生:周总理。师:周总理也曾经到过西双版纳,在那里过过泼水节。师:我们再看,他们像中国人吗?生:不像。师:现在泼水节也不只是傣族人过的,那个地方已经成为旅游景点啦!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都到那儿去过泼水节呢!  相似文献   

8.
教《欢乐的泼水节》,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切地感受一下“泼水节”欢乐的气氛,便让全班孩子齐上,想像自己是傣族的“姑娘”或“小伙儿”,表演中关于泼水的情境。欢快的音乐起,稍作酝酿,便激昂“施令”:开始泼水啦!立刻,教室里群情振奋,伴着录音机里的水声,大家伙儿笑着喊着,你追我逐,你来我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训练并提高训练的质量,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改革语文教学的关键一环。请看下面这位教师是怎么做的。 【课例】(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难忘的泼水节》) 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难忘的泼水节》,现在请同学们听好老师说的句子:“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谁感到那一天多么幸福啊?(板书:幸福)  相似文献   

10.
教《欢乐的泼水节》,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切地感受一下“泼水节”欢乐的气氛,便让全班孩子齐上,想像自己是傣族的“姑娘”或“小伙儿”,表演文中关于泼水的情境。欢快的音乐起,稍作酝酿,便激昂“施令”:开始泼水啦!立刻,教室里群情振奋,伴着录音机里的水声,大家伙儿笑着喊着,你追我逐,你来我往,热闹异常。正想与其同乐,却发觉不对劲:原来,孩  相似文献   

11.
接到市基本功大赛获奖选手展示活动的上课通知,我立即锁定了《欢乐的泼水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这篇课文。一看课文题目就知道,“欢乐”是全文的主线。因此我的教学设想也是紧扣“欢乐”而展开,试图创设“欢乐课堂”的氛围。但通过课前了解,我发现学生对泼水节知之甚少,要想打造自己所期望的“欢乐课堂”并非易事。于是,我三度磨课,经历了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使课堂一步步地接近我心中的理想课堂。  相似文献   

12.
相关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泼水节的庆祝活动一般持续三至七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相似文献   

13.
课型:歌课唱年级:四年级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教材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欢腾的节日》)教材分析:歌曲《快乐的泼水节》为一段体结构,旋律具有鲜明的傣族民歌特征,情绪欢快跳跃,表现了傣家泼水节热闹的场面和娃娃们在节日里喜悦的心情。  相似文献   

14.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谈□兰州实验小学孙玉梅《难忘的泼水节》,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画和一篇短文组成。所以教学这篇课文,就要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析】 《快乐的泼水节》是一首表现傣历新年一一泼水节的歌曲。歌曲欢快跳跃,表现了傣家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和娃娃们在节日里的喜悦心情。歌曲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调编写,歌曲为单乐段结构,每乐句四小节,第一、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相似,但第三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的不同,在节奏上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教学时应注意区分附点节奏,正确掌握歌曲中结束句“泼进心里开出幸福花”中带休止符的节奏。  相似文献   

16.
《难忘的泼水节》一课叙述了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1961年共度泼水节的动人情景,表现了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血肉关系。引导学生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的”、“难忘的”节日,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如果教师紧扣“难忘”一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前人对傣族泼水节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考察经历,采用经验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上古时期的祓禊礼仪或"泼寒胡戏"有可能是傣族泼水节的源点。通过对傣族泼水节缘的分析来看,傣族泼水节的缘正是其源的物质基础和意识构架,傣族泼水节的源又是对其缘的体现与表达。傣族泼水节的源与缘在泼水节的发生中是相互依存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描写民俗风情的文章,课文紧扣"欢乐"描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详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象征的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喜庆之意,表现了傣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9.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20.
《难忘的泼水节》一课以欢快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感人场面,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朗读赏析,开掘难忘之境 ①定好朗读基调。教师板书课题后,可让学生思考:课题中哪个词点明了中心?(难忘)文中哪一句是中心句?(课文最末一句)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