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现代方言可以考释古代文献中的词汇,此即所谓方言证古.敦煌文献为唐宋白话文献,今天陇右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词汇.本文利用陇右方言考证了十多条敦煌文献词语,说明古代词语还活跃在今天人们的口语中,以此为古文献研究及词语考释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敦煌文献,特别是敦煌变文和敦煌社会经济文献中保存了大量的唐五代西北方言口头词语。这些词语许多至今还在河西走廊汉语方言的口语中被使用。选取了"槁"、"便"、"羸塠"、"撩捋"、"毷臊"等几个敦煌文献中的口语词,将它们与现代河西走廊方言相互参证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3.
黑维强 《家教指南》2005,(1):103-107
利用现代方言资料可以有效地对古代的一些词语进行解释说明.本文利用陕北方言对敦煌文献中的十几条词语进行考证,以此为敦煌文献的整理以及有关辞书的编纂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现代方言资料可以有效地对古代的一些词语进行解释说明。本文以陕北方言对敦煌文献中的十几条词语进行了考证,以此为敦煌文献的整理以及有关辞书的编纂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梅方言中有些口语词在唐宋以来的近代汉语书面文献中可见其用例。以黄梅方言中的词语与近代汉语文献互证,既可见黄梅方言之特色,亦可为辞书相关条目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6.
黄梅方言中有些口语词在唐宋以来的近代汉语书面文献中可见其用例。以黄梅方言中的词语与近代汉语文献互证,既可见黄梅方言之特色,亦可为辞书相关条目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7.
敦煌文献中夹杂着大量的同音假借字,且很多都是方言土语,给使用这些文献的人带来很多不便;如果不了解这些字的音义,在阅读时就可能会产生歧义,从而造成对文本理解的困难。文章拟从语音学的角度,结合中古音和现代汉语方言,对敦煌文献中的"分雪"一词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8.
敦煌历书是敦煌出土社会经济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分为寺院、官衙、社邑三类,是研究我国唐代社会经济的宝贵资料.同时敦煌历书口语性强,方俗语词夹杂其中,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  相似文献   

9.
郜彦杰 《文教资料》2013,(15):22-24
《东京梦华录》一书内容驳杂,词汇丰富,书中多用方言俗语,使此书词汇表现出浓厚的地域色彩。书中所用的方言词语,大多以自释词语的形式出现,另有部分方言词语,没有明显的标志,只能从文献中使用情况或在今天口语中的保留去考察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于淑健 《家教指南》2004,(6):95-102
第85卷是<大正藏>中唯一的一部专收敦煌出土文献的佛典,内有不少"口语中新产生的"和"虽早已有之但意义有变化的词语",是研究敦煌俗语词的很好材料.笔者拟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词语作一简要考释.  相似文献   

11.
敦煌变文中的语气词主要有“着(者、咱)”和“里”、“裹”。敦煌变文中的语气词在武威方言中体现为三个语气词:“着”、“哩”和“囔”。其中“着”字在日常用语中单个使用的用例较少,一般是两个“着”重复使用;“里”、“裹”在武威方言中则分化为两个语气词:“哩”和“囔”。  相似文献   

12.
语源释义法在古代汉语语汇教学中有重要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古汉语语汇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古汉语中的方言语词意义,亦可借今方言语词解释古雅言语词。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东北方言研究中,学界对吉林方言词汇关注不够,仅有的成果多停留在描写层面上,其词汇的独特价值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挖掘。因此,在既往基础上,对通行于吉林区域的特色方言词语进行例举、集释依然是很有必要的工作。文章共收列吉林方言特色词语33个,对其粗略释义、归纳成词特点,并进行理论性解释,以期对普通话的更全面推广、吉林方言词汇的进一步研究做点有益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清代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词话》之后的又一部世情书。书中运用大量的方言词语,自称“造句涉俚,用字多鄙,惟用东方土音从事”,口语色彩浓厚,特别是那些让人费解的方言俗语,非本土化的读者很难理解和体味它们的真实含义,而揣测往往与事实相谬。因此,利用前人著述并结合方言佐证解释“攮颡”、“走草”、“作业”等有代表性的方言俗语,对准确理解这部作品的内容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方言较共同语来说,发展相对缓慢,因而常保留一些古代词语。山西离石话中也存在这种情况,文章通过例证考查离石话中部分古词的保留、变化情况,旨在说明山西离石话中也保留了一些古代词语。  相似文献   

16.
敦煌社邑文书中保存了许多唐宋时期的口语词汇,前人曾撰文对敦煌社邑文书的一些词语作过解释。但“恩泰”“祗食”“荣勾”“捉二人后到”“夜壑俄迁”“迁故“痛烈”等七个词语未作解释或释义错误,很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在考释这七个词语的过程中,有的订正了前人释义的错误,有的补充了辞书在词条或义项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与一般汉语方言相比,广东四邑方言声母既有诸多显性的不同,又有一些隐性的差异。古心母字读边擦音?,这需要联系历史时期的岭南汉语与百越语接触来考虑;其余的则可以从四邑方言自身体系内部找到线索。  相似文献   

18.
学者们对《聊斋俚曲集》中保留的方言俗语词做了大量的考释,但仍有部分词语意义不明,有待诠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方言例证,对几个词语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使用明朝鲁西临清一带方言所写的明代小说名著《金瓶梅》中的语例为佐证,对现代汉语豫西偃师方言的一些方言词之意义和词性等进行了诠释,为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可作参考的语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