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艳 《科教文汇》2020,(12):152-153
小学语文教育即基础教育,也是一切学科教育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育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努力提高小学生素质教育。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比较呆板,学生缺乏兴趣,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小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发展,也为广大的小学语文老师开展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职业困扰。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至关重要,小学生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与此同时,也关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研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小学语文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广大小学语文基础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命乃教育之原点,语文课程与生命教育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语文教师只有以自己旺盛的生命之火,才会点燃学生那旺盛的生命之火;语文教师只有以自己充沛的生命激情,才可能换来学生那充沛地生命激情。语文教师只有凭着自己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搭建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个平台,学生才能在此平台上建构自己的生命格局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语言是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总结、规范而逐步形成的。语文课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教材中的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用讲课等形式,引导学生学得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师应十分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本文就是以课堂教学语言为研究对象,利用语言学知识,采用整体的方法,对语文教学语言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向我们走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已成为必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该更民主,更开放,更科学。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追求课内外沟通,追求生活、做人和语文学习三位一体的教学境界,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我就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浅略谈谈,旨在抛砖引玉。一、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让课堂变成学生快乐的天堂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走大语文之路,是新课标赋予语文教学的新理念。作为新课程…  相似文献   

5.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较扎实的教学语言基本功,因为"言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常用手段,而语文教学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必须"会讲",才能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语文课有学头,有趣味.如果语文教师不善说,即便是自己满腹经纶,满腔热忱,也教不好学生,得不到学生的欢迎.而充满魅力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幽默、形象、趺宕、诗情的特点,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王风云 《科教文汇》2009,(20):117-117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较扎实的教学语言基本功,因为“言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常用手段,而语文教学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必须“会讲”,才能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语文课有学头,有趣味。如果语文教师不善说,即便是自己满腹经纶,满腔热忱,也教不好学生,得不到学生的欢迎。而充满魅力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幽默、形象、跌宕、诗情的特点,迂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课例出发,进行课堂诊断,分析语文阅读课的症结,望以小见大,阐述适合的教育的实质:以理解不完美为前提、以唤醒天性为追求、以萃美为不断跟进,以期丰富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叶霖林 《知识窗》2020,(2):74-74
作为一种着眼于生命意义的价值教育,生命教育的目标在于鼓励人不断发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并逐步实现人生意义。语文课程不仅承载着传递知识的责任,还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任景业教授认为好奇,好探究,好分享是人的天性,人的思维基本单元是"问题--思考--分享",因而提出了分享式教学思想。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要想课堂高效,学生的课堂分享必须有效。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教育中,语文教学是整个教学系统中比较难的学科,而人文教学是重中之重。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时,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在这精神奠基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可谓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1.
李玉芹 《金秋科苑》2008,(13):143-143
在现代教育中,语文教学是整个教学系统中比较难的学科,而人文教学是重中之重。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时,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在这精神奠基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可谓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2.
一堂成功的课程是教与学完美结合,是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关注自己的学生,时刻不忘通过情感、语言、目光、动作等方式加强师生阀的交流和沟通,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更新观念,不能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教师只管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不管讲台下学生的感受。过去的传统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导致学生有话不敢说,有话也不能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互为平等的“对话”伙伴。小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与教师对话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越来越的人开始关注如何构建生命课堂。如何从生命的视角来看待语文教学,是目前语文课堂的研究重点。构建语文生命课堂,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唤醒语文本身的生命力,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生命力,升华教师自身的生命力,从而激活整个高中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工匠起源于手工业,工匠精神是匠心独运的雕琢,不是刻板的流水线生产。诚然,教育不是作坊,但他们的共通点是追求个性化,而非标准化。但工匠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需要弘扬的吗?做教师真的需要有一颗"匠心",尤其是小学班主任。  相似文献   

16.
人是教育的对象,教师面对的是生动活泼、具有丰富感情、思维活跃、身心不断发展的学习群体。知识的学习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不是它的全部。如果作为一名教师不研究教育对象本身成长的全部需要,只把他们看做一种装知识的容器,显然是远远没有看到教育的本质。简单地说,教育就是成长,创新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健康成长。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把素质教育思想落实到体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陈蓓莉 《科教文汇》2009,(25):115-116
语文创造性阅读是对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和实践的一种阅读活动。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引领指导、情境设置至关重要。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富有创造性的语文课堂,并不断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审美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传统语文教学往往忽视审美教育。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篇章,思想内容深邃,艺术形式完美,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这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语文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想象、运用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获得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9.
浅析“说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晓育  刘美红 《中国科技信息》2009,(23):211-211,222
说课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领导或其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同时也是说课教师的教育思想、文化知识、业务水平、教学活动的综合实践,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20.
王红 《科教文汇》2010,(8):49-50
语文学科是一门情、理、意、趣相融合的人文学科,语文课程的这种特殊性,对语文教师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只是讲明白、说清楚,还必须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审美性。语文教师语言的审美性主要表现在言之有韵、言之有物、言之有体、言之有情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