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蓓 《林区教学》2011,(7):28-30
朗读短文是考察应试人连续发音时使用普通话的准确程度和流畅程度。朗读短文一共读400个音节,除了考察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变调之外,还要考察"啊"的音变、停连、重音、速度、句调、词语的轻重格式等等,可以说涉及了普通话语音的各个方面,而且分值较大,有30分。朗读短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影响极大,所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朗读短文"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重要的一项,也是考生能够通过短时间训练快速提升考试成绩的一项,在教学训练中受到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选取阜阳市三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部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语音数据,对其"朗读短文"失分因素进行分析,从语音基础、流畅度、朗读技巧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为教师的普通话教学和学生的普通话应试提供建议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张伟 《高中生》2012,(11):49-49
一、语言标准。语法规范 播音与主持专业培养的是普通话播音员和:爷目主持人。国家对普通话水平的具体要求是“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这也是报考播音与主持专业的首要条件。这就要求考生在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声、韵、调准确到位.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个别发音不准的字词,主考老师指出和示范后。考生应能立即纠正。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层面Rasch模型,研究分析某省随机抽样高中考生短文朗读和自由交谈两种口语考试任务的评分维度及量表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短文朗读任务和自由交谈任务的评分维度设置均较合理,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考生的能力,但是短文朗读量表的等级之间存在非等距性问题,自由交谈任务评分维度中"交际策略"与其他三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这些信息对于修改和完善评分量表及相关维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言课程要求要有足够的朗读时间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英语作为世界性通用语言之一,要实现发音的准确,表达能力的流畅,更要注重朗读以提升口语的表达能力。在初中学生的早读时间引导他们进行英语的朗读,让他们尽快掌握英语的语言习惯、发音方法及情感等,都是对英语学习的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6.
朗读短文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测试内容。由于它主要考查应试者朗读短文的流畅度以及声韵调的正确性,因此读音错误这一点往往会被忽略。在实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过程中发现,读音错误的现象并不少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应试者的水平。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总结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项中易读错的字词,分析错误原因,并对普通话水平考试应试者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提出了关于朗读的教学目标,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里"有感情地朗读"是指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在日常的教学中,每个教师都能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就很难。本篇论文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研究朗读教学,该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  相似文献   

8.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课前短文朗读"训练,通过精选朗读和背诵材料,采取多种朗读训练策略,加强背诵,培养语感,扩大学生知识面,充分发挥朗读对英语水平的正迁移作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和读写能力,达到提高英语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策略。朗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朗读教学应聚焦于"准"字:准确再现文本语言;准确再现自然生活;准确突显个性解读。这样才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自然、读得有个性。  相似文献   

10.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不同的诗篇有不同的情感基调,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静夜思》的朗读,如何才能在朗读中表现出夜的静谧,表达出诗人淡淡的乡思,这是个朗读技巧的问题,老师要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然后在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作具体的点拨,这样,朗读才能真正落实《标准》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倡导英语朗读要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准确、流畅、有表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激起学生自己的情感,在情感体验中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清楚朗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广琴 《钦州学院学报》2006,21(5):89-90,94
新的《大纲》对普通话语音的规范程度提出了更高、更严格、更科学的要求,这一新变化对朗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大纲》的精神,提高朗读实效,普通话朗读训练中应重视和加强声调、词的轻重格式、句调节律、共鸣腔和自然流畅等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课程标准"对初中毕业生的英语写作技能提出了如下要求:能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材料和话题,写出结构完整、语句精彩、意思连贯、语言流畅、语法准确,符合逻辑的短文;至少使用两种时态,用80个以上单词.  相似文献   

14.
普通话学习不仅要求语音清晰、准确,而且要求发音者语言流畅自然,从而达到高层次的交际效果.但是,一些普通话学习者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学习环境,自身心理因素、教育背景等的影响,在语言表达上出现了"字化"现象.本文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通话测试者中作了一个抽样调查,试图分析这种"字化"现象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应较准确地掌握标准读音和朗读要领,流畅而正确地读出各种句式的不同语气。学习一些朗读技巧,如:重读、停顿、语速、语调等。这说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既符合学生的生理需求,又能加强学生对文章自我解读的感受和理解,还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进而让感情在朗读中自然流露.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如何上好"朗读"这一环节,让朗读成为有效的朗读,让学生因朗读而"灵秀"起来,让课堂因有效的朗读而"灵动"起来呢?现以苏教版第十一册《姥姥的剪纸》为例.  相似文献   

17.
与一般韵文不同,散文朗读要求尽可能流畅自然、平易生动。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散文《春》作为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要想让学生理解文意、感受文章的韵味、欣赏散文的美感,朗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朗读这篇课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咬文嚼字,读出"趣"、"味";二是巧读"儿化音",贴近生活;三是激发学生想象与联想,多感官相互交融;四是朗读与感悟结合,同时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朗读是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要求学生能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同时要求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长期以来,不少老师误解了"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要求,指导朗读时,喜欢起伏很大的语调,更有甚者,要求学生朗读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在毕业时要达到级目标要求,即除了能认读、理解教材上所示的单词、短语和对话、短文外,还应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正确朗读故事或短文,并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要达到这一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仅要求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准确、自然流畅、富有启发性,而且还应精雕细琢,讲求技巧和艺术。如果教师的语言能做到自然朴实,化难为易;风趣幽默,语近意远;真实生动,饱含情感;机智巧妙,一语中的,就会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