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论广西客家的源流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的客家人与闽粤赣山区客家人具有历史的传承性 ,迁桂的客家人多由广东嘉应州、惠州府、潮州府和福建的汀州府而来。由于发展历史和生态环境的不同 ,广西客家人在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
略论广西客家的源流、分布及其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迁桂的客家人,主要来自广东嘉应州、惠州府、潮州府和福建汀州府,也有少数从江西、湖南迁来。客家人入桂的路线分为陆路和水路。广西客家人主要集中在桂东南、桂东、桂南、桂中、桂北五个地区。由于生态环境及发展历史的不同,广西客家人在多方面形成了自已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嘉应学院     
《世界教育信息》2005,(5):F003-F003
嘉应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由原嘉应大学和嘉应教育学院合并而成,有着92年的办学历史。学院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客家人的聚居地,叶剑英元帅的故乡,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广东省梅州市。梅州在清朝时称嘉应州,嘉应学院由此得名。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江南经济最繁荣的城市,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使会馆应运而生,会馆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经济增长势头不容忽视,而外来移民和流民的管理问题也更加突出。以史为鉴,应利用会馆和会所在当前苏州外来人口管理中发挥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喜芳  昭质 《文教资料》2014,(11):61-64
作者介绍了明清时期的苏州会馆、会所,并阐述了明清时期苏州会馆、公所及市民公社的组织演变情况,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章介绍了闽西客家人的几种睦族恳亲组织形式,包括客家会馆、同乡会、联谊会等。章并指出,这些组织不但增进了闽西客家人与其他地区客家人的相互了解,加深了亲情凝聚力,为本地经济社会化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机遇,也有利于祖国的民族统一事业。  相似文献   

7.
现在台湾地区的客家人绝大部分迁移自清代前中期的粤东地区。在台湾,原籍清代嘉应州地区(即今梅州)的客家人被称为"四县客",而原籍清代陆丰地区的客家人则被称为"海陆客"。"四县客"在台人数较多,势力较大,在全台各地均有分布,受到的关注较多;而"海陆客"人数较少,主要分布于台湾北部的新竹地区,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也偏少。基于笔者在海陆丰地区较长时间田野调查所得民间文献,并结合其他正史文献材料,试图展现清代陆丰客家人迁台的基本情形,以及迁台海陆客家人对台湾的开发与建设做出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客家人与马来半岛锡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世纪初,客家人就已经进入马来半岛,从事锡矿开采业,历尽千辛万苦,为马来亚锡 矿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客属侨领和客家会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苏州的《潮州会馆记》碑刻是现有探索潮州和苏州于两百多年前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情况的重要资料。文章即据此从会馆的创制规模、声势和作用,说明当时潮商在江南一带的贸易盛况,又从一些文化具象论及苏州文化对潮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记实的方式,介绍了作者考察贺州地区若干商业会馆及其相关因素的过程及结果.以历史时空观为出发点,展现了近代桂东南地区市场的基本结构,阐述了民间力量在促进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商业会馆的一些特征和商人的一些价值追求,提出了保护、利用商业会馆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义 《嘉应学院学报》2001,19(1):108-110
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山地文化——客家文化 ,1 9世纪后期 ,逐渐形成了“新客家文化精神”。黄遵宪和丘逢甲可以说是客家文化在近代中国发愤图存中的双璧 ,而林风眠、李金发则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客家文化的诗与画的双璧。  相似文献   

12.
湖南会馆是由在襄阳樊城经商的湘籍同乡组织于清初始建一座会馆,清末由湘籍诸多高官捐资重建成一较大型会馆,建国后馆舍陆续被拆毁,笔者通过调查基本弄清了其概貌。遗留于旧址和襄阳米公祠的2通石碑文字,反映了湖南商帮在樊的经商概况和义地制度,会馆的兴建与清末湘军水师有极大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龙游商帮是在明清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的地域商帮,凭借才智和胆略,他们成为了中国西部开发的先行者,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龙游商帮的精神饱蕴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以客属为代表的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近现代史上 ,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 ,客家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作出了贡献。本文对客家文化在国内外的崛起 ,在特区的崛起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论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民系经历了一个从酝酿到形成再到发展壮大的动态历史过程。而这一历史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显示出地域性的特点。赣南闽西边区是唐末五代接受北来客家先民的第一站 ;客家民系于北宋时期酝酿、发育成长于赣闽边区 ,而于南宋时期成熟于更为广袤的赣闽粤三角区。随着明末清初闽粤客家的倒迁入赣 ,赣南又成为客家民系的发展壮大地。因此 ,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中 ,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银饰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常常作为社会交往、民俗活动中,表达情感、礼俗的一种载体。客家银饰曾是客家人的婚、丧、寿、诞、年、时、节、庆中是必不可少的"点睛"之物,客家人创造了灿烂的银饰文化。赣南客家银饰种类繁多,造型精美,文化内涵丰富,制作工艺独特精湛,折射出客家人特有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95年抗日保台的兵败 ,是丘逢甲一生的重大转折。丘逢甲从台湾内渡后回粤十余年生涯中 ,乐于乡土 ,关心乡情 ,热爱家乡名胜 ,敬仰家乡先贤 ,同情百姓疾苦 ,兴学育才 ,他的所见所闻、所交所往 ,都是与客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作诗文以及行踪活动 ,无不洋溢着他对客家祖籍地的热爱、对客家人的情愫 ,反映了丘逢甲作为一个客家人的真实的内心世界 ,一种纯朴自然的客家情结  相似文献   

18.
赣南闽西既是中国客家人的最大聚集地区 ,又是全国最大的一块苏维埃革命区域 ;文章从军事、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 ,展示了赣南闽西客家人对中央苏维埃革命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表现了客家人在现代客家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山陕会馆是清初山陕籍商人在樊城设立的供同乡人祀神、聚会、寄寓的馆舍,是典型的神庙和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与全国各地山西、陕西籍商人一样,樊城山陕会馆主要供奉关公,用来护佑山陕商人的商旅平安和生意兴隆。关公崇拜在山陕会馆的建立、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对会馆建筑形制及艺术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