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反哺”,是指一种发生在疾速的文化变迁时代,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现象,其实质是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进行积极主动的文化影响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文化反哺”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向社会化”的过程,即传统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新课程背景下“文化反哺”现象出现的成因何谓“文化反哺”?著名学者周晓红教授认为,它是指在文化承传中,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当今数字化时代一道亮丽的风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社会学角度看,“文化反哺”是一个“反向社会化”的过程,即传统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知识、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背景下对"文化反哺"现象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课程背景下"文化反哺"现象出现的成因 何谓"文化反哺"?著名学者周晓红教授认为,它是指在文化承传中,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当今数字化时代一道亮丽的风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社会学角度看,"文化反哺"是一个"反向社会化"的过程,即传统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文化反哺是在急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变迁的加剧、现代文化工业的崛起,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教师们经常会发觉自己离现代  相似文献   

5.
文化反哺是在文化传承中,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现代社会文化急剧变革和发展的产物,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和必然性,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密切相关,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主力军,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掌握参与社会政治生活、道德生活和法律生活的知识与技能,养成在社会中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心理素质和品德能力,促进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和协调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廑 《语文学习》2010,(7):40-4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着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隐而不显。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世界.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相似文献   

7.
代际和谐视野下的文化反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的代际关系,需要改变传统文化传递模式,深入推进文化反哺,即由年轻一代将新时代的知识和技能传递给他们的长辈,使长辈更能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在文化反哺中,年长一代要主动与年轻一代互动;年轻一代要充分尊重年长一代,耐心细致、不遗余力地传递自己所掌握的新知识;社会要为文化反哺营造氛围、提供条件、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多媒体教学平台等高科技的出现,使信息源呈现多元化,随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由于年轻一代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所以他们在承传中表现出较强的优势。这就产生了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反哺”现象,并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此,本文试图探讨 “文化反哺”对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及我们应该重新建构的新型师生关系。 由于受儒学思想的影响,几千年来师生关系一直维系在“唯师独尊”、“师道尊严” 的局面上。教师以完全社会化了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尽的只是“教化”、“施与” 的责任;而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老师的言论只能“唯命是从”,几乎无商量的余地,那就更不用说老师向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9.
[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着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  相似文献   

10.
浙江卷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  相似文献   

11.
《少年文摘》2011,(1):88-89
2010浙江省高考作文传说有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之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反哺"……人类社会也存在着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隐而不显。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诞生,刷新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并且重写了社会的文化传承模式。面对社会的急剧变迁,勿庸讳言,人类的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具有“颠覆性的意义”。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不知不觉之间,将我们社会中原本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色做了个颠倒,这种教育接受关系由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进行知识经验的传授和教化的逆向教育过程称为教育反哺。  相似文献   

14.
反哺 ,通常用来表述下一代对父母 (或长辈 )在生物学、社会学、伦理学意义上的回报。在社会产生急剧变迁的时代 ,许多人在思考 ,文化上是否也存在这种回报的现象呢 ?大约 10年前 ,有人提出“文化反哺”这个概念 ,认为下一代在文化上对上一代产生了某种超越 ,并用这些文化营养丰富着上一代 ,使上一代借此而不断提升自己 ,完善自己 ,以适应社会的巨变。最近一些研究资料表明 ,“文化反哺”已经不是一个概念 ,而是一个事实。它已经成为教师必须正视而加以关注的一种客观存在。“文化反哺”现象是在时代、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出现的。改革开放 2 …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个人社会化是人类文化的积累、传递和延续的过程。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反哺"现象,这是反向社会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文化反哺"现象对于增强青年的主体意识、规范青年亚文化、推动青年社会化的进程等方面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应采取客观的、科学的方法来应对这一现象,以推动青年社会化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对反向社会化的引导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向社会化是现代工业社会、尤其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能够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反向社会化的发展。教育应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反向社会化的方式,应利用各种社会化因素促进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反向社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闲暇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以"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传授、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为特征的前喻文化有利于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拓宽老年闲暇教育内容、丰富老年闲暇教育形式和开拓老年闲暇教育场所。在前喻文化视域下发展老年闲暇教育需要转变老年人观念,树立前喻式教育观;发挥大众媒介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建和谐的代际关系,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有效利用高校资源,发挥高校优势;采取多种措施,发挥社区的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吴慧颖在《评“代沟”理论》(载《文艺理论与批评》1992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见于《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和《展望二十一世纪代沟与体制》中的“代沟”理论,是60年代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矛盾激化、社会动荡、学潮迭起的反映,客观上具有批判资本主义的若干进步意义。但这个理论宣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文化模式进入“后喻文化”时期,年轻一代知道的事情多,年长的一代落伍;认为两代人不能沟通思想和彼此理解而出现代沟和年轻一代的反  相似文献   

19.
“文化反哺”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产生的,是年长一代向年经一代进行文化吸收、学习的一种反向文化传递方式,是一种“后喻文化”。它的出现,既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老师的“绝对权威”、传统的教育方式与学生的行为方式提出了挑战,又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师生“代沟”的弥补、大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意识的激起提供了机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抓住机遇,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提高“驾驭”互联网的能力、建立新型的教育主客体关系等来提升自身素质,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万晖  孟繁  吕伴 《华章》2009,(10)
在当代疾速的文化变迁的社会背景下,"文化反哺"现象得以出现并且得到发展."文化反哺"是一种反向社会化过程.它打破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文化传承模式."文化反哺"的主体是青年人群,这样的一种文化传输模式对传统文化发展和继承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基于这样一个背景,通过对"文化反哺"特点及其作用进行分析思考,从其激励功能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