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此道路形成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进行了艰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寻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哲学依据--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和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从而奠定了这一道路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2.
三中全会以来党史研究的新进展(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深入研究了下列一些重要问题: 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几年来发表近百篇文章及一些著作。如李鸿文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研究》一书,对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了系统而概括的考察。对这个问题,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农村包围城市这条道路在井冈山时期就形成了,而且毛泽东一开始就认识了这条道路。研究者们否定了这一说法,认为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奠基、基本形成和成熟三个历史阶段。井冈山时期为萌芽阶段,1930年上半年的赣南闽西时期为基本形成阶段,其标志是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的发表。1936年以后,毛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是在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的发展,成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量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表,使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遵义会议及其通过的《决议》,该思想得以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4.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创造了多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党和人民在集体奋斗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完整理论,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有一个提出、发展和最后形成的过程。仔细研究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这一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  相似文献   

5.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创立的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它是我党奋斗的成果,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同志则做了最主要的贡献。在教学中讲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如何贯彻这一思想,特别是如何正确阐述集体与个人贡献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此一陈管见。一、各地武装起义与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关系大革命失败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1927年到1930年初爆发了约二百次武  相似文献   

6.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一条独特的胜利道路,中国人民正是沿着这条道路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这一条革命道路是十月革命的继续与发展,因而它又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正确阐述这条道路的理论则是对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基本形成,在抗日民族战争的历史条件下,这一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本文立足于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从五个方面梳理和论述本理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发展:1.在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然性;2.在日本统治区内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3.持久战思想丰富了这一理论的内涵;4.分析城市与乡村的相互关系;5.这一理论在抗战时期的新特点及其在毛泽东思想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如何正确对待外国的文艺遗产,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去年初,有的同志认为,现代主义文艺已经是“不可扼止”的潮流,要不要搞现代主义文艺,“不仅是对世界艺术的估价问题,也关系到我国文艺发展道路,关系到如何认识当前作品中已经出现的现象”,提倡在中国搞现代主义文艺.这种主张,在创作实践上已经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值此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二周年之际,我们认为,通过学习《讲话》,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如何对待外国文艺遗产的理论,不仅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且能更好地坚持毛泽东文艺思想并使之在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就是力图通过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如何对待外国文艺遗产的理论,并结合实际,以阐明我国文艺不能走西方现代主义文艺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研究土地革命战争历史的基本线索,就是研究这一时期在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作斗争并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按照这条基本线索,可以着重地研究以下课题:第一,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问题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贯串土地革命战争历史的一个中心问题。它不仅与革命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黎声 《教学与研究》2006,2(5):92-94
2006年1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同时出版了黄允升研究员的两部新作:《毛泽东三落三起———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与曲折》(以下简称《毛泽东三落三起》)和《毛泽东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创新》(以下简称《理论创新》),集中地、系统地展现了毛泽东自主地开辟与俄国“十月革命”先城市后农村不同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践和理论创新。书中以大量的生动的独特性创造表明,毛泽东是我们党历史上自主创新的典范。这两本书都是从中共中央“八七”会议起笔的,原因在于,此时的毛泽东经过对大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认识上产生了一个飞跃,破除了“我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这是我党的独特创造.这条道路发展到解放战争时期,表现出革命战争形式由防御转入进攻、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农村革命根据地由分散连成一片、党的领导方式出允许地方自治改行集中统一领导等特点.这些特点是我党领导人民革命经过二十多年艰苦斗争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反映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最危急的历史关头,毛泽东同志为了挽救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给中国人民指出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在农村聚集力量,用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的道路。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中国第一支工农红军。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红军登上井冈山,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时期,在我党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学生运动,规模之大,时间之久,作用之深,都是空前的。学生运动促进了蒋管区整个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使国民党反动派陷于全民包围之中,从而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毛泽东同志在1947年5月发表的《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说:“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学生运动是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要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这是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第二条战线对解放全中国的伟大战略意义。一、第二条战线的由来。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是在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的发表,成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表,使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遵义会议及其通过的<决议>,该思想得以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5.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开创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奠定了实践基础,“九月来信”加速了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古田会议及决议保证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胜利实现,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中央苏区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6.
<正>1927年国民革命的失败,是中国现代史上最严重的事件之一。它使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使自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第一次遭到严重打击,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和各种政治力量对“中国出路何在”的普遍思考,他们提出了各自改造中国改造社会的方案。邓演达平民政权道路理论与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以下简称邓演达道路理论与毛泽东道路理论),是当时社会大变动时代中关于复兴中国革命的两份最重要的答卷,二者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相同,然而其形成特点、思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可以用“三条道路”来概括: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和平改造的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同志在这三条道路的探索中,都作出了不同程度的杰出的贡献,充分显示了领袖和导师的巨大作用,现仅就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辛开拓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满怀着对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无限缅怀之情,回顾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和卓越贡献。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英勇奋斗的精神,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经过  相似文献   

19.
近年以来,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教学和研究,克服了过去强调一个人、一个起义开创一条道路,把毛泽东在形成革命道路理论上的卓越贡献,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作出的重要贡献分割开来的脱离历史实际的形而上学倾向,提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创是全党奋斗的成果,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的历史唯物主义论断。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观点上虽然有了改变,但是对历史内容的具体研究和阐述,与过去比并没有很大  相似文献   

20.
<正> 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迈出的第一步,是从湘赣边秋收起义受挫后“引兵井风”开始的。在此之前,他已萌发了到农村开展武装斗争的“上山”思想。本文试就毛泽东“上山”思想的渊源。付诸实践的起点,以及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关系等问题谈些看法。 一、毛泽东“上山”思想产生的渊源 毛泽东萌发去农村开展武装斗争的时间,可以确定为1927年年中。马日事变后,革命形势日趋紧张,客观上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寻求新的革命出路。中央和湖南省委的一些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