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长孙皇后(601-636),河南洛阳人,唐初大臣长孙无忌的妹妹,唐太宗的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德女性。以身作则长孙皇后在生活上崇尚节俭,她贵为皇后,所用车马、衣服,以够用为度。太宗常常会对长孙皇后谈及朝中大臣的赏罚之事,她说:“牝鸡司晨,国之乱象。我是一个女人,怎么可以参与、干预政事呢?”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之叹 唐太宗难过地对长孙皇后说:"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现在魏徵驾鹤西游,我少了一面人镜了.  相似文献   

3.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29岁进士及第时,心情的真实写照——其志得意满之情溢于诗句。慈恩寺塔,即大雁塔,始建于唐朝,坐落于西安南郊,是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追念长孙皇后的慈母之恩.  相似文献   

4.
上①尝罢朝②怒曰:“会须③杀此田舍翁④。”后⑤问:“为谁?”上曰:“魏征⑥每廷辱我。”后退⑦,具朝服⑧立于庭⑨。上惊问其故,后曰:“妾⑩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要敢不贺?”上乃悦。 ——《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皇上。此指唐太宗李世民。②罢朝:在朝廷议事停止了。③会须:一定要。④田舍翁:乡下老人。⑤后: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之妻。⑥魏征:唐初著名政治家。太宗时为谏议大夫,以敢言著称。⑦退:退下。此指长孙皇后回到自己房间。⑧朝服:朝见君王时穿的服装。⑨庭:院中。⑩妾:妇女的谦称…  相似文献   

5.
《红领巾》2005,(12)
坐上历史的小船,听有趣的历史故事。魏征是唐朝初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看到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总是会当面提出来,据理力争(jùlǐlìzhēn)。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m iàn hóněrchì)。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以后再也没人敢说实话,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biē)了一肚子气去见他的妻子长孙(zhǎn sūn)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儿(xiān b lǎor)!”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bìxià)想杀哪一个?”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  相似文献   

6.
唐太宗长孙皇后,生长在贵族官吏家庭,深受封建思想的熏陶,加之本人好读书,故掌握了相当程度的文化知识,具有较为宽广的视野和政治眼光。虽享年不永,仅与李世民共度二十余载,但却对唐太宗贞观政权起过重大作用。唐朝建立后,按摘长于继承制度,李建成是当然的是位继承人,李世民只能被封为秦王。但年轻的李世民文韬武略远在其兄长之上,而且在建唐和统一战争中立下了显赫战功,所以他决不甘心于落王的地位。李建成自然不肯放弃既得地位和利益,双方矛盾愈演愈烈。随着齐王元吉势力进一步向李建成集团的靠拢,他们为了极力争取支持者,…  相似文献   

7.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29岁进士及第时,心情的真实写照--其志得意满之情溢于诗句.慈恩寺塔,即大雁塔,始建于唐朝,坐落于西安南郊,是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追念长孙皇后的慈母之恩,在长安晋昌坊修建了大慈恩寺.唐玄奘天竺取经回来后,太宗便让他在这里居住翻译佛经.后来,根据玄奘的建议,由他亲自参与设计,建造了这座佛塔,用来收藏佛经.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后妃常常与外戚相攀结,造成极大的祸害。然而也有一些贤明的后妃,如长孙皇后,她作为封建开明君主的贤妻与良佐,对于维护社稷,稳定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一天,唐太宗宴请当初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开国元勋,宴席上大家行起与当年一样的行酒令,唐太宗接连输了几次,按当年的规矩是谁输了就得罚谁喝酒,可现在唐太宗贵为天子,怎么办?这时,赵公长孙无忌站起来说:"主公今日行酒令表现上佳,众臣弟要‘奖’您几杯酒如何?"唐太宗心里明白,别管是罚还是奖,这个酒都得喝下去了。唐太宗回到后宫想起刚刚在酒席上他被开国元勋们"颠罚为奖"的情景,  相似文献   

10.
唐人的任侠既有边塞战事与世人功业意识等时代需要的驱动,还有自秦汉以来侠文化的浸润和魏晋六朝咏侠文学传统的哺育,诸种因素的综合使任侠成为盛唐社会一种炽热的风气。在这种社会风气濡染下,李颀借对边塞游侠和任侠精神的歌咏寄寓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功业追求。难能可贵的是,在他任情使气的豪侠性格之外,还有冷静、客观、深刻地看待事物的睿智思想。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三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为避免重蹈隋亡覆辙,革新政治、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他们统治时期国家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开创了备受后人称赞的“大唐盛世”。三位帝王开明的用人思想、正确的用人策略,为唐王朝成就盛世大业提供了人事保障。  相似文献   

12.
罗隐是晚唐一位重要的现实主义诗人,其咏史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或借古讽今,或借史写心,立意新颖,讽刺尖锐,艺术特征鲜明。罗隐的咏史诗成为其反映和表现唐末社会现实生活的重要艺术手段与途径,受到历代诗评家的褒赞。  相似文献   

13.
晚唐诗人薛能的诗歌因非议前贤而备受指责,但薛能的生活、思想和心态却可以说是晚唐的一个缩影.文章以薛能的诗歌和前人对薛能的评价为样本,由此窥视晚唐一代文人的思想心态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4.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传奇处女作《紫箫记》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虽然该剧还不是一部成熟之作,但其思想与艺术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从中已经可以看出剧作家的才华。因此,要全面认识并评价汤显祖剧作的成就,还必须关注剧作家的这部发轫之作。  相似文献   

15.
洛阳新近出土唐代李昂墓志,志主出自赵郡李氏,仕至仓部员外郎,一并出土的还有其夫人韦氏墓志。据墓志所记可考索仓外李昂的家世生平,结合相关出土文献又可了解其诗文成就。  相似文献   

16.
邹自振新著《汤显祖与玉茗四梦》以全方位的视角,开放的思维,来观照汤显祖与“玉茗四梦”,力图高屋建瓴地把握汤显祖戏剧的文化价值。通过全书,人们对于汤显祖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宏观地位,将会有更加清晰和充分的认识。作者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紧扣汤显祖生平经历与创作心态,将“四梦”融于其中,进行专题性的细微考察。在作者感性的体认和智性的审视下,汤显祖的戏剧和人生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汤显祖与玉茗四梦》无疑为繁花锦簇的“汤学”园林,又增添了几许春色,是新世纪“汤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7.
岁时诗是唐诗中非常特殊的流品。唐代丰富多彩的岁时生活,是民众精神的聚焦和民众愿望的表达,也是诗人成长的文化土壤和诗歌创作的艺术泉源。唐代岁时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岁时诗的发达。高度发达的岁时诗,是诗人积极参与岁时生活的结果,也是岁时文化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8.
蜀人对词的发展功不可没,李白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的作者多数为蜀人,苏轼更为宋词的发展开疆拓土,“指出了向上一路”。而对李白与苏轼这两位唐宋时期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蜀人,在词的创作上是否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却因李白词著作权的争议而很少系统的论述。本文通过对唐宋蜀词发展的梳理,认为苏轼词辉煌的成就本质上是向李白艺术精神的回归与超越。  相似文献   

19.
唐继尧作为中国和云南近代史上褒贬不一的风云人物,一生从政从军的同时,还躬行军事教育和文化教育,为云南的近代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继尧对云南近代教育的贡献主要是其政治理想——成为"东大陆主人"的产物,透过他在云南近代教育史上的这些作为,可见其作为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或者旧军阀儒雅知文的另一面。他在教育认识和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救民的情怀、开阔的现代视野、远大的抱负和知行合一、勇于实践、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是云南近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虽以军事立身,却能以文治省,神威奋勇、文武兼备、功勋卓著应该是唐继尧较为客观的历史形象。  相似文献   

20.
汤显祖《南柯记》根据唐传奇《南柯太守传》敷演而成。它通过梦幻的形式,描写了封建社会功业与婚姻两大人生主题。反映了为实现传统人生价值观所经历的鲎富多彩的世情。剧作集中体现了作家的思想感情,富有鲜明的创作特色,深刻表现出晚明社会的现实图景,艺术化地否定了封建正统的人生价值观,寄寓着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探索,从而使该剧在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