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铜扣饰是云南地区古代"滇国"特有的装饰品.时滇国青铜扣饰的研究也是滇国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试图通过符号学组合与聚合的分析方法来对单个扣饰的意义和多个扣饰之间的关系来构筑组合和聚合符号空间,进一步来理解青铜扣饰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其形式美的符号表达.  相似文献   

2.
尹春洁 《内江科技》2006,27(9):89-90
中国青铜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别是到了商代晚期,青铜制造业得到迅猛发展,进一步推动两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使中国的青铜文化达到高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铜器纹饰,无愧于古代装饰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祖先在日常的生产劳作中总结创造的很多东西都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其中就包括青铜器和砚台。今天的我们,把古老的青铜文明与砚雕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就形成了一门新的艺术,即青铜纹饰砚台。这既是一次创新,更是对中国古代两种文化的融合。品种已很丰富,器型多种多样,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周时期,青铜的冶炼业作为生产力的标志而达到高峰,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祖先在日常的生产劳作中总结创造的很多东西都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其中就包括青铜器和砚台。今天的我们,把古老的青铜文明与砚雕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就形成了一门新的艺术,即青铜纹饰砚台。这既是一次创新,更是对中国古代两种文化的融合。品种已很丰富,器型多种多样,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周时期,青铜的冶炼业作为生产力的标志而达到高峰,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5.
刘彦琪 《百科知识》2010,(11):20-21
青铜器是由青铜制成的各种器具。中国古代青铜器以制作精美闻名于世,代表了中国在先秦时代高超的技术与文化。在古代,青铜器被称为"金",这是因为青铜器原本的颜色是漂亮的金黄色,只是由于长时间埋在土里生了锈,才变成绿色。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许多私人收藏者开始着眼于青铜器的收藏,对于青铜器的真伪识别,可能很多人难以把握。青铜器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们主要是商、周、秦、汉时代的文化遗物,这些珍贵的青铜艺术精粹,展示了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从兴起发展至鼎盛繁荣的历程。作为现在的收藏爱好者在进行鉴定时需要丰厚的历史文物知识,而往往对此知之甚少者居多,使许多收藏者难以对青铜器的真伪作出辨别,为此损失惨重。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文物文化工作者,现对青铜器的辨识和收藏浅谈一二以供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谷菽 《百科知识》2000,(5):59-59
中国古代青铜文明曾夸耀于世,遗留至今的青铜器数量众多,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可举出不少,但一眼就能给人以强烈震撼的并非多见。现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西周早期的神面卣,就是这样一件让人观后难以忘怀的青铜瑰宝。 卣本是中国古代盛酒的一种容器,形状与今天一般所见的提梁壶差不多,只是横剖面呈椭圆形而已;卣内盛酒,使用时打开  相似文献   

8.
以各种动物纹饰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古代北方草原青铜艺术,是我国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草原文化,是以匈奴族为主体的我国古代北方诸部族共同创造的闪耀在草原上的一颗明珠.中国古代北方草原青铜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而享誉世界,精品与佳作不胜枚举.而以构思奇妙的动物纹饰为主要风格的各种饰物,是草原青铜艺术篇章中最为精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根据历史文献及地方志和有关资料记载,以及贵州历年出土商用至秦汉时期的青铜器、青铜冶铸范模和青铜冶炼遗址,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阐述贵州古代夜郎地区青铜文化及青铜冶铸工艺的产生及发展,以及夜郎地区青铜文化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为古蜀文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青铜纵目人面像可能是古蜀先民祭祀时木质或石质或泥质人像佩戴的青铜面像,应是祭祀时的重要主体。青铜大立人像具有明显的祭祀特征,带有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其"环管状"手势应为祭祀或巫术需要,可能反应了古蜀先民原始的宇宙观。青铜神树应是巫师或祭司在祭祀仪式上用以沟通天地的道具,是古蜀先民对太阳及太阳神崇拜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青铜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历史事件过程中使用青铜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学术界的基本含义是针对青铜这一特定物质而展开的文化过程,各式各样的青铜器是其最终产品,凝聚着文化过程所包含,涉及的所有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本文从曾候乙墓编钟与铜录山古铜矿的关系、从曾侯乙墓编钟的文化成就中分析铜录山古铜矿在我国先秦青铜文化发展申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青铜器是世界早期文明进程中一支绽放绚烂的花朵,不同类型的青铜文化通过器物的种类、纹饰、功能、器型等展示着世界各地优秀的文明进程和文化内涵,其中成分的区别和变化历程更是不同区域制作工艺进步、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理特征的集中体现和象征。现存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也是世界最早的合金配比文献,春秋时代齐国官书《考工记·六齐》,就青铜器实际成分和“六齐”的关系进行了详述的研究,然而,成分的变化和差异不仅仅是区域文化的不同体现,还直接影响着青铜器的外观和表征。本文就以部分鄂尔多斯青铜器的成分分析为例,探讨鄂尔多斯青铜器合金成分的特点,并结合“六齐”的规定,简要分析合金成分与青铜器外观特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冶铁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步履艰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铁都无法取得对青铜的性能优势。最早使用铁器的楚国,其铁制刀剑在东周时期以昂贵锋利著称,但楚国制造的剑一直不能和吴越出产的剑媲美。而吴越的刀剑依然是纯粹的青铜器,可见当时中国的冶铁技术还极其落后。事实上,整个春秋战国都是青铜武器的天下,兵马俑的装备也几乎尽是铜器。而此时西方人用铁器作战已有近千年了,公元前八世纪亚述军团的主要装备就全是铁器。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青铜器的发展从商中后期的鼎盛到战国末期的衰退,其间始终贯穿着一条与神性斗争的主线。纹饰首先从改造形象开始,通过神性纹饰的简化、变异、分解、重组,将青铜器从紧张压抑的氛围中解放出来。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青铜工艺的进步和世俗化的精神追求,迎来青铜器发展的精神大革命,在龙、蛇等神秘动物的塑造上和以人为主的纹饰上,无不体现出理性战胜神性的特点。战国中期青铜器的实用化也是它最终的世俗化。  相似文献   

15.
赫荣定研究员,现任成都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潜心研究关于"三星堆物质和艺术文明"的问题。将"三星堆"的青铜艺术巧妙地应用于视觉认知科学的研究,并且在"三星堆"青铜和玉器矿物资源来源的研究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通过肉眼观察、X射线、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灵石旌介青铜容器进行初步的分析,总结了其合范的规律性,并指出旌介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与同时期殷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接近,有些工艺如焊接,在一定程度上还要领先殷墟青铜器。研究填补了商代晚期王畿之外的西北地区青铜器铸造工艺技术的空白,为进一步探讨殷商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粮食安全是全球性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滇老是中国与老挝两国交界地区,由于地理接近、气候条件相似,具备开展跨境农业合作的潜力。文章以粮食安全为视角,探讨滇老跨境农业合作重要性,分析其问题及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青铜器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物,一直以来,受到国家的重视与保护。青铜器作为上周时代就开始盛行并存在至今,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成为许多专业人士追逐的研究对象。但是,众所周知,青铜器一般都在土地下埋葬着,现在绝大多数的青铜器经过史学家的勘测,挖掘出来被放置于馆内储藏,但是馆内的储存条件是非常有限的,不可避免的青铜器的保护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本文作者以多年的经验对馆藏青铜器保护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指出提升馆藏青铜器保护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琼 《金秋科苑》2010,(22):145-146
中国烹饪技艺精湛,源远流长。中国烹饪器具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对烹饪技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有陶器时期、青铜器时期和铁器时期。“水熟”成为陶器时期烹饪技术的基本特点。青铜烹器的应用,使高温油烹法产生。薄形铜刀的使用,使刀工技法得以形成。铁制炊具良好的导热性促进炒的烹饪技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青铜器纹饰是铸造或雕刻在青铜器表面的装饰图案,其种类繁多,各时期纹饰的特点不同。青铜器纹饰能表现出当时的思想观念,纹饰的变化体现了思想的变化,同时也是制造工艺和人类审美水平提高的体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