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分析了近几年人口老龄化与消费结构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发展、老年人的收入和消费心理方面探讨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从而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将改变消费结构,未来老年消费市场很有前景。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老年人生活状况第四次调查》结果,首先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会参与及精神文化生活状况4个方面入手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存在的关键问题,然后基于个人视角从加大健康投入、做好老年期人生规划等方面深入探讨人口老龄化的应对策略,为推进全社会"积极老龄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农村的养老问题更是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对北京市通州区养老难问题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了解农村的养老状况,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的人口结构也发生着变化,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的前提下,我国也已经加入了“老龄型”国家的行列。如何使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安度晚年也就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夜尿症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且与年龄密切相关,是老年人面临的一大健康难题。夜尿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睡眠质量,其所导致的睡眠缺乏会使患者的抑郁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率升高,夜间起床会增加摔伤和骨折的概率,甚至造成死亡。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是21世纪最重大的发展趋势之一,中国老龄化速度是发达国家的2倍,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夜尿症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将对老年人夜尿症治疗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范围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正在步入老年型社会的大国,老年人的问题尤为凸显,而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可谓是显中之显。都说人生最恐惧的事情莫过于看不到光明和希望,而很多老年人正因为受到老年痴呆症,心脑血栓等病痛的折磨活在看不到光明和希望的恐惧之中。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与家政培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卫光  郑怡飞 《中国科技信息》2007,(17):200-200,202
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压力,职业技术教育部门、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家政培训这一形式加强老年人护理的培训,尤其要转变从业人员的观念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高中和大学开设老年人护理课程,鼓励高中生和大学生加入到为老年人护理的志愿者活动中,提高全社会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已进入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呈现出老年人口增长快,规模大;高龄、失能老人增长快,社会负担重;农村老龄问题突出;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独居化加速;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少子高龄化等矛盾凸显的特点。本文通过分析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浙江省1‰老年人抽样调查的数据,重点了解城乡老年人健康、照料护理服务、家庭、经济、社会参与、维权意识与行动、宜居环境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引领老龄事业发展”的目标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钟玉华 《内江科技》2014,35(10):77-7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的广泛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各自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老年人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更加突出,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管理》2017,(1):65-7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严重,加之我国传统家庭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小,家庭的人均赡养比在不断的降低,导致我国老年人的护理费用越来越高,致使老年人不堪重负。理论界和实务界也越来越关注老年人的长期护理保险问题,长期护理保险也成为一个引起多方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构建符合中国特色并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长期护理保险方面成熟的做法,形成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这样的实际相适应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坚持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共同参与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形式的不断加剧。为有效的实现老年人健康养老的问题,就现如今老年人养老护理事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积极探索中职老年人护理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老年人护理专业体系的相关课程。有效的结合相关护理知识对其专业人才进行定向培训。  相似文献   

13.
宋楠 《科技风》2016,(5):90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保险也愈发重视,对于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也是不断增加的,因此,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成为国家关注的一个问题,针对我国的实际国情和经济情况,发展和创新长期护理保险是有效解决人口结构老龄化的措施。本文主要论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努力将此类保险产品定位为社会保险范畴,寻找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选择试点,缓解人口老龄化和子女对于护理老年人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科学生活》2010,(10):32-3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龄问题日益凸现,其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备受关注,因为它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人口老龄化带给我们最大的难题是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的抚养和照料问题,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寿命延长与"寿而不康"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压力。目前,我国已成为高自杀率的国家,在高危人群中,老年人自杀率居前四名。调查显示,我国70%老年人有心理障碍,27%老年人有抑郁心理。而在农村,56.82%的老年人常有孤独感、衰老感、抑郁感、无能为力等负性情绪,他们的心理问题相对城市老年人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属于老人的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令人口老龄化问题与我国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成为我国未来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阐述中国老龄化的特点,浅谈了我国老龄化问题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逐渐显现,如人口老龄化、家庭规模缩小、社会养老、老年人的人力资源开发等。上世纪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产生了大量独生子女,随着子女外出求学、务工,产生了大量空巢老人。且由于城乡二元格局,经济差异大,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形成一个新的社会弱势群体——空巢老人。深入探讨农村空巢老人精神支持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的再就业可以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相关问题,推动老年人再就业不但可以缓解我国社会与政府的养老压力,而且从就业的角度上来说,老年人有更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相关的职业技术,与培养新劳动力来比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力成本。基于此,主要对上海市退休老人再就业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项目背景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十分明显。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3.50%。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社会应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容易罹患疾病,寻医问药甚至长期服药已经成为一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日常。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人口老龄化这一世界性热点、难点问题,分析总结日本科技创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经验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发展战略、加强老年人福祉技术创新,依托技术创新提升为老服务效率和精度、持续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和质量,注重智慧养老技术创新、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相比较而言,我国则存在针对老龄化社会的战略应对不足,数据壁垒制约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互联网+养老”城乡发展严重失衡且技术创新缺乏“以老为本”,以及老年人福祉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借鉴日本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在科技创新计划与行动部署、研发投入、信息技术和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开发多层次老年人科技产品等方面,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3亿,占到总人口的10%,进入了老年型国家。21世纪将是人口老龄化高峰期,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5%。老年人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堪称世界之最。这将迅速地改变着生产和消费、抚养和被抚养的比例关系。加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刚刚起飞的情况下超前出现的,“未富先老”的现实,将使我国面临严峻的挑战。创造学的研究应与时俱进。在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进行老年人创造活动的研究,大力开发老年人创造力,是时代赋予创造学的使命,也是创造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