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慧琴 《内江科技》2012,(5):135+137
奥陶系在四川盆地内发育较全,且深埋地腹,一般埋深2300m~4500m,凹陷区可达大于5000m以上。根据地面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该区域奥陶系可三分为下奥陶统、中奥陶统和上奥陶统。四川盆地东部地区奥陶系的上、中、下统保存完整,至川中、川西一带厚度减薄、甚至缺失,这主要是受到加里东期古隆起的影响。二叠纪前的多次构造隆升使这些地区奥陶系地层遭受长期的风化和剥蚀,在隆起的核部,奥陶系被剥蚀殆尽,导致寒武系地层与下二叠统直接接触,向北、东、南三个方向,奥陶系残留厚度逐渐加厚、地层也逐渐变得完整,即在靠近古隆起核部处保存不完整,远离古隆起地区保存较好。  相似文献   

2.
鸡西盆地属于断陷盆地,在中生代形成,继承了基底古构造,在早白垩世早期,鸡西盆地受敦密断裂控制,为裂陷作用;在早白垩世晚期,盆地周边逐渐隆起,剥蚀作用不断加强;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早期,盆地进入萎缩期;到了燕山晚期,主要为断裂和火山活动。鸡西盆地沉积建造分下、中、上三部分,分别为鸡西群、桦山群、鸡东群和第四系。在新生代,鸡西盆地受新构造运动控制作用的影响,敦密断裂再度活跃,不断形成新的断陷。早喜山运动时期,构造运动主要以差异升降作用为主。喜山运动时期形成了平麻断裂,晚喜山运动时期以断块升降活动为主。重点阐述了鸡西盆地沉积建造、燕山中晚期构造、喜山期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3.
河北承德及寿王坟盆地在晚侏罗世土城子期堆积了大量的粗碎屑沉积.砾石成分统计结果显示,承德-寿王坟盆地充填的土城子组碎屑母岩组合主要有三种,其中火山岩、花岗质岩石和变质岩组合在承德盆地占绝对优势,反映了当时盆地以北的“内蒙地轴”为主要的蚀源区.向北逆冲的双庙断裂将承德盆地分成南北两个部分,断裂两侧的砾石成分组合基本相同,显示出碎屑物质共同来源于北部,同时也暗示了该断裂在土城子期可能没有强烈的活动(强烈活动期可能在土城子组之后?).分析表明,承德盆地南部的不对称向斜构造两侧砾石成分截然不同,说明该向斜构造控制了碎屑分布,是同沉积期形成的.该盆地南侧的碎屑供应量远远小于北侧,反映了控制盆地南缘发育的向北逆冲的灰窑断层可能是一条次要的同沉积断裂.在晚侏罗世整体向南推进的逆冲断裂系统中,灰窑断裂和双庙断裂应属于背向逆冲断层.承德盆地中大量的粗碎屑堆积与同期冲断带的耦合关系分析,指示了这一时期盆地北侧存在强烈的逆冲断裂活动.作为主要物源区,北部的“内蒙地轴”在晚侏罗世发生了强烈的隆升-剥蚀作用,推测当时在地貌上可能存在近E-W走向的古山系(或古高原?).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锶矿成矿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林  李俊民 《青海科技》2006,13(5):20-24
柴达木盆地西部锶矿床具有明显的热水沉积层控矿床特征,晚第三系和早更新世湖相沉积地层为锶矿较集中的赋存地层,尤以上新统狮子沟组上部层位是全区的主要的赋矿地层;锶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具多源性,但主要来源于盆地周边山系岩石的风化剥蚀,其次为深部含锶水的补给;区内锶矿成矿系统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的前陆盆地内的湖盆中远离大河补给水的滨、浅湖区,其成矿作用发生在陆陆碰撞造山带的前缘;成矿构造和成矿流体对锶矿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其中锶矿床是在柴达木盆地上新世古湖盆中形成的,盆地中央凹陷的高山深盆区域古地理环境是锶矿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蔚县煤田是中生代成煤期中孤立的山间断陷盆地的含煤建造;在聚煤期中,基底同生隆起、凹陷的不均衡沉降及演化或基底的侵蚀凹地的古地形环境的分布均对盆地中发生的聚煤作用产生影响或控制,这期间,基底同生隆起、凹陷的不均衡沉降对聚煤作用产生的影响或控制作用是决定性的,是主要因素,它不但控制了含煤建造底部1号煤的分布和富煤带发育,基底同生隆起、凹陷的不均衡沉降的构造演化,也决定了上覆煤层的分布、煤层层数、煤层厚度和构造形态及空间展布。在此理念下,可以解释蔚县地区工作时遇到的一些变化或异常,这对今后区域内进一步开展工作是有益的;本文仅是对蔚县多个测区资料分析中针对多年来掌握资料的一点归纳、总结,并提炼出自己的一点浅显想法或认识,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正>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之上的石西凹陷深层钻井较少,认识程度较低。笔者利用区域重力、地震等资料,明确石西凹陷与目前有勘探发现的滴水泉凹陷具有相同的沉积背景,发育上石炭统烃源岩,并结合磁力资料分析,认为该区广泛发育火山岩,能够作为有利的储层,总体上认为石西凹陷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陆梁隆起为准噶尔盆地的的大型隆起单元,包括石西凹陷、石南凹陷、滴水泉  相似文献   

7.
“扬子古大陆新元古代扬子东南缘中段裂谷盆地形成演化与资源效应”项目为“华南扬子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效应”子项目之一,是中国地质调查局2011年下达的基础科研项目。项目于2011年启动,历时3年,系统收集分析了扬子陆块东南缘江南造山带中段新元古代区域地质矿产资料和第二代区域地质志资料以及涉及该区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岩石地层、事件地层、年代地层、旋回与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分析方法,重点分析新元古代早中期沉积充填序列、岩相古地理特征,重新修订了该区域新元古代“南华系”区域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岩相古地理系列图件,并利用地球化学资料分析探讨了盆地形成演化的大地构造环境,综合分析了陆缘裂谷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建立了盆地演化模式,总结了盆地演化与矿产资源效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四川甘洛-石棉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的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总结了该地区玄武岩铜矿的地质特征,并对其矿床成因、构造及成矿演化历程、找矿标志、不利成矿因素等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该区主要存在沉积型和构造热液型两种矿化成因类型,并分布在玄武岩的几个不同层位中。构造热液型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底深部,盖层提供部分硫质,在大气降水的循环作用下,在有利的容矿空间内充填交代而成;在火山活动期后,由于地表风化剥蚀、水体搬运,在断陷盆地中形成沉积型铜矿。地质找矿中应加强对古陆地沉积相、古地理环境、成矿作用和构造运动的关系、剥蚀程度等研究,并注意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燕山褶断带下板城盆地杏石口组沉积物的成分、古水流及其底部砾岩的砂质充填物中碎屑锆石和砾岩中部出露的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砾石中锆石LA-ICP-MS U-Pb测年分析结果,并结合来源区的构造与岩浆作用的调查,揭示了杏石口组沉积时环境的剧变.三叠纪时期刘家沟组至二马营组均为河流相沉积,其古流向自东向西,而杏石口组沉积期变为快速堆积的山麓冲积扇相砾岩,古流向自北-北西向南-南东.杏石口组一段至二段的沉积特征记录了该时期内蒙古隆起的构造抬升及剥露过程.杏石口组中碎屑锆石和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砾石中锆石U-Pb年龄范围可分为3组:2025~2565Ma、1659~1888Ma和193~691Ma.其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97±6Ma,表明杏石口组的砂砾岩沉积时代应晚于197±6Ma,即其沉积时代应为早侏罗世.笔者曾获得下板城盆地北侧王土房杂岩体中不同单元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91±1Ma和207±1Ma,其与本文获得杏石口组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及两枚花岗岩砾石中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197±6Ma和206±2Ma、207±2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与王土房杂岩体同期侵位的岩体在杏石口期发生了快速抬升剥露.暗示了内蒙古隆起在早侏罗世发生了快速抬升及剥露的构造过程.结合前人研究,燕山褶断带前180Ma构造幕发生时代应在197~180Ma期间.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大陆动力学、构造地质学和沉积学理论做指导,以盆地构造—沉积分析技术为手段,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地貌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吐哈盆地中部与博格达造山带之间的形成演化,剖面构造样式及平面构造分布特征,认为吐哈盆地演化可分为周缘前陆盆地、早期再生前陆盆地和晚期再生前陆盆地等三个演化阶段,这阶段都与博格达山的阶段隆起相对应,两者具有非常明显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1.
晴天积云     
民间有这样的谚语:“楼梯天,晒破砖”;“瓦块云,晒死人”。“楼梯天”和“瓦块云”就是描写天空中有晴天积云出现时的天颜和云状的。“晒破砖”和“晒死人”是形容有晴天积云出现时,太阳光每每是非常之强烈的。晴天积云是积云的一种。它的外貌很像圆馒头,有平平的底,圆圆的而又隆起的背;个儿不太大,一个比一个的大小也差不了多少。我们瞧它饱受阳光的一面,呈现白色,瞧它背阳光的一面,边缘现出银色的光辉,中部则呈灰白色;它的底部老是灰色。北温带大陆上的夏天,正是阳光非常强烈的季节,也是晴天积云出现最多的季节。晴天积云完全是晴天的产物,风力也很弱,甚至平静无风。我们从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黄骅坳陷南、北区中、新生代不同的构造运动机制,明确南、北区盆地构造差异。本文以黄骅坳陷南区沧东凹陷和北区岐口凹陷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震资料开展构造分析,研究沧东凹陷和岐口凹陷构造样式、古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探讨南北构造差异性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沧东凹陷中、新生代经历了小幅度的沉降-抬升,经过2次构造转换形成断坳型盆地;受到沧县隆起、埕宁隆起和孔店凸起的三向围限,沧东凹陷整体呈现出两堑夹一垒构造格局,表现为滚动背斜构造;岐口凹陷中、新生代在同沉积铲式正断层控制作用下,经过大幅度沉降-抬升、3次构造转换形成断陷型盆地;岐口凹陷向具有较大伸展空间的海域方向延伸,而表现为半地堑或地堑式开阔盆地。  相似文献   

13.
克拉玛依在哪里?在祖国西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部,有一块四周环绕高山、中部宽广坦荡的土地,我们叫它“准噶尔盆地”。盆地南面是天山;北面是阿尔泰山;在东部,天山和阿尔泰山相当近:在西部,在中苏边界上是些块状的山岭,山岭之间有几条缺口,成为由我国西北通向苏联的重要的天然孔道。整个准噶尔盆地好像一个大的三角形,天  相似文献   

14.
鸡爪沟金矿床为老柞山金矿区的一部分。老柞山金矿区分为东、中、西三个矿带,西矿带又分为南段和北段,鸡爪沟就是西矿带南段。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为佳木斯隆起带中部桦南隆起红卫火山断陷盆地东缘隆起一侧。  相似文献   

15.
喻雅敏  文志刚 《科技通报》2019,35(1):37-41,48
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层组自2003年以来相继发现了宁21、西90等浅层出油井点,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针对目前研究区长3油藏勘探程度较低,油藏控制因素复杂、油藏分布与剥蚀区之间关系尚不明确等问题,基于钻井、测井及试油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什社地区长3油藏分布特征与主控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什社地区长3各小层在纵向上油气富集程度有所差异,平面上连片性不好,其中长3_1油藏相对最为发育;研究区长3油藏类型多样,主要发育岩性油藏、构造-岩性油藏、构造油藏和地层不整合油藏;综合分析可知,什社地区长3油藏受控因素较多,不仅受古地貌、沉积相带、储层和小型鼻隆构造的控制,还与不整合有着密切关系,不整合既是油气快速运移的通道也可作为遮挡封堵油气。  相似文献   

16.
中东地区的构造发育史可以分为两个“巨旋回”,主要受三次大规模造山运动的影响,形成的构造有沉积盆地、隆起带、转换断层和正断层、褶皱带,油气主要聚集在各大沉积盆地内,褶皱带也被证明产量丰富。本文将具体介绍各个沉积盆地的构造及其油气潜力,对中东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霍拉盆煤田处在额尔古纳地块额木尔山中间隆起带内的断陷盆地中,断陷盆地由此东向、北西向盆缘断裂围限,以北东向断裂最为重要,它控制了整个盆地的发生发展,南北向断裂将盆地分成东西西部分,两侧的沉积环境与成煤条件均有不同。自侏罗纪以后形成断陷盆地.沉积了上侏罗统塔木沟组、下白垩统光华组,接着沉积了舍煤岩组下白垩统九峰山组,在九峰山组下亚段形成时受断裂作用影响整个盆地地形东部高、西部低;西部又形成中间隆起,南北凹陷,形成两个亚盆地的地貌景观,在晚期中间隆起下沉,形成连接南北两个亚盆的7号煤层,在盆地内分布面积最广,煤层稳定。至九峰山组上亚段(k1^3-2)形成了盆地最有利于泥炭沼泽发育的地貌条件,在盆地西部中间隆起南北两侧形8成两个富煤带。沉积了6-1号煤层。据霍拉盆煤田成煤环境分析,具典型的内陆山间盆地型山间谷地亚型特征。  相似文献   

18.
恢复剥蚀过程和剥蚀量对研究沉积盆地的埋藏史、构造演化史、热史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恢复地层剥蚀量的方法很多,但均受特定条件限制,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求取地层剥蚀厚度的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即结合地震资料利用地层法恢复地层剥蚀量,包括地层趋势分析法、厚度对比的方法、地震地层综合法等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艳 《科学中国人》2007,(2):136-136
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平均海拔超过四千米,是世界上山地冰川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地区。青藏高原的隆起与高原古冰川的演变历史密切相关,对古冰川发育影响重大,引发了各国科研工作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位于新疆焉耆盆地最低洼处,是开都河的归宿,又是孔雀河的河源。焉耆盆地是天山海西褶皱带内的拗陷,所以成因上博斯腾湖是断陷湖。 湖水补给主要来自开都河,焉耆盆地内其他河流也有直接或间接补给。根据实测水文资料,焉耆盆地汇集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共41.46亿立米,其中开都河占35.32亿立米,五条小河共6.14亿立米[黄水沟、清水河、乌拉斯台河、曲惠沟、察汗通古(亦称乌什塔拉)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