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黄璐 《知识窗》2010,(7X):58-59
中国古代文化"以悲为美"的审美观在文化积淀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创作和赏识带有悲情、感伤的作品,"以悲为美"的深层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
《平凡的世界》是高中必读的文学作品,路遥是一个在苦难中成长的人,他笔下的世界以及文学形象也尽是悲情的,但路遥的悲情中却又总是隐隐有一股不服输的力量,它显得悲情但不伤情,它在与现实做抗争,又好像在与现实妥协。《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我们在书中看到了这个苦难的平凡世界,也看到了这平凡世界中不平凡的人们,本文将阐述我眼中的《平凡的世界》,以及它对现代社会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美珍 《科教文汇》2012,(19):74-74,205
中国古代才妓是一个特殊的女性创作群体,由于其悲惨的生活经历、特殊的情感体验,她们的诗词作品主要是抒发个人情感的悲情之作。表达了她们对不幸遭遇的控诉,对爱情婚姻的追求,对人格自由的追求,呈现出忧郁、哀怨的风格情调。  相似文献   

4.
何毅屏 《百科知识》2021,(15):14-15,18
海子是个有天赋的诗人.他独特的抒情风格,对生命的关怀,对美好事物的依恋,使他的作品具有孩童般的感染力.海子内心充满浪漫与激情,但他又是一位满怀忧伤的孤僻的悲情者.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首写不完的诗或者唱不完的歌,海子却能用简单的诗句将人生的悲欢离合与颠沛流离描绘得淋漓尽致.海子的思想深受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影响,尤其认识到了梵高和霍尔德林的疯狂,所以海子的诗歌表达出了他强烈的主观意识和情感.  相似文献   

5.
雨属于自然界的一种自然现象和特征,但在宋词中这一意象却反复地被运用,赋予了不同的情感色彩,它把这种丰富的情感糅合在了整个词句的情感之中,使诗句表达的情感更加丰富,这其中悲情意识是雨这一意象在宋词当中传递的较多的情感因素,它把这一复杂的主观情感和意志与词作者的生活经验与精神世界相结合,使词句的字里行间传递出更深厚的精神、情感因素。本文就是对雨———这一宋词中常用意象的分析,首先列举了宋词中雨经常表达的情感倾向,再次具体地分析了这其中表达和传递出来的文化悲情意识。  相似文献   

6.
Photoshop课程中的"作品导向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作品为导向,作品欣赏启发兴趣,第一个作品奠定基础,课堂作品循序渐进,期末作品展示才华,学生讲解作品互帮互学。通过作品学习理论,学习应用,学习创造,"作品导向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室内设计大展于2002年6月30日在内蒙古美术馆圆满闭幕,此次大展共汇集了全区室内设计作品235幅,作品以全区各室内装饰企业和各大专院校参展作品为主,另有少量作品以个人名义参展。作品形式以计算机效果图为主,少量为手绘效果图,其中工程竣工图片也占一定比  相似文献   

8.
殷洁 《科教文汇》2011,(1):76-77
以鲁迅小说《伤逝》为母本改编的电影作品继承了原作品文本语言的结构形式与风格形式,以谨慎稳妥的方式完成了从文字到影像这两种艺术媒介的转换。另一方面由于电影与小说语言系统的差异,改编作品对文本形式的继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影像上人物与主题的弱化,这是值得其他改编作品思考之处。  相似文献   

9.
从1994年至今,章含之出版过4部回忆录,《跨过厚厚的大红门》,是她“百感交汇、举笔艰难”而泣血成书的作品,洋洋洒洒3O多万字(可录成80几集的节目),首次披露了乔冠华那不为人知的生前身后事,讲述了章乔这对患难夫妻相濡以沫、生离死别的悲情岁月,其情切切,感动了无数读者,不到一年的功夫,不得不十余度再版重印。但因该书是由《那随风飘去的岁月》、《十年风雨情》、《故乡行》、《谁说草木不通情》、《昨日旧事残梦》、《青桐、秋桐与孤桐》、《跨过厚厚的大红门》这七篇文章结集而成,故各章独立,文不接叙,且记写屡有重叠。倘掩卷回味,尚可理清终始;若照本宣科,听而无书,定然颇费思量。  相似文献   

10.
<兰亭集序>是老年王羲之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悲情总结.因自己浪费光阴,感叹人生不过"俯仰一世";因无法挽救家族的衰落,从而对所爱的书法艺术产生怀疑与否定.<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的经历与心绪的定格.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动漫作品与青少年思想价值观形成的关联性,重点从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带动动漫作品的流行、动漫作品本身的特征带动动漫作品的流行,以及动漫作品的发展影响青少年思想价值观的塑造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借此加强人们对动漫作品的正确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研究动漫作品对青少年思想价值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作品运用Adobe Audition和和Studio One两款音乐制作软件,以"雪花告诉你"为主题,制作了一款音乐作品。该作品经老师指导,由高校非计算机类、非艺术类学生独立完成。作品制作以省计算机竞赛为契机,以锻炼学生能力为目的,有效的提升了高校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大家在欣赏交响乐作品时,首先应选择浅显易懂的作品加以欣赏,并逐步深入到高难度作品;同时应注意搜集相关资料,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欣赏作品时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展开联想。  相似文献   

14.
大家在欣赏交响乐作品时,首先应选择浅显易懂的作品加以欣赏,并逐步深入到高难度作品;同时应注意搜集相关资料,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欣赏作品时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展开联想.  相似文献   

15.
郑海文 《科教文汇》2014,(17):113-113,141
文章主要以郭熙的《早春图》为例,从道家“反者道之动”、“道法自然”的角度分析了郭熙的作品,争取以一个更加立体和开放的态度去看待郭熙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李广的悲情描述及历代文人骚客对他悲凉身世的无限感发,使得人们所传唱的、心目中的李广,是一个勇敢善战、挽雕弓射天狼,却终生未被封侯的悲剧形象。然而,大人物的性格总是非常复杂,真实的李广也有着多面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黑白层次的介绍,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阐述了黑白层次的概念形态与作品艺术效果的关系以及黑白层次在作品中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8.
高博  王斐  王福东  王昭 《科教文汇》2014,(29):127-128
八大山人的作品一直以怪诞、隐晦著称,八大山人一生为人们留下了无数疑问。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宣泄、移情等角度对八大山人作品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9.
剧情精彩、角色形象深入人心的谍战大戏《潜伏》,着实搅热了荧屏,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与唏嘘。但对于结局——男主人公余则成被带到台湾,并接受新的潜伏任务,且娶晚秋为妻掩护身份,使得女主人公翠平孤独终老的安排实在太过悲情,以致很多观众不“买账”甚至还有人别出心裁地自编出多个“疗伤版”的大结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黑白层次的介绍,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阐述了黑白层次的概念形态与作品艺术效果的关系,以及黑白层次在作品中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