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在演化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的氨性溶液中,金属离子与二甲酚橙的显色反应。并试验了在上述体系中用X.O作为配位滴定指示剂时终点颜色变化。试验结果表明X.O能作为的Ca~(2 )、Mg~(2 )、Zn~(2 )”、Co~2”、Cd~2”、Cu~(2 )的直接配位滴定指示剂,也可用作Ca~(2 )”、Mg~(2 )、Sr~(2 )、Zn~2”、Cd~(2 )、Cu~(2 )的返滴定指示剂。用于工业用水硬度的测定,终点颜色变化敏锐。  相似文献   

2.
在配位滴定分析中,对于直接配位滴定过程最佳终点的问题,已有文献论述[‘]。本文在此只对配位返滴定过程的最佳终点,作较为详细的讨论。所谓最佳终点:就是在滴定过程中考虑了指示剂的存在,滴定达到终点时,化学计量点和指示剂的变色点同时到达。在这一点上的误差为零,而且在该条件下指示剂的反应最为敏锐。一、考虑指示剂存在时最佳终点的选择为了讨论和书写方便,离子的电荷略去,并且以溶液中不存在副反应的情况来讨论。若溶液中有副反应存在时,只要将公式中的K。y,K。,,K。;。分别用K’。y,K’。y,K’。;。代替即可。…  相似文献   

3.
返滴定法确定混合碱第一计量点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滴定剂HCl稍过量,NaOH标准溶液返滴定过量HCl的方法,较准确地确定混合碱第一计量点。并通过分光光度测定,对该法进行了对比验证。通过实际样品测定,滴定误差均在0.5%以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配位滴定的讨论,介绍了根据物料等衡式和配位平衡式推导出的方程来处理配位滴定的滴定曲线,其结果更准确,更合乎实际。  相似文献   

5.
目前,一些高等学校分析化学书中对于弱酸弱碱滴定的判别式的给出是先规定误差和滴定剂浓度而后通过列表计算出滴定剂加入到不同程度溶液的PH值,最后再从中找出被测弱酸弱碱的浓度与其电离常数所满足的关系。如:强碱滴定弱酸要使相对误差(下文简称误差)小于0.2%,必须CK_a≥10~(-8)注这样从特殊条件(滴定剂浓度为0.1N,误差为0.2%)下得出的结论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一般化理论,以致使学生对同类问题的提出而感困惑,如当误差不是0.2%而是0.1%等时CKa又该是多少?若已知某一被弱酸的Ka和大体浓度C,应选择何种浓度的强碱滴定才能不超出规定的误差等等,这些问题确为我们同学中共存之疑。  相似文献   

6.
配位滴定法早在十七世纪中叶就被应用。但是无机配合物的稳定性不高,而且存在着逐级配位、配合物的配位数不固定、反应条件难以控制等等不利因素,使配位滴定法应用范围不广泛。到了二十世纪中叶,随着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有机配位剂和金属指示剂的合成和多种掩蔽剂的使用,推动了配位滴定法的迅速发展。当前,配位滴定法是容量分析法中应用广泛、实用价值较高的化学分析法。但是,配位滴定法,由于加入有机配位剂、金属指示剂、掩蔽剂,以及为控制滴定条件加入的其它试剂,都对配位滴定体系,对被测金属离子M有很大影响。这样使整个配位滴定体系变得比其它滴定法复杂得多。为了解决这个复杂的滴定体系问题,有必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即:配位平衡原理,配位滴定原理以及配位滴定中选择最佳条件原理。这三个原理又都贯穿着配位平衡问题,所以,配位滴定法只要了解配位平衡原理,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7.
在酸碱滴定中,弱酸(或弱碱)能否被准确滴定通常是以cK_a≥10~(-8)(或cK_b≥10(-8))—为界限;质子平衡式是处理酸碱平衡中计算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本文就这两方面的问题作一个讨论。 1 弱酸(或弱碱)准确滴定条件的讨论 在滴定分析中,如滴定的误差≤0.1%,指示剂能准确检测出化学计量点附近±0.2pH的变化,则通常以cK_c≥10(-8)(或cK_b≥10(-8))作为判断弱酸(或弱碱)能否准确滴定的条件,教科书上仅对此作了定性的说明,笔者将就其来源作一推导。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滴定分析方法以当量定律为依据.必须确定化学计量点.对于离解常数小于10^-7的极弱酸碱,由于化学计量点pH没有突变,传统的确定化学计量点的方法失效,无法在水溶液中直接滴定.本文提出的固定pH滴定法是以水溶液中弱酸(碱)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系数(数值上等于中和百分数)在pH值固定时是常数为依据的新型滴定分析方法,不以当量定律为依据,不需要确定化学计量点,不要求滴定反应定量完成,也不需要已知滴定剂浓度.只要温度、离子强度及滴定剂浓度不变,滴定到达某一固定pH值时,滴定剂消耗体积与弱酸(碱)物质的量呈正比,当溶液中存在多种弱酸(碱)时.滴定到达某一pH值,滴定剂消耗体积与各弱酸(碱)物质的量之总和呈正比.因此.只需测定滴定至多个pH值时所消耗的滴定剂体积,就可求出各组分含量.将本法应用于弱酸性合成食用色素胭脂红和柠檬黄混合物的同时测定,结果满意,回收率99.2%~102.5%.还测定了的酸离解常数,其pKa分别为11.19和9.43.初步解释了取代基对其酸碱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酸碱滴定曲线,可以用[H_-~+]浓度和滴定剂加入量v之间的关系[H~+]=f(v)表示.对滴定法作深入的讨论研究时,滴定曲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理论滴定曲线的计算,是根据该质子传递体系的平衡常数、被测组分和滴定剂的质量等恒以及电中性条件,进行必要的数学处理.本文以一元弱酸碱为例讨论用数学方法描述滴定曲线以及由滴定曲线方程讨论敏锐指数、缓冲容量、滴定可行性等相关概念,克服在普通分析化学教学中由于较孤立地讨论酸碱滴定行为和简单地运用近似公式计算而带来的问题,从而深化酸碱滴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正> 在酸碱滴定中,分析计算是根据酸碱完全反应的理论等当点(Equira 1ence poiht简写EP)时,滴定剂需用量与被测物等当量数关系。实际上,滴定操作不可能在等当点停止:指示剂不一定恰好在等当点变色;指示剂也消耗一部分滴定剂(不过其量极少,并且可利用指示剂空白予以校正)。通常利用指示剂的变化目视确定终点(end poiht,简写EP)与等当点不一致所造成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又称为滴定误差(Titration error,简写TE)误差大小与终点PH值,滴定体系平衡常数kt,及浓度C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从2001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的提出到现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已走过了10多年的时间,在这10多年间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实现了六大转向:即从基础型均衡走向优质型均衡;从均等化均衡走向差异化均衡;从外延式均衡走向内涵式均衡;从意向性均衡走向标准性均衡;从依赖型均衡走向自主型均衡;从效率式均衡走向公平式均衡。  相似文献   

12.
Word associations were used to map the concep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concerning the concepts “chemical equilibrium” and “equilibrium.”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econception of the two concepts was differentiated on noncritical dimensions; “equilibrium” being associated with everyday life experiences and “chemical equilibrium” with general chemical concepts. After studying the subject of chemical equilibrium at school the two concepts merged towards one, i.e., becoming synonymous. This can provide an explanation for misconceptions associated with chemical equilibrium via the transfer of static attributes from “equilibrium” to the dynamic “chemical equilibrium”.  相似文献   

13.
反思平衡是在比较多种正义原则的情况下,在深思熟虑的道德判断、正义原则和背景理论三者之间的一种平衡;反思平衡是证明正义原则的主要方法;反思平衡是融合主义而不是基础主义;反思平衡具有一定的证明力,但是也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对两寡头厂商n元市场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方法分析了实施三度价格歧视情形和统一定价情形的均衡产量,均衡价格和均衡总收益,并研究了这两种情形三个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两个子市场的需求函数为线性需求的条件下,统一定价的市场均衡产量等于歧视定价的市场均衡产量;统一定价的均衡价格是歧视定价时n个子市场均衡价格的加权平均:统一定价的市场均衡总收益小于歧视定价的市场均衡总收益。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已日益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在综合分析了对"均衡"的释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差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政策、措施以及发展指标等研究之后,提出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以期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内涵式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育均衡分为基础均衡和高位均衡,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性、文化性决定了教育均衡发展应关注文化影响,走向高位均衡是教育改革的应然追求,以文化关怀为切入点科学构建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策略对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应推进研究范式从绩效主义到文化自觉的转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文化关怀、特色彰显、生态共荣"的价值理念;充分发挥文化的推进作用,关注文化影响,加强文化研究,重视家庭、学校、社会和区域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实验平衡常数和标准平衡常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机化学新教材中有关平衡常数的新变化 ,讨论了实验平衡常数和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 ,以及实验平衡常数在使用上的弊端 ,并对标准平衡常数使用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既是实现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构成因素,因此有必要研究测量工具对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估。在借鉴教育均衡评估、教育信息化评估等研究基础上构建的义务教育信息化均衡性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教育信息化投入均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均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均衡”和“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均衡”4项一级指标和24项二级指标。这些指标在北京市义务教育信息化评估中的应用显示:该指标体系具有可行性,评估结论对于现实情况具备一定的诊断性,可为后续建设提供较明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对粒子数固定的单相系统的平衡稳定性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熵判据是基本的平衡判据,但是它一般只适用于孤立系统.文献就是依据熵判据求得了平衡的稳定性条件.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某些经常遇到的物理条件,引入其它判据是更方便的.本文拟依据内能判据求得系统平衡的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20.
“平衡的判据与平衡的条件“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即是重点又是难点,对该部分内容,采用教学总结法,从热力学基本方程式出发推得各平衡判据,并从其应用中推出平衡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