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有一部分是属于非突发性新闻的拍摄采访,就是在事前得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内容及采访对象的新闻事件。如政治、经济、文体、人物、会议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这类新闻的采访拍摄有它自己的特点,因为在事前可以制订拍摄计划,确定采访对象,查阅背景资料,所以摄影记者有较充分的准备时间。由于非突发新闻事件具有事前预知的特点,所以摄影记者可以事前准备,从容采访,相对于突发新闻的现场抓拍采访,则显得容易了一些。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得许多摄影记者重视突发新闻,轻视非突发事件采访拍摄,这是当前新闻摄影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摄影采访、图片编辑实践,就非突发性新闻的采访拍摄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新闻采访中,记者需要适当的进行角色转换思维,通过抓住采访对象的特点来分析其心理活动,利用一定的谈话技巧来使得采访过程获得成功。采访是一门艺术,如何在访问对象那儿得到有益的信息,是采访的成败之一。笔者分析新闻采访中的角色转换思维,探讨采访中的谈话技巧。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新闻采访过程中存在的沟通问题,提出了记者要善于运用多种采访形式,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进行启发引导,挖掘新闻思想,创造良好访问环境,对访问的思路做到心中有提纲,访问过程要循序渐进,学会挖问题,学会礼貌提问,学会各种采访技巧,达到新闻采访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梁岩 《河北广播》2006,(5):75-76
采访是新闻写作的重要前提,好的新闻作品,都是记者深入细致采访的结果,而采访是从接近采访对象开始的,通过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联系,达到掌握新闻素材,完成新闻作品的目的。笔者在新闻实践中体会到,与采访对象接近和沟通,记者要走进采访对象心灵深处,做一名心灵的捕手,要有敲开采访对象心灵大门的本领,让他们觉得记者可亲可信,有更多更好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想告诉你。  相似文献   

5.
访问的艺术     
新闻采访是一项同各种人打交道的工作.大约有99%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靠访问,也就是记者向采访对象提出问题,并获得回答为基础而写成的.  相似文献   

6.
宋倩倩 《新闻世界》2012,(1):177-178
媒体对深圳“联防队员施暴”事件的报道引来了社会各方面的口诛笔伐。众人责难媒体为了抢发新闻不顾采访对象的感受,逼迫受害者回忆受辱经过。而媒体辩解,采访第一当事人是对新闻的尊重,是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要求,是对新闻价值的挖掘。一方面是新闻价值以及媒介生存现状对轰动性新闻的需要,一方面是采访对象的感情,媒体应该如何选择?本文以“联防队员施暴”事件为例,试从事件的分析、挖掘新闻事件与维护采访对象情感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三个方面来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7.
赵婧 《新闻窗》2010,(4):68-68
对记者来说,一起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是其要采访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新闻媒体面对的受众之一。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核心问题是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因此,如何在新闻采访中抓住细节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访问是新闻采访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是记者职业生涯中最大量的活动,是新闻采访中最复杂的多变的一种采访方式。美国塔尔萨论坛报的鲍勃·福尔斯曼曾经这样说过:“笔下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如果说访问是一门艺术,那么最能体现这门艺术的就是提问,它是访问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记者若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情况,必须使用提问来诱导对方开口。《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的作者杰克·海敦指出:“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即向别人提出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他们的话都是经验之谈,充分表明了采访提问对于新闻记者而言的重要性。一、与采访对象建立亲近感。新闻记者采访某个对象,大都是第一次接触,熟悉与信任无从谈起。在采访对象的心目中,记者就是一个陌生人。而…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背景下对新闻工作者来说采访是一项特殊的工作,以发生的新闻事实为对象,为完成报道任务或者是了解某些事件背后的隐藏情况,进行专业调查访问的活动研究。在现今新闻界,高价值、独家性的新闻报道往往都是来自成功的采访,可以说,成功、有效的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重要保障。在新闻采访中,新闻工作者如何积极运用采访技巧,促进采访工作顺利圆满完成,是衡量一个新闻采访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访中受众心理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闻记者来说,一起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是记者要采访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新闻媒体面对的受众之一。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核心问题是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只有掌握了受众心理,采访才能顺利展开,并能取得最具新闻性的信息,还原真实的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2.
蔡逸 《新闻通讯》2014,(1):57-58
美国新闻学家杰克·海敦说过:“新闻事业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行业。大约99%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采访对象是大众传播过程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处在最前位置的传播环节和主体,它是新闻事实与新闻传播的纽带与桥梁。因此,记者应成为采访对象的研究专家,对采访对象没有研究和了解,无法进行有效的采访和写作,无法搞好、搞活新闻采访工作,也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  相似文献   

13.
张良箭 《新闻传播》2010,(8):124-124
对新闻记者来说,一起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是记者要采访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新闻媒体面对的受众之一。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核心问题是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只有掌握了受众心理,采访才能顺利展开,并能取得最具新闻性的信息,还原真实的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4.
新闻采访是记者采集新闻素材、访问新闻人物和知情人的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其中充满着复杂微妙的心理感应活动。一些新闻界的行家里手认为,优秀的记者加上好的采访对象即等于成功的采访。通常情况下,确是如此。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世界上有专门从事采访谈活的职业记者,却少有专门接受记者访问的职业人士。对于采访对象来说,记者往往总是一种  相似文献   

15.
新闻现场采访前应扎实准备、心中有数——"心至"要掌握新闻事件背景及相关资料,打"有准备之仗"。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采访活动的成功与否。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确定采访任务和采访对象后,必须做好相关的资料准备工作,比如: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现状及问题的症结;了解被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状态;理清自己的采访思路及欲达的目的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打"有准备之仗"。  相似文献   

16.
采访是社会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篇好的社会新闻稿件七分靠采访,三分靠写作。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作为一名社会新闻记者,掌握采访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新闻采访在一定层面上讲是一门艺术。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也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的文章。那么,作为社会新闻记者,如何提高采访质量呢?  相似文献   

17.
采访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优秀的电视记者,首先应是一个出色的采访行家。采访是一门艺术,有一定的技巧。采访是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常见形式;同时本身也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例如电视人物专访以及记者在新闻现场做的同步采访报道。好的采访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多更准确更生动更及时的新闻。在电视屏幕上,人们不仅可以听到访问对象的声音,体会到感情色彩,还可以看到其面部表情、言谈举止,从而能更加细致地了解访问对象的意图甚至他本  相似文献   

18.
正社会新闻是涉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其报道形式大致可分为正面、负面两大类。怎样把社会新闻展现给读者并让读者接受,是新闻工作者应该且必须要掌握的。采访技巧的运用采访是社会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篇好的社会新闻稿件七分靠采访,三分靠写作。美国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作为一名社会新闻记者,掌  相似文献   

19.
记者采访主要是通过提问、同采访对象交谈等言语交际形式实现的。正如美国记者杰克·海敦所说:“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别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由此可以看出,语言是采访活动的重要载体。我们把用于新闻采访活动中的语言称为采访语言。记者在采访实践中,在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20.
在涉及人物采访的专题片创作中,笔者认为要想把人物采访好,一定要抓住"准"字。一是选择采访对象要准。要找到与新闻事件有直接关系的当事人:事件的参与者与目击者,以及其他最了解事件情况的人。只有他们才能反映最详细、最生动的信息,也只有他们说话才有权威。如果是重点人物,则应重点诱导,把相关事件用某种提示性提问反映到画面上。此外,应选择那些容易与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