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媒介进行信息的传播,是公众知情权获得的一种载体,同样媒介文化也是一种态度文化,它穿梭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意识形态中,不仅塑造着我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观念,还制约着我们的价值观、情感取向和对世界的认知。总之媒介文化把信息和态度凝聚成一个动力过程,将每个人裹挟在其中。因此媒介对积极的因素进行宣传和弘扬有利于社会和谐因素的生成,那么对消极性信息的舆论和传播机制如何建构才能更好的引导社会舆论的发展,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2.
论传播技术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回顾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几次传播技术演 进(口头传播──印刷媒介传播──电子媒介传播)时不难发现,每一次传播技术的革新带来的不只是传播形态的变革,更伴随着传播者心理的重大变化及社会文化的相应变化。例如,印刷媒介扩大了信息接收的时空范围,使人们信息获知权增加得以可能。电子媒介以可视可感的形式传播信息,强化人们对图形信息的接受能力。但困扰我们的问题是,除了同时作用于人这个因素外,传播技术和社会文化是否有其他的关联,一方的改变是否会形成另一方的动因?在本文中,我们将试图分析传播技术和社会文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大众媒介在热点引导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般认为大众媒介是信息传播的增值器,也是舆论传播的放大器,它对舆论可以起到明显的激活、放大和引导的作用。在热点出现时候,媒介的态度可能为热点的引导预设了不同的结果。媒介态度可以设定为四种:积极介入(作信息、意见、情感全方位传播和引导),平稳介入(作信息和部分意见传播,或只作信息传播),消极介入(作部分信息传播),非介入(传播不作为)。这四种态度对热点的引导将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积极介入必须使热点不断升温和扩散,而非介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热点的扩散速度。目…  相似文献   

4.
龚炜 《东南传播》2017,(12):35-37
媒介丰裕度理论倡导者试图主要给组织管理者提供一种选择媒介的模式,即根据传播信息歧义程度的高低等因素,合理选择高、低丰裕度媒介。但在组织传播实际中,我们发现这种现成的媒介选择模型实际上很难依赖。究其理论本质,是将媒介与其信息内涵、社会意图分离开来,它与"媒介偏倚理论""冷热媒介理论"一样,都是试图从媒介技术特性出发、进而找到某种简便的媒介分析方法,其中不无可取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对媒介的分析,要运用辩证思维,不能脱离信息的内涵、受传者、传受情境与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7)
本文主要探讨现代媒介对少数民族社区的文化建构与传播问题。现代性的一个主要表征是媒介技术的空前发达,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概念在当代已经部分地成为了现实。现代媒介传播的影响力已经深入少数民族社区,这种影响力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深层次上也塑造和改变着少数民族社区群体认知外界以及自我认知的态度,重构了少数民族社区的文化空间。同时,通过媒介的表达和传播,少数民族社区在公众的视野里成为了镜像化的他者。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现代媒介对少数民族社区的影响是一种文化深层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传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之一.服饰,作为一种生动的信息传达媒介,既负载着人类的文化和历史属性,又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服饰传播的行为是一种信息上的直接交流,可以说,服饰传播是人类借助服饰语言和媒介方式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传播媒介如何作用于服饰流行,服饰流行又如何影响传播媒介,是本文所要探讨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际传播力既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传播力包括传播能力、传播效力和传播权力三个层面,媒介成为影响国际传播力的重要因素。新媒体时代赋予国际传播力新的特征:个体传播使得国际传播能力多元化,媒体传播中的文化因素和生活化因素增强了国际传播的效力,国家传播引发国际信息传播秩序失衡并导致信息霸权和文化霸权。媒介素养教育成为构建国际传播力的一种新途径。通过增强民众的媒介素养,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奠定群众基础;增强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为国际传播效力提升奠定专业基础;增强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为国际传播权力提升奠定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信息社会,新闻已经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新闻是什么?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变动了的或变动着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新闻通过不同的载体(媒介)传播,最终被我们(受众)所接受。电视是一种信息载体。每天我们打开电视机,大多数人观看的是电视新闻,电视新闻就是凭借电视媒介传播的新闻。而在这些电视新闻节目当中,"电视消息新闻"是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9.
对外新闻报道是一国通过大众媒介对具有国际认知价值的事实信息向他国进行的传播,它既是一种动态的话语行为,也是一种文化交往活动。这种具有跨文化特性的话语表征折射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从文化话语的角度解读,对外新闻是语言使用与非语言材料融合之后形成的话语结构,既包含着意义的表述,又连接着认同的形成。中国的对外新闻媒体在话语多元与话语平衡方面均做出了改进,在此基础上应该选择积极的与共同的文化价值观进行传播,从而提升中国的对外传播能力,构建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话语。  相似文献   

10.
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的爆发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之一,严重威胁着民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在这种特殊的社会情况下,无论是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还是新媒体,都可以并应当进行相关的健康传播,发挥媒介的积极作用,如传播信息、粉碎谣言等。增强媒介传播的效果,使传播的信息被受众在思想、态度和行为上所接受,才能使媒介在大规模流行性疾病爆发时起着更为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是在全球范围内运行的一种政治、经济与文化网络增长和加速的过程,也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空间逐渐死亡的历史潮流。这一过程在信息和文化领域的表现,就是传播的全球化和媒介的全球化。由于媒介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失调,使媒介全球化成了文化帝国主义、新殖民主义等文化霸权主义的御用工具,从而造成了文化领域的普遍不公。围绕着媒介"软权力"的争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仅在政治经济领域,也在文化传播领域展开了激烈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文化的球土化,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殖民的"杀手锏";文化的主权化,则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民族文化独立的"挡箭牌"。  相似文献   

12.
传播就是文化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鲁汉有一句名言:“媒介就是信息。”意在强调媒介,强调传播方式。媒介的文化力量,等于甚至大于信息本身的文化力量。不论是“热媒介”、“冷媒介”或“软媒介”、“硬媒介”,媒介作为传播的载体与过程,就是一种文化力量。从人文哲学的历史角度来看,过程常常比要素更重要。仪式会产生诗神,速度会改变力的要素结构。基因是生命的基本要素,但若没有形体,生命既不会形成,也不会运动。因此,我们不妨对这句名言作个阐释和引申:传播就是文化,就是人类文明化的过程。 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史上,任何有…  相似文献   

13.
冯霞 《新闻界》2008,(2):79-80
本文认为,北京奥运文化传播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变迁与文明演进的共时性过程,它实质上是一种透过传播认知体育文化、认知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过程,具有跨文化传播和数字媒介传播等性质。北京奥运文化传播对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塑造和平崛起的中国国家形象产生着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档案信息传播在档案学研究中是一种最新出现的学科,它将传统档案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融合在一起,分析和探索档案信息的传播现象和规律。在上世纪80年代,档案学进行了进一步细分,提出了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的概念。到90年代后期,引入传播学信息理论,在档案信息传播中对其进行研究,后来逐渐成为档案界深入研究的热门课题。一、档案信息传播的媒介类型媒介在信息传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档案信息的  相似文献   

15.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在构建新闻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以网络新闻传播模式为研究视点,着力于探究网络新闻传播具备何种新闻文化构建要素,以及对新闻文化产生着怎样的影响力。此外,网络新闻传播与新闻文化之间存在着交互关系,是新时代媒介和文化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6.
对媒介的定位分歧,是媒介形态理论区别于主流传播理论的根源。媒介形态理论学者将媒介本身定位为比传播内容更重要的、影响着社会或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被诸多学者评价为"技术决定论"。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将媒介定位为"传播载体"的主流传播学虽发掘了众多的假设与模式,却在应对宏观社会问题上捉襟见肘。媒介形态理论逐渐显示出其研究的合理性。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媒介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时,媒介形态理论将媒介与内容切割,甚至是将媒介与传播切割的绝对立场开始呈现为一种理论缺陷。媒介究竟是可控的工具,还是不可控的主体?在人类社会越来越由媒介及其相关实践支撑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分析、审视以往学术界对媒介形态理论的批评,而且需要分析、审视媒介形态理论本身,客观评价媒介。  相似文献   

17.
大众媒介在农村科技传播中的作用与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欧  江昀 《新闻世界》2011,(4):128-129,16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现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农村科技传播。大众媒介是科技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担负着农村科技传播的重要责任。本文主要阐述大众媒介在农村科技传播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以期探索出一条大众媒介在农村科技传播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主要形式,电视承担着解释、说服、娱乐等多项功能,对现代信息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电视受众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和受传者,受众心理是受众在接受媒介传播的信息时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是媒介传播内容这一客观存在作用于受众大脑而产生的主观反映。受众心理由媒介传播所触发,  相似文献   

19.
陈阳  王菲 《新闻传播》2012,(4):27-28
本文试图从媒介与文化关系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媒介是什么。汤普森把文化看作是结构化背景中的象征性形式,媒介在大众文化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发挥了促进和整合作用;与这一乐观主义态度相反,丹尼尔·贝尔把文化看成是指向人类生存终极意义的传统精英文化,媒介阻碍和凝滞了这种文化的发展;霍尔把文化看成是意义生产和重构的领域,媒介由此成为理解文化的一种方式,成为意识形态争斗的场域。  相似文献   

20.
肖萌 《视听》2023,(5):25-28
从媒介环境三层现实的角度出发,对“后真相时代”形成的原因进行探析可以发现,客观现实与网民之间客观存在着区隔,导致网民通过学习和媒介两种渠道认知客观现实,缺乏亲身体验,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媒介现实受到算法、从业者、事件相关者现身说法的影响,导致偏离客观现实;受众选择与传播信息时具有主动性,包括对多元信息的选择、情感的驱动、对现实世界的态度。因此,对从业者的再教育和对网民媒介素养的培养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