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波 《新闻实践》2013,(8):56-57
本土时政新闻是省级卫视的独占资源,占据了联播类节目的重要版面。其中,重要时政活动包括主要领导出席重要会议、率党政代表团出访等等,是日常时政报道的重点,主题集中,在一段时间里密集推出,观众关注度高。创新重要时政活动报道,是省级卫视新闻的优势所在,对强化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本文以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推出的相关报道为例,从报道策划,报道手法、报道形态等方面探讨重要时政活动报道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李朝举 《新闻窗》2014,(3):31-32
由于党管媒体的属性关系,时政报道成为媒体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对笔者所在地区主流媒体的调查统计:领导活动和会议等时政报道占主流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工作40%以上的比例,成为准确传递党委政府各种决策、声音的重要渠道。领导活动和会议等时政报道由于有固定的属性要求,成为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新闻媒体在时政报道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3.
正时政报道是党报记者的基本功,时政报道同时也是党报的重头戏,是各地党报最受领导重视、最受读者关注的板块。因此,如何做好时政报道是各级党报的共同课题。何谓时政报道?简单说,就是当地主要政治人员的言论、政务活动以及行政机关的活动信息披露。这种信息披露带有一定的政治性,往往对报道口径、语气有特殊要求,因而在时政报道中,往往存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实践中,时政报道形成了诸多富有成效的报道传统和形式,同时也沉淀了一些不足和弊病。综观我们当前的时政报道,特别是地市级新闻媒体的时政报道,有两种弊病特别突出,那就是:会议不见事,活动不见人。  相似文献   

5.
左治 《现代传播》2008,(2):158-159
一般来说,城市台在重大时政活动,特别是中央或国家级的时政活动报道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一是新闻资源相对贫乏和短缺;二是报道范围和采访对象受限制较多;三是受众的偏好决定地方城市台吃力不讨好.然而,南京电视台在近年来的全国"两会"报道特别是在去年的十七大报道中,通过不断摸索,克服重重困难,不但使重大时政报道做得有声有色,而且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这就给城市台在因应重大时政报道活动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时政活动的电视报道始终都是电视新闻报道的重头戏,始终在向社会民众开展宣传发挥着巨大作用。现在一些时政报道,特别是会议报道、领导视察、调研动态等不受观众欢迎,是因为记者没有把最有价值、群众最关心、最新鲜的内容表达出来,一些观众最需要的新闻信息往往混杂在会场、人像、名单、讲话中。时政报道是通过报道政务及重大活动来表述、传达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和精神,传达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其内容关系全局,关系国计民生,因此,对于媒体来说,时政活动不但必须报道,而且一定要报道好。记者要善于平视。时政报…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实践中,时政报道形成了诸多富有成效的报道传统和形式,同时也沉淀了一些不足和弊病.综观我们当前的时政报道,特别是地市级新闻媒体的时政报道,有两种弊病特别突出,那就是:会议不见事,活动不见人.  相似文献   

8.
时政报道,顾名思义,是时事政治的报道,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报道好领导的政务活动。这些政务活动又往往涉及到一些大政方针和重大决策的酝酿、出台等,因此,时政报道属于“硬性”报道,必须全面、准确。从实践中看,一篇时政稿件往往承担着多种任务:一、党政领导在重大事件、重大问题上向社会表  相似文献   

9.
一、时政新闻报道现状 时政新闻通常是指关于时事与政治方面的新闻,也叫政治新闻,是有关政党的施政纲领、政治思想及其政治活动与政策发布的报道。就地方台而言.在实际运作中,地方主要领导的活动和地方政策、政府工作的报道则是时政新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时政要闻是反映党和政府重大活动的主要新闻报道方式,既十分重要又具有较大信息量。在任何一张党报中,时政要闻的报道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群众大多对生硬的时政要闻报道不太感兴趣。为此,笔者认为,应用民生视角去报道时政要闻,吸引读者眼球。当前时事要闻报道存在的问题为什么群众对从上到下的时政要闻不爱看呢?笔者认为,当前时政要闻的报  相似文献   

11.
在全媒时代,如何做到让重大时政报道在地方媒体精彩“落地”?作为市州级媒体的恩施日报,就重大时政新闻创新报道视角,紧扣时代主题、唱响主旋律,抓住重要节点、突出新看点,全媒矩阵传播、拓宽传播力,让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政治活动等时政报道精彩“落地”。一、紧扣时代主题,唱响重大时政报道主旋律在党媒的新闻宣传报道中,重大时政新闻担负着报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重要使命。如何在日益复杂变化的社会发展环境里和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发挥主流媒体的报道优势,弘扬主旋律,报道好重要时政新闻?  相似文献   

12.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党报的时政报道往往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甚至连话语风格都基本上是一个调子。有人甚至说,时政报道还不是很容易吗,就是有哪些领导出席什么会议或活动,某某领导指出、某某领导强调、某某领导要求、某某领导最后说。尽管这个说法有些偏激,但也不无道理。因为在当今的许多时政报道,特别是有关领导人活动的报  相似文献   

13.
现在,党报的很多时政报道为群众所诟病,其根本原因就是大多数时政报道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工作、娱乐等没有实际用处,所以他们不喜欢,因此,我们要从群众的角度看时政活动,从群众的视角写时政报道,把他们的眼球吸引过来。  相似文献   

14.
杨秋芬 《新闻窗》2005,(4):26-27
时政新闻,就是时事与政治新闻的简称。在实际运作中,时政新闻往往特指关于党政要员活动的报道,尤其是国家级和中央级,以及省级的新闻单位,就主要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大国事活动与外交活动,于是狭义上的时政新闻即指关于领导人物的新闻,其新闻价值的大小与领导者的职务的大小成正比。广义上的时政新闻,就是有关党的施政纲领、政治思想及其政治与政策发布的报道,内容包括:政党的日常活动与重大活动、政府的工作动态、外交事务、政治会议、法制建设、重大政治性庆典、突发性的政治事件、体现党和政府意志的政治性斗争等等,另外,重大的社会性新闻有时也是时政新闻,比如反腐败的新闻,往往既是社会新闻也是时政新闻。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大家对时政新闻的印象就是套路化的领导活动和程式化的会议报道。在此,笔者要探讨的是在中央提出改进文风的新形势下,时政新闻报道如何与时俱进,做百姓爱看的时政新闻。笔者认为,时政新闻要让百姓爱看,须从民生人手。  相似文献   

16.
李涛 《中国广播》2005,(5):18-19
今年“两会”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看望政协委员和到各代表团参加审议的活动有45场次,超过了去年“两会”。如何贯彻中央关于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在播发消息的字数和时间上严格控制,同时,又充分、生动地报道好领导同志的活动,中央台时政采访部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参加团、组活动新闻报道及记者管理要求》,结合广播近几年在时政报道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倪孔法 《新闻窗》2014,(6):76-76
一、采用连线报道时政新闻的优越性 (一)连线报道凸显广播的快捷优势 时政新闻,报道的大多是党和政府的会议以及县领导的活动。在人们印象中,时政新闻庄重、规范,特点是求"稳"而不求"快"。当今,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流动疾速,平面、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等媒体争芳斗妍,在确保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广播时政新闻也要在"快"上下工夫,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传递给听众,时政报道的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才不会打折扣。  相似文献   

18.
立身于广州这块中国报业的高地,《南方都市报》1997年出版日报时,生存空间狭小.为了开拓生存空间,该报进行了包括采编、广告、发行等在内的系列创新,报道创新中就包括都市报创刊之初曾经纷纷远离的时政报道.从时政报道到新时政报道.时政报道,通常指的是对国家、地区或城市政治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会议,以及政治人物参加的各类活动等的报道.不论是就其报道内容还是报道对象而言,时政报道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然而尴尬的是,时政报道一度沦为“鸡肋”,读者不爱读,都市报在创刊之初甚至不设时政类版面.  相似文献   

19.
谈起时政报道,大家往往想到的是冗长的会议报道、繁复的领导活动、枯燥的文字表述等等。其实,时政报道绝对不仅仅是这样的面孔,它不仅要有重要的资讯、深刻的内涵,更应该有生动活泼的面孔、亲和感人的文字、针砭时弊的责任和指点"江山"的作用。时政报道转变思路、改变文风的空间很大,可以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要把时政报道的触角伸向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切中时弊,把脉问诊,让时政报  相似文献   

20.
王忠 《新闻窗》2008,(2):102-103
什么是时政记者?从广义上讲,专门从事报道国内、国际上发生的重大时事政治新闻的记者,都属于时政记者的范畴。而从狭义上讲,尤其是从我国新闻事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时政记者常常特指专门从事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的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