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许多学生课下聊天,提起布什、伊拉克战争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了政治课却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了以时事新闻中的生动事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现在中考、高考或平时教学测试中,很多考题都会设置一些情景材料,而这些情景材料很大一部分又来自时事政治.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把丰富生动的时事事例和教材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准确把握题意,提高应考能力.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因此教师结合时事讲政治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中的政治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因而在政治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政治课教学感兴趣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上下工夫。一、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许多学生课下聊天,提起布什、伊拉克战争都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政治课却又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政治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以时事新闻中生动的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时事新闻丰富生动并与教材有一定联系,而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这些事件非常关心,因此教师结合时事讲政治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创设情景,树立学生主体思想,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能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为此,在政治教学中,我常常创设一定情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的学习中,我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事例教学就是通过事例、借助事例、运用事例讲解说明道理理论的教学法。事例教学的哲学依据是:事物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事例教学具有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等容易吸引学生的特点,事例教学可以产生学生特别喜欢的教学效果。事例呈现有两种方式:多媒体播放和教师讲述。事例选取的原则:"近"与"短"。教师讲述事例有两种方法:第一人称讲述方法和第三人称讲述方法。教师以第一人称讲述的事例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本人亲身经历的事例,一种是教师艺术地创作的事例。  相似文献   

4.
论点摘要     
福建安溪培文师范廖英忠撰文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一要根据学生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即教师要善于运用身边新奇有趣的事例,以灵活生动的多种教学形式,给学生创设宽松、鲜奇的情境,使其保持高昂的情绪,认真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概念。二要根据学生好问心理,培养学生质疑  相似文献   

5.
面对七年级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的普遍性问题,教师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变课堂教学方法,适应生理和心理特点,激发其长久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主要从四方面着手: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寻求变化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和趣味;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开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丰富生动的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历史,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建构历史知识,领会新课改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一、列举与体育相关的生活事例列 举与体育相关的生活事例这一环节,教师主要是指导学生讲和听体育与生活的具体联系与事例,诱发学生注意,列举生活实物直观刺激学生的表象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化学实验来创设情景,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化学史上那些著名的实验和发现事例是情景教学的优质素材,利用实验以及实验中产生的问题创设情景,可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令学生掌握到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与化学相关的时事热点,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对人类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情景教学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现实中的游戏,将抽象化为具体的操作,使理论得到实践,令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和有趣,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和富有时代特征的话题作为新课的切入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选用学生平时喜闻乐见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切入,会使学生感到亲切;结合社会实时事热点问题切入新课,使学生感到视野开阔。良好的切入方法和技巧的运用,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新课改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新要求。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是有趣、生动的,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更注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本文对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求知欲。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上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去学习数学,去理解数学,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政治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这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不利教学的局面?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上下工夫。一、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许多学生课下聊天,提起布什、伊拉克战争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政治课却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我认为造成这…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政治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着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克服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不利教学的局面?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上下工夫。一、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许多学生课下聊天,提起布什,伊拉克战争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政治课却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我认为造成这种…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活动性和体验性,注重合作和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情景的创设特别是情景性问题的创设就成了教师关注的重要课题。形象而生动的课堂情景设计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静态的知识被学生动态化地吸收。但是,在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实践中,有些老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却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5.
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关心、熟悉的一些事例,如新闻片断、时事材料、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等,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分析材料、事例,建立知识间和材料间的联系.从而触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活动性和体验性,注重合作和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情景的创设特别是情景性问题的创设就成了教师关注的重要课题。形象而生动的课堂情景设计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静态的知识被学生动态化地吸收。但是,在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实践中,有些老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却收效甚微,甚  相似文献   

17.
桑玲英 《文教资料》2012,(8):179-180
初中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许多抽象的概念、深奥的理论,学生较难理解和把握。教师若要把抽象的政治理论讲得生动、形象,就要选用相关事例来辅助教学,于是事例教学就成了思想品德课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生活中的事例很多,什么样的事例能够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和说服力,则需要教师在大量翔实的材料中进行选择和提炼。  相似文献   

18.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政治课教学"活"起来应该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上下功夫。一、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许多学生课余聊天,提起"神七问天","金融危机"等津津乐道,可是一上政治课就无精打采,我认为  相似文献   

19.
以问题情境激活情绪。如教《个人是社会的成员》这一框题时,教师可绘声绘色地讲述“狼孩”的故事,然后提问:“狼孩”为什么不能像人一样生活呢 ?同学们兴味盎然,产生积极情绪及强烈的求知欲。最后恍然大悟:个人是社会的成员,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   以典型事例激活情绪。生动、典型且切合实际的事例,不仅能较好地论述观点,而且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及心灵的共鸣。如讲述《人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这节内容时,可摆出典型事例,在正反对比论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能够经过起压力和打击,有摆脱困境和避免自己在心理和行为上…  相似文献   

20.
谈激疑     
所谓激疑,就是利用学生求知欲强烈的心理特点,或于无疑处激起疑念,促使学生思维;或于有疑处强化疑点,激发学生质疑,为设法解疑而深思,从而达到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目的。有经验的教师很注重激疑,并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事例。一、于无疑处激起疑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学生学习一般课文,借助于工具书便可以扫除文字障碍,领会课文的大概意思。问题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往往缺乏深度,对文字上的精辟独到之处未必都能理解,这些正是需要教师加以诱导之处。要使学生对课文既看得懂,又学得深,一个有效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