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小学语文神话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就是凭借小学神话教材,挖掘其中的审美因素,使儿童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文章乃至文学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神话教材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的内容,它包括自然环境、人物形象的美、想象美等。在小学语文神话教学中,审美素质教育的途径主要有:指导学生“美读”,体现美育的直觉性;引导学生“遵路”,突出美育的形象性,带领学生“入境”,抓住美育的情感性;促进学生“发展”,明了美育的功利性;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体现美育的欣赏性。  相似文献   

2.
孔冉 《考试周刊》2014,(58):19-20
动漫文化在当今这个时代对儿童的审美教育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它能够丰富儿童的审美想象,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审美情感的同时,由于成人化的动漫文化导致儿童的审美取向产生偏颇,真实的生活经验被大量的动漫文化替代,参差不齐的动漫文化信息给儿童带来不良的审美影响。面对错综复杂的动漫文化,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儿童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儿童在动漫文化中健康成长;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提升儿童审美情趣;打造童真的动漫世界,摒弃不良信息。  相似文献   

3.
杨亚静 《新疆教育》2013,(13):152-15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儿童有着强烈的爱好美、向往美,追求美的愿望。语文老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悟,体会这些美,并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学到知识。语文课程标准也把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因此,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儿童审美情趣应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本文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儿童体验幸福成长、奠基一生幸福的过程.“新课标·新课堂”南京市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展示的三节语文课,是深受儿童喜欢的语文课,是有利于儿童美丽生长的语文课,让我们和学生一起经历了一次幸福的语文之旅.具体而言,这三节课注重激发和培养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重视培养儿童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能力;引导儿童学会“审美”,培养儿童良好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促进儿童审美能力发展的支架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支架式教学"理论为依据,针对学前儿童审美能力发展的问题,文章从为儿童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为儿童选择多种形式的审美对象,给予儿童必要的提问和引导,指引儿童习练审美的方法、策略或程序,依托有关审美对象的背景知识和信息以及注重同伴的合作与分享等方面,综合阐述了促进儿童审美能力发展的支架策略.  相似文献   

6.
儿童具有纯真的天性,这种天性决定了儿童对于世界怀有一颗创造、真诚和博爱的心,也就是爱美的心.对儿童的审美教育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而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美”的形象来感染和教育人的.本文对最近热销的《开明国语课本》选文中的六类形象进行审美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形象的感性化、趣味化、儿童化、生活化的特征,给人以真、善、美的审美愉悦.为我们现在进一步科学地编写小学语文教材提供一些启示,从而更好地对儿童实施真善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审美教育是美化人类自身、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与谋划现实一与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具有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审美情感三种心理因素。对学前儿童进行审美教育,必须把符合儿童生活经验、情感需要,能够培养幼儿美的感受能力的客体都纳入教育内容,并为儿童审美活动创造宽松、优美的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机会,以及培养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审美感知方面。儿童与成人不同。具有直观性。象征性,选择性,同一性,游戏性的特征。根据儿童审美感知的特点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可以促进儿童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审美既有经验性又有超验性,审美的人生既是现实的人生又是艺术的人生。因此,儿童的审美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性教育,更是一种目的性的教育,即要使儿童在审美活动中,逐渐形成完善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在肉体与精神、感觉与意味的协调平衡中健康成长。而审美活动,就是儿童站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作为“文本”的“文化”相互能动的交往过程,  相似文献   

10.
儿童审美教育虽然有着固有的特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时代对学校美育提出了挑战,“中和协调”、“陶冶情性”的美育思想已远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了,学校应把审美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健全人格、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创造型人才的必经之路。要想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与思想,学校在儿童审美教育中必须体现时代特点与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征,以及审美教育中的形象感染性、情感动人性与娱乐性;必须从开阔学生视野入手,多方位地提高儿童对美的感受力与欣赏力,把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作为美育的核心和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童话遗产是童年时代的一种梦幻艺术,其传统形象充满了神奇的幻想,蕴藏着丰富的集体无意识,儿童时代所有的激情和幻想都可以在其中得到投射和外化;其深层结构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结构,与儿童审美心理存在着异质同构的关系;其动态性、体验性和亲情性语言契合着儿童的接受心理,因而是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有力工具,童话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但在今天,童话的讲述传统逐步被阅读所替代,它的价值和魅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当代儿童的审美教育中,还原童话的口头展演传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儿童审美心理建构的过程在皮亚杰的理论视野里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阐释与会通。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来看,学前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经历了前审美和审美心理萌芽两个阶段。在遵循学前儿童年龄特征前提下进行的审美教育是建构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最有效、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径。家长和教师应让幼儿体验客观美,培养其主观美,以促进学前儿童审美心理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为特殊的文学样式,童话不仅契合了儿童的精神世界,也为儿童的审美提供了生动有趣的对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童话的美育功能,把童话作为实施幼儿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审美及审美的意义出发,先论述什么是"审美",进而论述人之所以需要审美,指出以钢琴学习为途径的音乐的审美功能。由此引出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幼儿审美教育的核心任务,探讨艺术的性质及艺术鉴赏的作用。具体到钢琴教育在儿童审美教育中的作用,主要分三点展开论述:培养孩子对钢琴音乐语言的审美感知能力、结合钢琴作品培养孩子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把音乐知识贯穿在孩子弹奏的钢琴作品中。最后,提出发挥钢琴教育在儿童审美教育重要功能的两条具体途径:培养兴趣和增强素养。  相似文献   

15.
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审美情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 ,如果没有美 ,没有艺术 ,那是不可思议的。”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 :语文教学应当把审美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 ,通过创设情境 ,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情感 ,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素质 ,使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得到发展的同时 ,受到美的熏陶 ,提高审美能力。一、创设情境 ,感知美的形象要使儿童感受到美 ,就必须让儿童面对一个个具体的审美对象 ,凭借这些审美对象 ,激发他们愉悦的心情来感知美的形象。比如 ,我在教看图学文《秋天》一课时 ,采用了图画再现美、音乐渲…  相似文献   

16.
陈永清 《教学随笔》2016,(8):140-140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学就是审美教育的载体。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兴趣,创设审美情景;由境入情,创设情感共鸣的氛围;由情入理,情感启迪等手段,完成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7.
李玲 《河北教育》2004,(11):11-11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儿童的审美取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众传媒的日益普及使儿童被形形色色的“商业文化?”“消费文化”所包围和冲击,占据了他们感受实际生活的大量空间,将他们束缚在狭小的书本和电视文化以及各种类似“噢特曼”“卡不达”的故事里。儿童对美认识的模仿性特点,导致他们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从众心理。  相似文献   

18.
审美教育主要是一种通过审美活动和艺术的途径,以情感渗透和心灵修养的方式,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整体感性教育。因此,进行审美教育,不是灌输式的、信息存储或积累式的,而只能是“启发”式的,“示范”式的,什么是启发?“启发”首先是“启蒙”,即把被“蒙”的东西揭发出来。“启蒙”就是“揭蔽”,“揭蔽”为“真”、为“明”、为“善”。审美教育通过艺术教育以及审美创造力与鉴赏力的培养来开启授教对象的智慧,发展其创造力,并且通过美的观照,使人产生共鸣,从而促进人格与心灵的升华。从根本上说,审美教育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既从概念、推…  相似文献   

19.
在开展艺术教育时,正视儿童天性和审美心理,并以此为逻辑起点,用童话激活学生潜在艺术灵性,让艺术教育儿童化和娱乐化。通过“演的童话”、“唱的童话”、“跳的童话”和“画的童话”创设童话化艺术教育氛围,培养儿童的艺术兴趣,激发儿童的艺术情感等多元艺术价值观,具有十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论电视广告的审美教育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学校审美教育往往以绘画、音乐等传统艺术形式为主要途径。实际上,在大众传媒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必说各类所谓“通俗”艺术的审美合法性地位不容抹煞,即使有着鲜明商业目的的电视广告也因借用诗歌、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的“外衣”而具有了自身的审美功能与价值。学校审美教育应当将包括电视广告在内的有一定审美价值的“通俗”艺术引入到美育课堂上,从而将审美与生活真正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