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革命根据地的报纸出增刊,当以《红旗周报附刊》为最早。《红旗周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瑞金时期创办的机关报,1931年3月9日创刊。同年9月28日开始出第一期附刊,创刊号的《编者附白》中说: 《红旗周报》最近付印了好几期,但刚印好又发生了问题,以致不能与读者见面。真是糟糕到万分,尤其在现在这时候。所以我们现在把大家所想到的,所看到的,所经验到的,随手写一些下来,作为同志们的参考。《红旗周报附刊》的创办,主要是为了党内学习的需要,同时也向群众宣传。该刊先用油印,后来改为铅印,1933年1月出至13期,由上海中国书店发行,编辑单位是中共中央宣传部。这种党报增刊,对于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开辟陕北革命根据地以后,有些报纸继续出版增刊,其中以华北《新华日报》出版的增刊种类最多,前后共出过近十种。华北《新华日报》是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机关报,总编辑是程云。该报创刊不久,于1939年1月就办起了文艺增刊《新地》。这是个旬刊,在这年的3月份曾经出过一期“街头诗运动专页”,发表了高敏夫的论文,题目叫做《展开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街头诗运动》。同时刊登田间、史  相似文献   

2.
革命根据地的报纸出增刊,当以《红旗周报附刊》为最早。《红旗周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瑞金时期创办的机关报,1931年3月9日创刊。同年9月28日开始出第一期附刊,创刊号的《编者附白》中说:《红旗周报》最近付印了好几期,但刚印好又发生了问题,以致不能与读者见面。真是糟糕到万分,尤其在现在这时候。所以我们现在把大家所想到的,所看到的,所经验到的,随手写一些下来,作为同志们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党一向都十分重视报纸在革命运动中的作用,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中,就对经办、出版报纸杂志做了具体规定。党用自己的报纸宣传马列主义和指导中国革命运动;同时,她也把自己的报纸看作是同国内外敌人进行斗争以及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斗争和建设的锐利武器。党中央在民主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出版的报纸,尤其是主办的机关报——红旗日报、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延安)和人民日报,就是在这样的要求下出版的。党在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办了它的第一个机关报《向导》周报,共出版了201期。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创办其他报纸。红旗日报是中共中央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机关报,从第162期开始为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的机关报。1930年8月15日创刊,1931年3月8日终刊,共出版了182期。红旗日报是在党内  相似文献   

4.
1.1988年7月1日,经市委批准,出版了大连市有史以来的第一张晚报——《大连晚报》。周三刊(二、四、六下午出版)。《大连晚报》是在《大连日报》出版的《棒棰岛周报》的基础上创刊的。1988年6月23日,即《大连晚报》创刊前夕,《棒棰岛周报》出版了最后一期。在3年多的时间里,共出刊198期。《大连晚报》创刊时总编辑为吴厚福,报社设6部2室,即新闻部、出版部、社会生活部、文化部、体育部、广告活动部、办公  相似文献   

5.
王润泽  王云宁 《新闻界》2012,(21):79-80
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机关报《救国时报》(法文报名为Au Secours de La Patrie),1935年5月15日在法国巴黎出版,原名《救国报》,同年12月9日改为《救国时报》,1938年2月10日停刊,共计出版152期,发行43个国家,每期平均发行2万余份。《救国时报》最初为对开四版的周刊,从1936年1月第6期起改为五日刊,有时两期合并,分三日刊、双日刊出。该报是中共领导海外宣传  相似文献   

6.
《解放》报创刊于1946年2月22日,为四开三日刊(即周二刊)。从是年5月9日第二十七期起,改为二日刊。《解放》报在北平出版了三个多月,共出版三十七期,于1946年5月29日被国民党北平当局封闭。  相似文献   

7.
《出版史料》2010,(3):127-128
《新时代》 《新时代》是毛泽东以湖南自修大学的名义创办的月刊。于1923年4月10日创刊,现在只搜集到第1卷第1期至第4期。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二年七月,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了宣传“二大”的政治纲领及决议,中共中央决定将原秘密出版的《共产党》月刊停刊,新出一公开发行的向导周报作为党的机关报,并指定蔡和森同志任主编。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向导周报于九月十三日问世了。向导周报是十六开版本,开始每期八页;从一百四十二期起,增加到十二页;至一百四十四期,又增加到十六页。容纳的文字,由每期一万二千字左右,增至二万四千字左右。从创刊到一九二七年七月终刊,连续出版二○一期。蔡和森同志除一九二五年十月至一九二七年三月在莫斯科共产国际工作外,始终担任主编。党早期的领导人陈独秀和瞿秋白等同志,都是向导周报的主要撰稿人,毛泽东、周恩  相似文献   

9.
概况与沿革《东方杂志》(以下简称《东方》)是中国历史上刊期最长的一份大型综合性学术期刊。它创刊于1904年3月11日,至1948年12月终刊,历时45年,共出版正刊44卷811期,  相似文献   

10.
宋楠 《青年记者》2005,(7):17-18
抗日战争期间的抗战代表刊物——《抗战》三日刊,是由邹韬奋先生于1937年8月19日在上海创办的,该刊由抗战三日刊社发行,每三日发行一期,16开本,第1号为每份两张,零售1分;第2号起改为每份3张,零售2分。从第7号起,由于受上海租界当局的压制,曾被迫改名为《抵抗》,到第28号起,又恢复了《抗战》。该刊在上海沦陷后从第30期迁往汉口,及至次年7月3日,《抗战》三日刊共出版86期,随即它与《全民》周刊合并为《全民抗战》,后迁往重庆,到1941年2月被迫停刊。  相似文献   

11.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下简称《考察报告》)是毛泽东在大革命后期所写的一篇重要文章。它首先刊登在1927年3月5日出版的中共湖南区委机关刊物《战士》周刊第35、36两期合刊上。3月12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第191期转载了其中的第一、二两部分,即(一) “农村革命”,(二)“革命先锋”,但未能将第三部分,即“十四件大事”转载。对此,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是陈独秀等人“锁住了真  相似文献   

12.
编辑之友·书讯报·博览群书·出版研究·文汇读书周报·书林·编辑学刊·中州书林八家刊物联合举办第三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一、为促进图书出版工作的繁荣,加强出版界与读者间的联系,《编辑之友》、《书讯报》、《博览群书》、《出版研究》,《文汇读书周报》、《书林》、《编辑学刊》、《中州书林》8家报刊,决定在第一、第二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的基础上,继续举办“第三届全同图书‘金钥匙奖’”评选活动。二、第三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评选办法:从1989年4月份起,分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7,(4):106-108
<正>"《新中华报》刷新"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报纸《新中华报》1939年的改版。《新中华报》的前身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1937年1月29日第325期起改称《新中华报》,在延安出版。同年9月9日第390期起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铅印,5日刊。1939年2月7日起,该报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兼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日本加紧诱降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在军事和外交上反日、反汪,同时"联共又反共",导致各地摩擦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决定把《新中华报》改组为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4.
3月1日林伯渠传编写组集体撰写的《林伯渠传》,由红旗出版社出版。 3月1~10日《文汇读书周报》和上海图书公司、上海东方图书公司、上海外文图书公司、上海新华书店省版图书门市部、上海沪江书店联合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举办首届文汇书展。书展展销上海出版的各类图书近万种。  相似文献   

15.
《晋绥日报》(前身系《抗战日报》),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的机关报。《抗战日报》于1940年9月18日创刊,1946年7月1日改名为《晋绥日报》,1949年5月1日终刊。共出版二千一百七十一期。该报是四开四版铅印报纸,曾出三日刊、间日刊,从1944年9月18日起改为日刊。  相似文献   

16.
《出版经济》2004,(12):29-29
《说文月刊》是香港明石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近现代珍稀文南影印从刊之五。本书为精装16开影印版,全套共9册,ISBN 962-85797-8-9。内容为中国近现代早期著名的学术期刊《说文月刊》(1939年1月第一卷第一期至1947年1月第五卷第六期,共48期),  相似文献   

17.
韦泱 《出版史料》2012,(1):84-88
《青鹤》于1932年11月15日在上海创刊,以半月刊形式出版,年出一卷二十四期,历时近五年,到1937年7月30日出至第5卷第18期,因“八一三”日军轰炸,“十九期全稿将付印,毁于炮火,遂议停刊”(《甘篱诗集》),共出版一百一十四期。  相似文献   

18.
1937年12月11日,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首次由中国共产党出版的地方机关报《抗敌报》在河北省阜平县创刊。《抗敌报》(1940年11月7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作为中共晋察冀地区党委的机关报,从创刊至1948年6月14日终刊的10年半时间里,共出版2754期(因序号错误,多标出100期,终刊号为2854期,实际应为第2754期),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在华北地区最有代表性、最有影响的地方报之一。  相似文献   

19.
《湖南医学院》报,自创刊至今已有近七十年的历史.它的前身系1919年5月由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三班学生龙毓莹等创办的《学生救国报》(周报),是长沙最早出版的著名进步学生周刊之一;1919年6月《学生救国报》更名为《新湖南》周报,自第三期起聘请毛泽东主编,成为当时长沙进步学生进行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和科学的主要阵地.并和湖南学联的《湘江评论》、周南女中的《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出版简史》(初稿)曾在本刊1980年第9期至1981年第8期发表了一部分,现应读者要求,自本期起继续在本刊连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