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如拉 《大观周刊》2011,(20):64-64
本文分析了汉语文化热产生的原因,汉语文化在全球语境下的兴衰存亡,取决于汉语文化的传人对于汉语文化的态度。社会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势必给汉语文化普及造成不良的影响。作为汉语文化的传人,要充分挖掘汉字本身的文化内涵,规范汉字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家。多少世纪以来,随着历史的前进,汉字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用字规范化问题越来越被重视起来。解放以后,国家出版、语言研究等部门都对文字的规范化作了规定,然而,现在仍有许多人沿用已废止的汉字,不但写文章这样,就是大街两旁的牌匾上,乱用简化字、甚至造字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所以,文字规范化问题不可忽视。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更应注意。下面,就通讯员来稿中存在的用字混乱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要正确使用简化字简化字笔划简单、易写易记,对写稿更为方便。但有些不规范的简化字由于在社会上影响较深,虽已废止,可人们一时还难以纠正过来。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对照《简化字总表》,用字时自觉地  相似文献   

3.
汉语新词的发展深受英语的影响。英语主要通过直接使用、汉译、英汉词汇结合使用、语法渗透等途径影响汉语新词的产生和发展。受英语影响而产生的汉语新词又具有义类广泛、简洁方便、生动时尚、委婉含蓄等特点。汉语新词中的英语元素让我们更加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动态发展的特点。同时,在使用这类汉语新词时还要注意规范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华音启蒙》是朝鲜后期的一种汉语会话课本.《华音启蒙谚解》是用谚文为原书作的注音及翻译,作者是当时朝鲜的翻译官李应宪.书中文字的使用情况比较复杂,使用了大量俗字、方音替代字,还用了一些通假字和古字,本文对这些用字现象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汉字不规范、难统一的局面总是对图书、报刊等出版物的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一、当前出版物中的汉字不规范现象目前出版行业中存在一些使用汉字不规范的现象,而其中有些问题并不是一纸条文就可以解决得了的,有的甚至一时还难以协调,有的则是官方意见与大众认可度未能达成一致的共识。以下仅举几例简要说明。1.汉字使用不规范(1)人名用字不统一目前出版物用字在有些方面还不是很统一,人名用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比如:用“钱锺书”还是“钱钟书”,用“文徵明”还是“文征明”之类的人名用字,在出版界就没有一致的做法。以“钱钟书”为…  相似文献   

6.
魏潇 《新闻窗》2014,(4):97-97
广播和电视以其时效性和多面性占据人们社会娱乐生活的主体,并成为人们获取新知识和时效新闻最快捷和全面的途径之一,所以,广播播音和电视主持的有声语言的规范问题,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广播和电视的受众面广和普遍,所以播音和主持等有声语言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2010年天津市网民的35天日记卡调查数据(n=314)发现,在控制性别、年龄、学历、收入等条件下,网民的上网时间与传统媒介使用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替代关系,回归系数为-0.234 (p<.001).网民上网时间的增加会替代使用印刷媒体和视听媒体的时间.上网时间越多,读书时间、看电视时间以及看报纸时间相应就会减少.上网时间的变化对听广播的时间、看杂志的时间以及看电影的时间没有影响.性别、年龄、学历、收入等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对于网民上网时间和传统媒介使用时间的关系没有影响.网络与传统媒介的共用行为对于网民上网时间和传统媒介使用时间的关系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网络、手机等"热媒介"的普及,曾一度让我们淡化了电视的力量,央视内部晚会上"砸烂电视"的口号成为新媒体颠覆传统电视的号角.但我们发现,在中国新媒体兴盛十余年后,电视依然是电视,依然是我们闲暇生活的主角,什么是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再次成为我们反思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外籍汉语学习者对中国媒介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电视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介,但电影的满意度高于电视,而书报与网站的使用频率与满意度较低.在媒介内容偏好方面,最吸引外国人的节目类型是新闻、电视剧与动画片.  相似文献   

10.
新闻媒体是语言规范典范的窗口,人们潜意识当中电视节目用字用语是标准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笔者对吉林省电视节目进行了为期一年跟踪考察,发现用字用语失范比比皆是,如何解决呢?有哪些策略?本文试图透过其屏幕用字、播音用语失范现象分析,寻因问策,探讨媒体语言失范解决策略,以助提升电视媒体节目质量,回归大众“语言规范典范”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陈益群 《现代传播》2007,(5):100-103
作为一个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电视台,由于境外电视比较早就落户汕头,所以汕头电视台和广东省其他城市电视台一样,是一个较早就进入激烈的市场竞争、品尝到市场竞争残酷性的城市电视台.在汕头,四套香港电视节目也曾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不仅是它们的文艺节目、电视连续剧,它们的新闻节目也曾经是收视率最高、最受欢迎的节目,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困惑.虽然那个时期香港电视频道的新闻有意无意地增加了内地新闻事件的报道内容,但是绝大多数的内容仍然是面向香港的,这种本身在内容上就存在距离感的节目为什么还能吸引我们汕头的观众?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2.
分类是人类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建构知识体系的基本方法之一。对制片人概念进行细分不但有助于对制片人概念的正确使用,而且有助于我们将制片管理研究引向深入。按照媒介的不同来分。按照媒介的不同来分,制片人可以分为电影制片人和电视制片人两大类。就这两个类别来看,电影制片人有着比较深厚的传统,起源较早,发展得也比较成熟。由于电影的产业意识比电视的产业意识觉醒得要早,所以,电影制片比电视制片的市场化、工业化、商业化取向更为自觉和彻底。正源于此,早期的电视制片管理从电影制片管理中借鉴了很多经验,而且对电视制片管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赵雪 《现代传播》2003,(6):118-120
改革开放后 ,国门打开 ,外来词语伴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纷纷涌入 ,形成了汉语发展史上继两汉西域借词、汉末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的佛教词语以及近代西方科技文化借词之后的第四次大规模借词浪潮。与前三次浪潮所不同的是 ,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在当代外来词语的借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电视这个传播最为广泛的现代媒体 ,它不仅让我们知道了世界上正在发生的许多事情 ,不仅让我们足不出户便领略到了异域风光 ,它还把原本陌生的域外词语变成了寻常百姓耳熟能详的词语。当代外来词语借助电视这个现代媒体强势出击 ,显现出空前活跃的态势。从来…  相似文献   

14.
我们谈到动画片,就会想起以前在电影院看到的<大闹天宫>、<牧笛>、<九色鹿>等优秀的国产动画片,以及电视里曾经热播的<聪明的一休>、<圣斗士>等国外动画片.这些动画片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在我们过去的记忆中,是通过电影和电视等传统媒体渠道观赏动画片的.作为大众文化的载体,动画片对我们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收视率的概念厘定 全球电视受众测量指南(Global Guide-Ines for Televiston Audence Measurment,缩写GGTAM)对收视率的定义是:根据抽样调查即收视率调查所估计的、某个特定时段和空间里收看电视人口占所有电视渗透人口的平均百分比.其中,电视渗透人口是指拥有电视收视手段或工具的人口(也有指所调查空间中的所有人口).通过收视率调查,获得样本家庭或个人在连续观测的各个时间段内是否收看电视,以及收看什么频道.它是为了检测节目的收视效果而采用的一种受众调查方式,目前我国的收视率调查以个人收视情况为数据样本.  相似文献   

16.
邹欢芳 《出版广角》2016,(19):85-87
从2014年开始,电视喜剧综艺就成为电视节目创作以及喜剧创作的新常态.喜剧综艺作为喜剧艺术与综艺节目相结合的产物,其首要特性是电视性,当下综艺节目中所广泛使用的制作模式、纪实片的拍摄方法以及与观众互动等因素都体现了这种电视性.与电视媒介的结合促使多种喜剧类型得以展现,使创作力量多元化,并推动了喜剧艺术商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蒙 《青年记者》2016,(26):72-73
当前,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学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对外汉语类节目逐渐走进了公众的视野.对于自学汉语的人来说,一档系统的对外汉语节目使学习者能够比较清晰地掌握汉语的词汇、语法、语音、语用等语言知识,而且会由浅入深地了解中国文化.对外汉语节目凭借电视及网络的优势,将画面、声音、文字等整合起来加入到教学节目中,真实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使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对外汉语类节目更加适用于非目的语国家的汉语学习者,而对于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汉语的人来说,接触不同类型的节目会是他们课外学习汉语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现如今各家卫视为了收视份额“刺刀见红”的环境下,情感类节目的异军突起早已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而在这块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谁才是最后的赢家或者根本就没有赢家,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所以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又充满浮躁的年代,情感类节目能否得到更大的良性发展还是被盲目的开发造成这类节目生命力的枯竭,是我们电视从业者应该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电视军事新闻宣传一直都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并且已经成为军队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军事新闻的有效传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发挥着自身不同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要十分清楚地意识到,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现代传媒的不断发汗,移动电视、计算机、互联网以及手机通讯等层出不穷,这种形势大大增加了受众对信息的选择空间.与此同时,电视军事新闻的传播效果、发展趋势以及生存环境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电视军事新闻的传播效果进行反思,下面就对电视军事新闻有效传播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de"的使用频率极高,用法很多而且复杂,书面语有三种形式:的、地、得。"的"和"得"在作为语气词、定语标志、"的"字结构和构词语素等方面的分工,书面形式是没有争议的。而观察当今有些媒体尤其是影视字幕用字,笔者发现"的"和"得"的误用现象比较突出。这种状况对文字的规范使用形成了障碍。所以有必要对有些媒体中"的"和"得"的误用问题作一番探讨。一、"的"误用为"得"(一)构词语素"的"误用为"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