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周和平 《武当》2004,(7):30-3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国内家武学传统功夫,可谓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古圣先贤法天则地,求诸人身,天地人合一,集修身、养生、技击于一体,而成中华武学:内家武学一道,法融三教,理通百家,是称国术.乃为传统文化之一端也。  相似文献   

2.
内家拳与外家拳之说,在武术界相沿已久。人们普通认为武当为内家,少林为外家。太极、形意、八卦、心意等艺为内家,通背、劈挂、八极、翻子、戳脚等艺为外家。早在七十余年前,艺综多门的一代武学宗师孙禄堂先生就在《论拳术内家外家之别》一文中说:“今之谈拳术者,每云有内家外家之分。或称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在道为内家,或以在释为外家,其实皆皮相之见也。名则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  相似文献   

3.
刘世君 《武当》2003,(8):39-39
中华武术乃民族之瑰宝,深受世人青睐,习练者较多,得道者却如麟角凤毛。究其原因,多为习练不得法而致。现据本人的习练体会,总结出内家拳习练概要,以供爱好内家拳的人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乃前辈技击法要之结晶,下面笔者据体悟简析之。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分为心法诀和技法诀。心法诀“气沉于渊”,即气沉丹田。然丹田非脐下一寸之处,而是小腹之底部,即耻骨处,气沉到此深渊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气”并非呼吸之气,呼吸之气只能在胸部,气沉丹田只是意想。通过这种意想使胸腔开阔、横隔膜下降、肺活量增大,从而使呼吸顺畅、气血通畅、呼吸与气血的通畅是内家拳技击的必要保证,否则气喘吁吁,气闷气浮又怎能进行激烈的打斗?另外“气沉于渊,巧运气血”,也是内家养生的首要法则。所以说,内家拳是技击与养生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静磨剑 《武当》2008,(1):37-37
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乃武林前辈所总结出的技击法要,为内家拳术的技击理论指导。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分为心法诀和技法诀。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一文中,提到“宋之张三峰”创内家拳法,乃为“夜梦元帝授之”。这一说法。三百多年来引起史学家、武术界的激烈争论。有些人因这一说法包含了宗教迷信色彩而彻底否认张三丰(峰)创武当内家拳的史实。 其实,“夜梦元帝授拳”之事,乃为道教特殊的教义内涵,更有丹功修炼过程中的特殊表征。今就这两个方面作些实质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李龙 《武当》2009,(6):6-7
佛汉内家拳属于少林派系,相传起源于南北朝梁武帝大通(公元527年)年间,达摩禅师东游汉土,人住少林寺,将佛法之宝传留少林寺住持,该佛法神功遂成为少林寺镇山之宝。佛法神功历代为少林武僧秘密传习。从此,佛法神功被寺内高僧定为佛汉捶,以技击、养生、内功为特色,乃寺内看家护院之拳法,被尊为“少林暗藏门”。“佛汉内家拳”简称“佛拳”,亦称“佛汉捶”。  相似文献   

8.
王小龙 《武当》2004,(3):9-10
太乙玄阴掌又名玄阴神掌,乃内家青虚派开山祖师,被后世尊为“洞虚真人”的陈道益先师集内外家之长,精心悟创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刘铁成 《武当》2000,(6):12-13
本人以无上法缘征得几位武当先贤大德授以道法和内家之修习要诀。说来可笑,真可谓“大道至简至易”矣!当吾以诚敬之心修习“混元大法”而有所成就之时,回头一看,真是笑煞人,原来内家武法的修持是那样的容易。所谓“内家”只是由内功开始修起,在内气充盈之时而产生内导外形之  相似文献   

10.
于志钧 《武当》2007,(8):28-29
关于武当“内家拳”之“内家”含义.古今学者,拳家多有译解,不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于志钧也提出自己的见解,其研探精神令人敬佩,特备其一说.以供“内家”同仁辨析深研。[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铭     
王志远 《武当》2007,(8):19-20
中华内家之拳,祖尊三丰之宗,理根太极阴阳,柔弱道德之下,专气致柔,保存武当一脉;脉传流沙,宗风仁真嫡传;文武合德,天然乃武乃文。何为乃文?隐微于理,知觉本源。何为乃武?论武于心,运动根由。太极武道,名虽曰武,其实贵和,止戈为武,和在其中;太  相似文献   

12.
孙武军 《精武》2007,(6):18-19
内家拳这一名称最早出自宁波人黄宗羲之口,所见最早也是最权威的内家拳法也是宁波人黄百家所记;尤其是,说到内家拳必提的两位内家拳大师张松溪和王征南,都是宁波人。宁波古称四明,黄宗羲说,内家拳从张松溪传四明叶继  相似文献   

13.
孙晖 《武当》2004,(1):13-14
“武当太极三丰掌”者,乃内家拳之绝学,由当代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掌门人郭兆凤老师所首创。他上承河南赵堡太极之正宗嫡传,以武当传统太极十三式及古易河洛先后天之变化为基础,博采众长,融陈、杨、武、吴等行气运功之精要于一炉,而独树“武当太极三丰掌”之一帜。其所以冠  相似文献   

14.
宋学玉 《武当》2007,(6):6-7
道教武术有内外之别,其根皆在“养”、“御”二字,乃与“道”旨相合,非唯太极、形意、八卦可以统代,枢密甚深。而道教内家拳独树一帜,具有“形不露体,内外兼修”的特质,故而历代嗣传者均将开诀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烟波浩淼的武林中,有一颗朴实无华的新星,深为中外武术爱好者所瞩目,这就是意拳。人们一提起武术,自然会想到少林、武当、外家、内家。而意拳即非内家、外家,又莫属少林、武当,乃是一种汲取众长而独树一帜的近代拳学。意拳没有套路和固定的招法,这是在我国众多拳家门派中绝无仅有的一例。意拳曾名大成拳,为我国一代意拳宗师王芗斋  相似文献   

16.
张方 《精武》2010,(11):64-65
由外家转内家需换劲,即黄百家所云:“张三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所谓“复从而翻之”,是说把外家的筋骨之力转为内劲也。然内家拳修炼的不同阶段,仍需换劲。  相似文献   

17.
胡克禹 《武当》2005,(8):24-28
一、“内家拳”提法的来源根据资料记载,“内家”之说最早见于明清之际朴学大师黄宗羲所著《南雷文集》之中的《王征南墓志铭》,王征南为明末清初浙江宁波一带的武当拳名家,从师单思南,也是黄宗羲之子黄百家的师傅,由王征南上溯七代为开山派祖师张三丰。《王征南墓志铭》中有一段话:“……有所谓内家拳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于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从黄宗羲“有所谓内家拳者”一词的使用,可见当时内家之说不但已被普遍使用,而且相沿甚久,但真正见诸文字记录的提法出现,恐怕黄宗羲为最早,随后才有其子黄百家专著《内家拳说》一书。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拳种繁多,根据它们的主要特点划分为内、外两家,即武术界常说的内家拳和外家拳。 内家拳是相对于外家拳而言的,内家拳以意气为主,外形从之;外家拳以外形为主,内气从之。内家拳重修“精、气、神”,外家拳苦练“形、速、质”。内家拳属、武当派,首推太极为领袖;外家拳属少林、派,当举少林拳为代表。 内家拳又称“南宗”“武当派”。其说源自黄宗羲所作《王征南墓志铭》,曰:“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 其子黄百家自幼从王征南学拳,著有《内家拳法》。《王征南墓志…  相似文献   

19.
松汉八卦是一种以静制动后发先至的内家秘传技击术。其特点在于避实击虚,乘势借力,后人发而先人至。著名内家拳传人陈晓东先生讲:“俗拳技常有‘扁卦’之名,扁者,乃仄侧之形也;卦者,包罗万象也,如能八卦志能回转闪一,其防身有余技矣。”松溪八卦手包括剃、弹、拨、插、提、栽、撩、铲八种手法。它将人体由腰部和中线分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个防守区间(图1),以八种手法分别组成四组作用不同的防守反击技法,真技击原理与现代体育中的击剑和军事训练中的刺杀极为相似,讲究的是寻隙而进,一触即发,以静制动,后发先至,即…  相似文献   

20.
谭本伦 《武当》2004,(8):5-6
“内家”的“内”是什么,依我之浅见有三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