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阴阳学说给我们一把打开习练太极拳大门的钥匙。《太极拳论》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阴阳虚实这一矛盾自始至终贯穿于太极拳的套路里,只要动,阴阳虚实立现。所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又要处处分清虚实,其奥妙需要习练太极拳者去感知,去体悟。  相似文献   

2.
皮传琼  杨伟丽 《武当》2014,(9):25-27
(接上期)四、分虚实原文: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要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所牵动。《拳谱》上说到的虚实问题共有七条,即,一、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一虚一实;二、不偏不倚,忽隐忽现;三、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虚;四、偏重则随,双重则滞;五、意气能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换虚实也;六、变换虚实须留意;  相似文献   

3.
由实入虚,由动入静,是习练太极拳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大法.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呢?是无极而太极,太极而阴阳,阴阳而虚实,虚实而动静,动静而刚柔. 一、无极而太极 道家认为,宇宙的初始阶段是混沌迷离状态,即《千字文》所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种状态虽然包罗万象,但却纷乱杂陈.道家将这种现象称作"虚",即"无有"之意....  相似文献   

4.
张绍堂 《武当》2000,(4):2-4
天人万物是一个整体,同受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主宰。这一普遍规律古人称之为“道”。“道”者,道理,规律也。“一阴一阳谓之道”。《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可见阴阳及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自然界万物的生生化化,无不是阴阳运变的结果。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进一步指出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本。古人主张取象于天,并动用阴阳八卦五行之理探索宇宙万物。故《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学说是太极拳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命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5.
篮球比赛的双方是互相制约的,为了获得胜利,双方都力图运用多种方法克制对方,这样就带来了篮球场上的万千变化。总的说篮球比赛中的“变”字,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改变”,另一种是“被动应变”。无论是主动“变”还是被动“变”,都是为了适应场上情况,争取主动获得优势。要做到“变”则灵,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李楠 《体育世界》2010,(5):101-103
随着散打运动的发展,比赛中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身体训练水平日趋接近,比赛也更加激烈。要想在激烈的赛场中取胜,不仅要有娴熟的技术、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恰当的战术、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等。本文将散打战术的变化按个人的主观行为分为主动的变和被动的变,并且详细的分析了各种变化的应用方法、运用条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以及所掌握的基本战术知识,总结出一系列针对不同的实战对象、环境等因素变化而引起的战术方法发生变化的训练方法,为散打比赛中战术方法的制订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翟维传 《武当》2008,(1):21-22
武式太极拳为河北永年广府人武禹襄所创,由第二代宗师李亦畲进一步继承完善,发展成为一大具有鲜明特点的太极拳流派。武禹襄、李亦畲开启太极拳理论研究之先河,他们的著作至今在太极拳界奉被为经典。武式太极拳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喜爱,正是它在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基础上,严格遵循太极阴阳的变化之理,一招一式中规中矩,举手投足讲究分寸,蕴含着丰富的太极哲理。如在走架上要求做到松柔圆活,连绵不断,出手高不过眼、远不过足;在开合上求做到开合有致;在虚实上要做到虚实分清,有虚要虚透,实要实足之说;在技艺上要求不丢不顶、沾连粘随、引进落空、借力打力,追求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神奇境界;在功法上要做到周身一家,劲整浑圆、内外相合、阴阳互补等。这些都是武式太极拳的艺理精华,技击原则和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8.
陈凯凯 《精武》2007,(3):41-41
《红楼梦》中有诗云:“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意思是说:这世界上的事情,在一定的情况下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然,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感情方面。而对于一个格斗高手来说,真假虚实的运用,也是其在技击中所需要的。具体是指在实战当中的“虚中生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遇强则弱,逢弱而强”的虚实变化,拳脚指上打下,出招神出鬼没,让对手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9.
蔡春明 《武当》2009,(5):30-31
虚实是八卦掌重要的理法特点之一,搏击时离开虚实就无从谈起,所以说虚实贯穿八卦掌的始终。武谚道“明劲好练,柔劲难求”,整套拳法中虚实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足有虚实,掌有虚实,眼有虚实,招有虚实,劲有虚实。要求当虚则虚,当实则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不击则虚,击中为实,虚实随心。两者关系为虚为更好实,实则为虚隐蔽攻之,藏于内者为虚,形于外在者为实。  相似文献   

10.
无极歌宋谱/宋书铭太极原生无极中,混元一气感斯通,先天逆运随机变,万象包罗《易》理中。太极原生无极中:重点在"中""太极者,无极而生"。学太极、练太极、感悟太极必须要从无极着手认识太极。无极:天地交泰达成一片,称为无极,又称中和。中和:空间(前后左右上下)、阴阳、虚实、矛盾等都要处于和谐、圆满、平衡。太极拳锻炼的中心思想就是要达到中庸无为的中和之道,太极拳真义就是要在虚无中求,在中和里练。  相似文献   

11.
祝大彤 《武当》2001,(9):16-16
太极拳技艺讲究手、眼、身、步、心、神、气、意四法四功。步即脚,这是拳之根本。以吴式杨禹廷83式太极拳为例,83式拳由326个动作组成,其中有163个阴动,163个阳动。一套拳练下来,326个阴阳变化,在脚下一个也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在太极拳修炼过程中,实脚为阳,为重心脚;虚脚为阴,为非重心脚。如何操作呢?即实脚要实足,以支撑全身的重量;虚脚要虚净,须净得“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相似文献   

12.
王志远 《武当》2006,(12):13-15
王宗岳《十三势歌》曰:“变转虚实须留意”。杨澄甫说:“太极拳以分虚实为第一义”。陈鑫说:“开合虚实,即为拳经。”董英杰在《太极拳释义》中说:“全部太极拳之精华奥妙,尽在虚实二字之运用。”《牛连元转授之杨氏九诀·虚实诀》歌曰:“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拳谚又云:“虚实刚柔之谓拳”。由此可见,虚实范畴的体现,就是太极拳经、拳术的基本点。虚实即阴阳变化,有变化方能生技巧,有技巧乃可以言拳术,倘虚实不分,则成孤阴独阳,无生长变化可言,更无能变技巧之术。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谙虚实或不懂得分虚实,即不明阴阳、动静、刚…  相似文献   

13.
黎大志 《武当》2003,(1):16-19
众所周知,武当内家拳以“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等为其主流,都与道家道教之阴阳太极五行八卦九宫之学密不可分。特别是内家太极拳,运用我国古代道家哲理阴阳学五行八卦演变之法,结合人体内外运行规律,形成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的拳理特点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拳师陈王廷借用了宋代关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分二气为阴阳,阴阳相生而有天地的太极哲理,引用《易经》阴阳辩证观点,以动静、刚柔、内外、进退、分合、虚实、张弛、攻防、疾缓、曲直、左右等相对的动作组合成统一体.旧拳谱将这些矛盾统称为阴阳,故“太极为阴阳之母也”.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周流通畅,而得敛聚神气之法.练太极拳者,应以养心、生性、聚气、敛气为主,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气不能聚,神必乱之.心性不接,神气不交,则全身四肢百体,莫能一气.虽依势活动,难成功效.练拳者若善于掌握、运用这些古典朴素的哲理与对立统一规律,就可以使动作协调,气息畅通,达到坦  相似文献   

15.
王大禄 《钓鱼》2004,(22):21-21
“兵无常势,战无常法”。参加钓鱼比赛同打仗一样,必须多种准备,随时“以变应变”,针对变化的鱼情、水情、天气等,选择适合现场客观情况的战术和钓法,才能致胜,否则,必败无疑。笔者多次参赛,有过因不知应变而造成失败的沮丧,也有因能灵活应变而带来胜利的喜悦。现对几则“战例”略作分析,供参赛钓友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短道速滑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比赛越来越精彩。比赛中运动员对于激烈的竞争场面和变幼莫测的瞬间局面,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应。要想把已具备的与对手抗衡的能力转化为夺取胜利的实际,就必须认识到意志品质、技战术意识在短道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彦霞 《中华武术》2005,(11):26-27
太极拳的主要内容是走架和推手。走架讲究自身虚实变换,推手讲究彼此双方的虚实变换。何谓虚实?简单地说,走架时式式频频转换,是靠身体某些部位该着力时着力,该放松时放松,着力大意识重时谓实,小些时谓虚。杨澄甫先师说:“全身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推手是双方斗智斗勇,也是着力大之刹那谓实,小些时谓虚。  相似文献   

18.
韩平  贾勤 《少年体育训练》2007,(2):48-48,F0003
中国羽毛球队取得辉煌成绩的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要保持我国羽毛球运动员的“快、狠、准、活”的战术思想,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战斗作风。这种战术思想和战斗作风对运动员的体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运动员在速度、力量、耐力等各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水平。中国羽毛球运动员一贯以体能好著称,在以往的重大比赛中体能常常显示出有一定的优势。为了保持中国羽毛球运动的长盛不衰,我们必须从青少年运动员抓起,打好基础,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使我们在国际大赛中能够有充足的体力保证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正>太极拳运动以中正安舒、轻灵圆活、开合有序、松柔连贯、刚柔并济、虚实分清、步如猫行等为主要特点。其中做到虚实分清是一项重要的环节。杨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讲:“太极拳术以分清虚实为第一要义。”这充分说明了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虚实分清的重要性和关键性。虚实分清要在套路中充分体现。其实练习太极拳套路的全过程都是在虚实转换当中来完成的。能分清虚实,才能做到周身轻灵。太极拳动作要求是上身立身中正而下身在屈腿下蹲的情况下进行的,如身体的重心坐于右腿时则右腿为实左为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20.
古典拳论曰:“麻麻实实神会中,虚实实虚手行功。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虚守实发掌中窍,中实不发艺难精。虚实自有实虚在,实实虚虚攻不空。”在众多演练太极拳的人中,在组织竞赛的个人与集体的太极拳演练中,不难看到许多虚实不明、双重并在的问题。根据自己练拳的实践体会和学习古典拳论的道理,仅谈一下太极拳架中的虚实双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