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众多流派中的一种,是孙禄堂融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为一体的太极流派,具有相当高的锻炼价值,也包涵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解读孙式太极拳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期使更多的人了解孙式太极拳,了解孙式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孙式太极拳修为中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1.错误理解孙式太极拳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为一的概念。将孙式太极拳走成一手形意、一手八卦、一手太极,时刚、时柔、时快、时慢的样子,这是非常错误的练法。孙式太极拳是融合了八卦拳动静合一的本质和形意举一触即发之本能,...  相似文献   

3.
盘架之要 学习孙式太极拳,在技术上首先要了解掌握孙式太极拳走架的意义、要求和特点。 孙式太极拳盘架的意义,是通过孙式太极拳架这一运动形式,使习者从中体味周身内外的虚实转换、开合鼓荡、动中求静、变中求整、阴阳互济的基本规律,并最终将这些规律中和为习者自身的机体本能,达至内外合一、神气合一、内劲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2006,(1):17-17
1948年2月出生,祖籍河北省沧州,出生于北京。现任航天神龙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北京市武协副主席、孙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自幼酷爱武术,曾习长拳、唐拳等多种拳械。1982年,从孙式太极拳大家、中国“十大武术名师”孙剑云学习太极拳、形意拳、太极剑、太极推手等。他协助整理出版了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的《孙禄堂武学录》。2003年协助孙剑云老师出版了《孙式太极拳诠真》一书。现正由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中华武术展现工程摄制专题片。  相似文献   

5.
《武当》2008,(11):39-47
武当太极拳流传民间后,经过数代明师的吸收改进,形成了今天的赵堡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陕西派太极拳、南派太极拳、李派太极拳、犹龙太极拳、武当张祖太极拳、武当顾式太极拳等十余个门派。目前这些门派,除陈式拳传人多尊陈王廷为拳祖外,其他门派均尊张三丰为拳祖。  相似文献   

6.
孙式太极拳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式太极拳是孙禄堂先生创编的。它产生干1918年,以孙禄堂先笠的8著《太极拳学》的出版为标志。孙式太极拳是孙禄堂以他自己登峰造极的试用为基础,通过数十年研究修悟形意拳、八卦掌、极太拳,运用易理参以月经对这三门武学之精髓进行自机融台后的自然升华之百。孙禄堂?..  相似文献   

7.
路迪民 《武当》2009,(5):32-33
这是笔者多年来萌生的一个总体看法,即中国的太极拳可以分为两大总系。对太极拳有一定了解的人都会发现,从拳架名称和整体结构上看,当代太极拳主要流派中,杨式、吴式、武式、孙式是基本一致的;陈式和赵堡是基本一致的。究其原因,正是由于两个蒋发的传承所致。杨式太极拳源于乾隆的蒋发;吴式太极拳直接源于杨式;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首先从学于杨禄禅,  相似文献   

8.
所谓“拳架”,既指拳术动作,也指拳术套路。门派化的武术传承,主要依赖拳架团聚其传习人群。太极拳系亦然。目前,流传较广的太极拳架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和孙式。这五个太极拳流派不仅有着各自开山的传统拳架,也有着由其传人根据研习心得创制的新编拳架。近些年来,国家武术主管部门还组织有关专家,以五式传统套路为素材,以竞赛为目的,  相似文献   

9.
尤志心  孔小安  沈顺林 《武当》2011,(12):19-20
(接上期)一、活腕功孙式三十六手太极拳,对腕关节和手指关节有独特练法。俗话说:"手活于腕","三年拳不及一年跤,三年跤不及一年手腕子"。活手腕的方法有:(一)立圆  相似文献   

10.
名家信箱     
本期出场名家: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孙式太极拳名家孙永田、八卦掌名家张全亮 北京市西域区艺术与体育学校陈月朗问: 请问内力是什么?应该怎样去练?陈正雷答无论内家拳还是外家拳,  相似文献   

11.
孙式太极拳是现代流传的五大太极拳流派之一,为一代宗师孙禄堂所创。禄堂公之女孙剑云继承父志,为推广、普及孙式太极拳,义务公开授拳数十年,并于1983年在京成立了孙式太极拳研究会。以后,又在国内外建立了众多的研究会组织,会员广布。近来,八十二岁的孙剑云老师打破封建的家族专承的旧习,推荐了非孙氏家族的入门弟子、现年四十七岁的孙永田为蒲阳孙门第三代掌门人。  相似文献   

12.
孙式太极拳是一种修为和完善人之身心的拳学体系。孙式太极拳遵从老子的哲学思想,从无为而始以达至无不为。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恬淡虚无这种心理暗示以求得初步的心理稳态(即一种寡欲、无欲的心态)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孙式太极拳的锻炼达至生理机能稳态水平的提高。最后,由于心理稳态与生理稳态之间的相互启发,循环共进,达至人之心理、生理适应机能的双重完善,即所谓完善人之身心、变换人之气质的最终目标。所谓技击,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当人之身心的适应能力渐臻完善时,自然能适应这种相互作用,故能产生"不求胜于人,…  相似文献   

13.
《中华武术》2007,(1):I0005-I0005
孙式太极拳十六式套路由孙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孙永田先生创编,此套路不仅具有孙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而且具有短小精悍、简单易学的特点。孙式太极拳十六式是为了适应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而提出,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创编的。为了达到较好的锻炼效果,在锻炼过程中只要增加练习的次数即可。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好,好在它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人体运动。多年来,我所接触的习练太极拳的中外人士,从亲身受益中一致称赞太极拳好。 太极拳在中国走过了几百年的漫长道路。初时有“十三势”、“长拳”、“炮锤”等套路。18世纪末,山西王宗岳用太极哲理解释拳理,撰写了《太极拳论》,从此出现了“太极拳”的统称。太极拳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流派,主要的有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等太极拳。除了拳,还有太极刀、太极剑、太极枪和技击性的太极推手等太极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以杨式太极拳拳架与素  相似文献   

15.
陈威 《中华武术》2006,(6):37-38
自1991年有缘结识先师孙叔容以来,快十五年了,恩师离我们而去也近一年了。这十几年来随着对孙式太极拳的练习,以及近几年在北京体育大学读研期间,对太极拳认识的加深,对孙式太极拳的感悟也就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现将个人的体会及观点与太极拳练习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燕侠 《中华武术》2002,(6):42-43
1993年,孙式太极拳传人孙剑云先生正式把掌门人之位传给了自己的得意弟子孙永田,这在当时的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武林之中历来讲究名分,掌门人之位更是让人看重。孙永田和孙剑云虽然同姓,可是并不同宗。让一位和自己并不沾亲带故的人职掌孙家拳的帅印,这表现出了孙剑云老人的开阔心胸和长远的眼光。“孙家拳掌门,惟有德者居之。”孙剑云老人不只一次对武林内外的人士说过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17.
孙式太极拳修为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式太极拳进阶步骤孙式太极拳是以修心养神为基础,并将此贯穿于站桩、盘架、推手、大、散手等过程中,来完成炼形生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诸进阶层次。修心之要孙式太极拳修心之要仅八个字而已:"恬淡恬虚无,渐修静悟。"这八个字是修为孙式太极拳最为重要的基础。需认真领会,身体力行。否则,即使在拳技上已有了功夫,也如沙丘之阁。常见高功夫者而早衰,其因就是于修心一道,未能按此八个字去身体力行。那么,什么是恬淡虚无,渐修静悟呢?首先,这八个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前四个字是心态和条件,后四个字是…  相似文献   

18.
运动即变化,太极即变化。太极拳即变化之拳。太极拳运动就是要把种种变化在拳中演练出来。太极拳以拳为形式,其目的在于要达到“太极”状态。拳是小“道”,“太极”是大“道”,习拳明理,以小“道”通大“道”,是太极拳最重要的意义。变化即是太极、太极拳最根本的意义。误解了太极拳“变化”的真意,只会将太极拳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19.
周荔裳 《中华武术》2006,(12):31-31
敬爱的孙剑云老师: 您好!今天是您的三周年忌日,您的弟子、学生以及您的朋友从四面八方汇聚一堂来缅怀您对武术、尤其是太极拳事业所做的贡献。您作为武术界少有的文武兼备的女掌门人,不仅为孙式太极拳的传承作出了杰出贡献,也为武术界树立了大武术、大太极的榜样。您跳出孙式太极拳是孙氏家庭的私有财产的桎梏,从有利于孙式太极拳发展与提高的观念出发,选择了一位非小孙氏家族的孙永田作为孙式太极拳的第三代掌门人,这种气魄和胆略非常人所能做到,为此事您所承受的压力也是一般人所无法理解的。其实这种气魄正来自于您固有的高尚武德。您常说:“习武德当先,不应有门派之见,各派之形式虽不同,然其理则一也。”  相似文献   

20.
周莉  周之华  马永涛 《体育科学》2004,24(10):71-72
通过对孙式太极拳传统套路的练习者进行遥测心率,对其完成一套动作后的运动强度和运动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孙式太极拳传统套路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符合全民健身活动的标准;练习孙式太极拳能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使人的身心同时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