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也说《三三拳谱》之谜《三三拳谱》为何物,除了文史学家唐豪先生的惊鸿一瞥之后,再没有人对其内容稍做披漏,所以《三三拳谱》始终是神秘莫测,任人猜疑。1934年唐豪先生到河南陈家沟考察,在陈鑫之子陈椿元手里看到了陈鑫所辑录的《三三拳谱》,但是因为保守的缘故,仅许唐豪抄录了序言和目录,后来传闻拳谱毁于战火,唐  相似文献   

2.
张宝银 《武当》2009,(4):20-20
王宗岳《太极拳谱》包括:《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要言》、《打手歌》五篇拳论。这五篇拳论,相互关联,相互照应,自成系统,形成整体。研究王宗岳《太极拳谱》,不可将这五篇拳论分离与割裂开来,不可将王宗岳《太极拳谱》与后学者的《拳论》混为一谈。为便于对王宗岳《太极拳谱》的系统研究,笔者现将王宗岳《太极拳谱&;#183;指要》串而述之如下,并据此提出些许思考,与同好共思共勉。串述中,夹以笔者个人少许体悟,不妥之处,望指正之。  相似文献   

3.
李师融 《武当》2005,(4):34-35
拜读完《和氏太极拳谱》(以下简称《和谱》),有几点看法,不得不说。一、任长春与"陈氏二谱"《和谱》一文中,附录了陈家沟的两篇拳械谱:一是陈季尘甡(1809-1865)之手抄本,另一是陈鑫(1849-1929)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农历九月初二日手写的抄本。这两份拳械谱内容相似。陈鑫抄本是陈鑫在八十岁时,重新整理更新陈氏拳械谱,因年老记忆力差,用陈季甡的老谱为基础而写成的。因二谱从陈鑫家外传出去的,故合称"陈氏二谱"。  相似文献   

4.
孙建国 《武当》2005,(1):15-15
“太极拳势概要图”摘录于恩师李锦藩所著《太极拳秘谱》之中,其图言简意赅,深刻地揭露了太极拳的要法、要领之精髓,一目了然地阐释了太极拳妙用之真谛。将整套拳理拳势概括无遗。谱中曰:“先伯曾祖亦畲公走架打手要言相互参阅……”又曰“此图以骸骨关节而显示拳理披露体内骸骨动静,  相似文献   

5.
张宝银 《武当》2012,(5):21-22
山西交城县太极拳协会会长陈有山先生,其拳艺师承杨门嫡传田兆麟大师一脉。田兆麟先生拳艺传蔡琅亭先生,蔡琅亭先生传陈有山先生,陈有山先生为田兆麟先生拳艺第三代传人。蔡琅亭先生传陈有山先生的《太极拳谱》,陈有山先生珍藏多年。笔者将陈有山先生珍藏的《太极拳谱》原原本本地复印了一份。谱中有田兆麟先生的题字,"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其余全部文字何人书法誊  相似文献   

6.
少林禅功柔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林功夫在中华武术之中,是系统、庞大、完善的一种体系,它集禅武为一体,独具一格。它不仅有刚劲的外功拳,而且有柔和的内功拳。外功拳主刚,内功拳主柔,正如少林拳谱讲:“柔中之刚为真刚,刚中之柔为真柔。”禅功柔拳则刚柔相济,内外兼修,它以修身养性为宗旨,以养气修心的禅功为始终,以练气修身的柔道为造诣,以拳贯禅机,禅拳归一为极至,回归自然、随心所欲。小则有防身自卫之安,大则有强筋壮体、健神清心、延年益寿之效。  相似文献   

7.
《大鸿拳秘谱》是清宣统二年修订而成的,为珍藏手抄古本秘籍,是历代大鸿拳家的智慧结晶,是祖国武术文化之精华,实为一本武术经典著作。作者有幸得此巨著,捧在手中极为兴奋,爱不释手,认真研读,认为此谱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应用价值和收藏价值。现将其中的"交手要诀"摘录如下,奉献给大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刘连洋 《精武》2005,(7):38-40
《少林衣钵真传》是一本与《纪效新书》、《苌氏武技书》一样,对我国传统武术有着深远影响的古谱著作。只是由于近代形意、太极等流派的兴盛,而该谱义仅流传于螳螂门中,所以研究者极少:因笔者喜欢对螳螂拳史、拳理、拳功的研究,所以对该谱多有涉猎,以下为笔者一愚之见,希望能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苌家拳     
苌家拳,又称苌门拳,苌家锤,由清朝乾隆年间原汜水县苌乃周先生所创。 苌乃周先生,字洛臣,号肫诚氏。以其文士而好武,人送“儒拳师”雅号。行三,又名苌三宅。出身书香世家,自幼醉心武术,抛弃富贵功名,致力于武术事业,综百家之长,潜心研究,力开生面,独树一帜,创立苌家拳派。因其极富文采,故能将演练所得整理成书,著有《中气论》、《二十四字拳谱》、《三十六枪谱》、《猿猴棒谱》、《春秋刀谱》、《青龙出海拳谱》等书。  相似文献   

10.
吴宪民 《精武》2003,(3):26-26
心意六合拳乃古之拳学,式简意赅,变化万端。前贤英明,谱论阐发理义明白,使后人学拳不致走弯路,故历代名家辈出。今朝古拳空前繁荣,各派传人纷纷著书立说,其中有厚积薄发中肯之论,亦不乏私心臆断糟粕妄语,徒使好学之人无所适从,或者过于偏信一家之言,失之偏颇,空受其害。  相似文献   

11.
高翔 《精武》2003,(1):50-53
《太祖秘谱》载:“打遍天下第一家,太祖功夫最可夸,大宋皇帝赵匡胤,少林寺里传秘法。”“十八绝技第一先,古刹练到金銮殿。若问此拳名和姓,少林定宋太祖拳。”  相似文献   

12.
李瑞林 《精武》2006,(7):53-53
下面是形意拳第三代传人申万林于光绪二十二年抄录乾隆年间形意拳谱的部分内容: 《意拳谱历之概序》自姬公际可老先生在终南山得艺传给曹继武至戴龙邦先生留的意拳谱书上至姬公得艺约计90上下年的概括拳史此拳是由明末清初之梗概间重新又创立此拳立名为意拳现时使称为形意拳(注:此《意拳谱历之概序》由郭  相似文献   

13.
蒋兴材 《武当》2004,(11):61-61
2004年3月2日宁波晚报以头版头条大红字为标题刊登:《发黄的地契上记着400年前风靡宁波的内家拳拳谱精华再次现身》一日前,内家拳谱持谱人及练习者夏宝峰和任惠国来到宁波市武术协会.申请成立内家拳分会。  相似文献   

14.
蔡星生 《武当》2001,(5):11-12
武当玄门五形拳谱,是笔者在挖整、继承武当纯阳门拳剑功三秘技时,由武当龙门派纯阳门一十二代宗师刘理航老先生所传,并嘱托我,要全面继承纯阳门武学,适时还道于武当,同时认真研读五形拳谱,深入领会其中道家武学要义,以期提高武学水准。现摘其拳势古谱公诸于世,以求玄门五形拳同仁交流我流。  相似文献   

15.
五字诀     
李亦畬 《精武》2007,(1):47-47
“武味书屋”,读书园地。《太极拳谱》的作者为王宗岳等。本书汇集了王宗岳、武禹襄、陈王廷等众多太极拳宗师著述的经典理论。它不仅有太极拳战略、战术的拳论和拳诀,而且涉及哲学、伦理学、中医学、心理学、生理学和运动力学等多种学科。这里节选了清代李亦畬太极拳论之《五字诀》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十大真形是心意六合拳的典型之作,是取龙、虎、鹰、鹞、燕、猴、马、蛇、猫、鸡十种动物的灵性与本能,象其形而取其意,立法为拳。重在取其内在的劲意,万不可取其外行而成拳,如是那心意六合拳的十大真形的真字内涵全失。《水氏家传武术谱》日:拳有十大真形,龙、虎、鹰、鹞、燕、猴、马、蛇、猫、鸡。说法:龙有搜骨之法,虎有纵  相似文献   

17.
李师融 《武当》2003,(7):31-33
王宗岳是太极拳古谱的作者,是各派太极宗师奉为经典的拳理奠基人。由于时代久远,今人对其生卒年代甚为模糊。现在的看法有二: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刘志清前辈的龙行刀,演练起来,龙飞凤舞,轻盈优美,是力的功底和美的旋律的巧妙结合,为中华武术中的一绝。除了龙行刀,刘老前辈还精通龙行掌、龙行剑、龙行枪等龙行门拳械,其中以龙行掌为基础。刘老前辈会走(演练),但无文字(谱)留传。笔者遵严命挖掘整理《少林派心意门掌拳械录》  相似文献   

19.
精武俱乐部     
《精武》2006,(2):60-62
图片新闻巾帼不让须眉 2005年12月,在海南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赛中,杨威获吴式太极拳快拳和太极自然刀两项第一名。其师谢守忠为此赋诗一首: 扬眉吐气赴海南,武术大赛创新篇。威风凛凛压群芳,快拳刀术属鞍山。真金不怕烈火炼,谁说女儿不如男。棒超男儿奏凯旋,英雄谱上美名传。  相似文献   

20.
凌召 《中华武术》2004,(5):46-46
《拳经总歌》最早见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两仪堂本太极拳谱,是参照戚继光《拳经》歌诀、提纲挈领地撰写而成的纲要性歌诀。全文22句,154字,是陈式太极拳的经典。然而,细心揣摩全文,它不但是陈式太极拳的技击纲要,而且还可以作为各门拳种的技击指导。敝人偏爱古典拳论,搜寻在案,研读禅悟,虽觉词句隐晦深奥,玩味日久,也觉有些豁然开朗,然而,难免偏颇一格,此文仅供各派技击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