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阴阳学说给我们一把打开习练太极拳大门的钥匙。《太极拳论》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阴阳虚实这一矛盾自始至终贯穿于太极拳的套路里,只要动,阴阳虚实立现。所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又要处处分清虚实,其奥妙需要习练太极拳者去感知,去体悟。  相似文献   

2.
阴阳学说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道家哲学思想之一,阴阳理论深深渗透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对太极拳哲学思想理论和技术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道家阴阳学角度对太极拳中的虚实分明、虚实转换进行剖析及总结,旨在丰富太极拳功法理论.  相似文献   

3.
虚实是阴阳学说衍生出来的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它时时刻刻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一切事物中无不含有虚实之变化。而富涵中国哲学思想的太极拳,始终贯穿着虚实变化之理。用虚实观考察太极拳拳理与拳法,进一步揭示虚实的辩证内涵及其在太极拳中的运用,对了解认识太极拳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4.
王志远 《武当》2006,(12):13-15
王宗岳《十三势歌》曰:“变转虚实须留意”。杨澄甫说:“太极拳以分虚实为第一义”。陈鑫说:“开合虚实,即为拳经。”董英杰在《太极拳释义》中说:“全部太极拳之精华奥妙,尽在虚实二字之运用。”《牛连元转授之杨氏九诀·虚实诀》歌曰:“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拳谚又云:“虚实刚柔之谓拳”。由此可见,虚实范畴的体现,就是太极拳经、拳术的基本点。虚实即阴阳变化,有变化方能生技巧,有技巧乃可以言拳术,倘虚实不分,则成孤阴独阳,无生长变化可言,更无能变技巧之术。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谙虚实或不懂得分虚实,即不明阴阳、动静、刚…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太极拳在我国传统武术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太极拳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阴阳学说在太极拳的盘架、拳理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文章就是在对太极拳中阴阳学说的使用进行了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是解释世界万物的基本规律相互对立统一且是物质的.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中无不体现着这一哲学道理.例如虚实、刚柔开合、动静等.所以太极拳任何一个动作的变化都是一种阴与阳的转换,可见阴阳学说在太极拳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肖宏 《辽宁体育科技》2006,28(3):67-67,69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太极拳阴阳哲理在虚实、刚柔、开合、进退、动静、呼吸等态势中的体现进行分析,认为太极拳的阴阳对称及平衡贯穿于所有的态势当中,承当统领与灵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建忠 《武当》2005,(6):18-19
陈鑫在论太极拳本质时论到,"开合虚实为太极,其妙处全在互为其根"。足见"互为其根"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拳虽小技,皆本太极之理,阴阳、虚实、互为其根是太极拳运动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对此,笔者从自身练功实践谈谈对太极拳互为其根运动性质的认识。一、互为其根是阴阳平衡运动的关系或性质何为互为其根?首先,它是阴阳两者之间的关系,缺一不可,就如同离开了左就无从谈右,离开了前就无从谈后……。反之亦然;其次,两者之间的属性在变换中互换,即阴转为阳,阳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理蕴含了中国传统哲学、中医阴阳虚实,太极拳运动寓修养心性、养生技击于一体。医学院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基地,学生们除了掌握疾病诊断治疗的基本技能,对传统养生、疾病预防、心理干预等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医学院太极拳课上教学更要赋以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由实入虚,由动入静,是习练太极拳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大法.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呢?是无极而太极,太极而阴阳,阴阳而虚实,虚实而动静,动静而刚柔. 一、无极而太极 道家认为,宇宙的初始阶段是混沌迷离状态,即《千字文》所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种状态虽然包罗万象,但却纷乱杂陈.道家将这种现象称作"虚",即"无有"之意....  相似文献   

10.
高广东 《武当》2023,(10):10-11
<正>一、组成太极拳的理论是科学的一是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个内家拳种,凡是拳都有护身自卫和技击的作用,否则不叫拳。技击作用在冷兵器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二是太极拳融合了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习练太极拳时,初始阶段是外形带动身体内经络和气血的运行。当习练者达到熟练程度后,则是以气正形,身体经络通了,气血足了,身体也就健康无病了。三是太极拳始终贯穿了中国道家的思想。如阴阳、开合、虚实、不偏不倚要守中、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等。长期习练太极拳,会使习练者身体内部阴阳协调平衡,也就达到了有病治病,无病防病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刘朝良 《武当》2007,(10):23-24
在拳论中,太极拳是以阴阳平衡,虚实变化为规律的自然运动,并特别强调了是纯任自然的自然运动。太极拳先辈在对自然运动的成功实践中,总结到了太极拳运动的正确理念法则———"全是用意不用力",明确了太极拳追求的是不用力的运动效果作用。由于不用力运动的理念法则,与现实运动必须用力的传统观念和习惯相违背,因而受到了普遍否定,  相似文献   

12.
<正>太极拳运动以中正安舒、轻灵圆活、开合有序、松柔连贯、刚柔并济、虚实分清、步如猫行等为主要特点。其中做到虚实分清是一项重要的环节。杨式太极拳宗师杨澄甫先生讲:“太极拳术以分清虚实为第一要义。”这充分说明了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虚实分清的重要性和关键性。虚实分清要在套路中充分体现。其实练习太极拳套路的全过程都是在虚实转换当中来完成的。能分清虚实,才能做到周身轻灵。太极拳动作要求是上身立身中正而下身在屈腿下蹲的情况下进行的,如身体的重心坐于右腿时则右腿为实左为虚,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3.
论太极拳理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太极拳的运动形式以及健身养生的特点进行了哲学意义上的剖析论述,探讨了太极拳整体理论中的天人合一观、阴阳观、道观、气观以及太极图与太极哲理垢内在联系;太极拳功法中的阴阳与虚实、无为与无不为、修形与悟道、反者道之动以及一生万物、万物归一的辩证内涵。辨析了太极拳技击中所蕴涵的以柔克刚、引进落空、舍己从人等哲学思想。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跨学科的理论研究以及提高太极拳的价值作用等,都有着极其重在的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国古代儒道家哲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一种哲拳,它集中国传统哲学之精华,以阴阳对立统一、动静相合、刚柔相济、虚实相生的辩证思想为主线,吸收了儒家的"天人合一"、"中庸之道"、"仁爱礼乐"的哲学思想,并以道家的"道论"、"气论"、"反者道之动"等作为太极拳思想认识论的理论根基和重要原则,共同构建了太极拳文化体系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太极拳的关系,对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拓宽太极拳研究领域,构建太极拳体系框架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太极拳是什么?太极拳是艺术,是民族魂。太极拳被视为艺术,是其品位所决定的自身价值。太极拳有一种动态艺术的美,是动中有静、动静相间的艺术,是高品位的松柔动态运行艺术。那么为什么是民族魂呢?太极阴阳、虚实、开合、动静、松柔、轻灵,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能体现我们的民族精神的。  相似文献   

16.
弧是圆的一部分,是圆中的实体部分,它与另一部分无形的弧——虚圆部分,共同组成了一个虚实分明、阴阳相济的太极圆(如图1)。太极拳理  相似文献   

17.
盘架之要 学习孙式太极拳,在技术上首先要了解掌握孙式太极拳走架的意义、要求和特点。 孙式太极拳盘架的意义,是通过孙式太极拳架这一运动形式,使习者从中体味周身内外的虚实转换、开合鼓荡、动中求静、变中求整、阴阳互济的基本规律,并最终将这些规律中和为习者自身的机体本能,达至内外合一、神气合一、内劲  相似文献   

18.
裴根 《武当》2006,(6):16-16
太极拳既适合老弱病残者演练强身健体,又适合青年演练技击攻防实战。本文主要是讨论太极拳的“演练技击”。太极拳是阴阳结合,刚柔相济,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动中有静, 弧形运动,潜换内劲,螺旋缠绕,一开一合,虚实分明,一蓄一发,动静上下,内外统一。  相似文献   

19.
翟维传 《武当》2001,(9):17-17
武式太极拳祖师武禹襄在太极拳著述中讲“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概括地阐明了拳术中的蓄劲与发劲,更明确地把蓄劲比拟张弓,把发劲比如放箭。这句用语言词虽短,如深入细研,却包含了太极拳技艺中的很多问题,如太极拳总体的阴阳、虚实蓄发之变化。  相似文献   

20.
太极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术语,指派生物的本源。太极拳是以太极之理立论的一种拳术。古代方士以双鱼形太极图表示太极之理,以此图解释拳理、拳技。古人认为阴阳两者相互不离、相互消长、相互转化、产生万物、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万物中都包含此理。太极拳运动始终贯穿着阴阳、动静、刚柔、虚实、结合吐纳、导引,要求呼吸、意识、动作三者紧密配合,才能达到气沉丹田、开合鼓荡。学练太极,不能不懂道为何物。那么什么是道?身心平衡即为道。身心不平衡属阴阳失调。情绪不好或过分高兴都会造成身心失衡。“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即讲此理。一个人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