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哲龙 《武当》2006,(1):50-50
“性理养生”是中国古代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男女性生理、性心理、性技巧、性保健和性功能障碍康复等性科学内容。讲究“乐而有节”,强调“玉闭坚精”,注重摄生,追求长寿。性理养生是研究性生命运动规律,符合并促进人类健康、幸福与长寿的一门养生学问。  相似文献   

2.
李卿 《武当》2006,(3):33-33
自2003年哲龙《性的超越》掀起“性理养生”的热潮之后,2005年岁末随着“性的超越”精华本——《用活力舞动生命》的隆重推出,又一轮高潮再度掀起……《用活力舞动生命》为什么会受到养生爱好者的普遍关注和热力追捧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原因。 1、教程内容:《用活力舞动生命》分为原理篇、技术篇、应用篇、咨询篇、反馈篇、研究  相似文献   

3.
哲龙 《武当》2006,(8):49-49
前贤说:“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方便道,亦称世间修。在众多“归元”的门径中,“性理养生”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历来倍受人们的关注。《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孟子说:“食色性也。”《素女经》说:“圣人不绝和合之道,但贵于密闭,以守天真也。现代性学先驱霭理士说:“性是任何事物也无法熄灭的长明之火。”  相似文献   

4.
张景岳在《先后天论》中写道“唯乐可以养生。欲乐者莫如为善”。这就道明了“善”、“乐”与“健康”之间的必然联系。养德乃养生之根本,行善用以养德,养德以求快乐,快乐方能得健康。  相似文献   

5.
《武当》2007,(1)
玉闭坚精大乐法,决开中枢通天枢。道无不在处处在,色性原来哉真如(哲龙)引言自费深养生学者哲龙先生2003年推出“性理养生”以来,在炼养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养生革命。  相似文献   

6.
《管子》的健身养生思想是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人类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因生活方式不合理而导致的“现代文明病”正日益侵害着人们的机体。为寻求解决途径.众多西方学者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的传统养生。《管子》天人合一、形性相檩、节食慎居、充摄和成的健康观、生命观与当今世界的整体健康不谋而合.对“现代文明病”的医疗发挥着惊人的效果。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管子》在养神、养形、怡情方面的健身养生观进行了阐述.以使《管子》健身养生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山东体育科技》2001,23(2):77-78
《管子》的健身养生思想是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人类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因生活方式不合理而导致的“现代文明病”正日益侵害着人们的机体.为寻求解决途径,众多西方学者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的传统养生.《管子》天人合一、形性相葆、节食慎居、充摄和成的健康观、生命观与当今世界的整体健康不谋而合,对“现代文明病”的医疗发挥着惊人的效果.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管子》在养神、养形、怡情方面的健身养生观进行了阐述,以使《管子》健身养生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气功文化与体育精神的近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在中国是一个十足的外来词。据日本体育史学家岸野雄三先生考证,日本1876年左右才开始使用“体育”一词,而传入中国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作为养生文化的气功,不乏修身益寿的作用。但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养生哲学却窒息了气功的体育意蕴。体育理念的缺失与人文关怀的扭曲,导致国人体质的孱弱和精神的败落。在“西力东侵”与“西学东渐”的进程中,体育的吸纳涵化和人文精神的重建,堪称近世中西文化交会碰撞的亮点。一中国的气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尚书·洪范》、《庄子·养生主》均有关于气功养生的表述…  相似文献   

9.
王大宇 《武当》2007,(1):42-42
收到“性理养生”资料后,我认认真真看了一遍。书中所说,真是令人茅塞顿开,拨云见日,于是就按书中所说要求的,一点一点慢慢实践。每天早上起床以后,先读诵三遍精英意象黄金定型,  相似文献   

10.
刘嗣传 《武当》2010,(3):24-25
道家道教传统的养生思想中有“中和”之道,吸收阴阳之说,在《黄帝内经》以及其它医学或养生著作里,把人体划分为一系列对立统一的阴阳关系拼以认识和揭示人的生命本质,以及新陈代谢、气血运行的过程与规律等为主要内容。认为阴阳平衡(是为“和”),则人健康长寿;阴阳失衡(是为“离决”或“离”),则人体机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就会发生病变,损害健康乃至于危及生命。正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所强调的:“养生不可不察阴阳之宜”。  相似文献   

11.
孟庆联 《武当》2004,(12):52-52
什么叫养生?简单地说,就是保养身体。养生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代。《庄子》中的《养生主》篇,介绍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叫“庖丁解牛”。庖丁是一名厨师,他的宰牛刀用了19年,还同新磨砺的刀一样锋利,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用刀得当,保护了刀刃。文惠君知道了这些情况,感慨地说:“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这里讲的“养生”,是指保养刀刃。但它说明了一个道理——刀刃保养得当可以使用长久,身体保养得当不也可以长寿吗?所以后世就把对身体的保养称为养生。  相似文献   

12.
徐金龙 《武当》2006,(11):49-49
自《武当》杂志发表了《神阙—修真养生之本》一文后,在养生爱好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神阙养生法”看似平常,实已将丹道微旨与真传详述殆尽。一、丹道之筑基证量洗心(放松、入静、入定)。固漏(阳关一闭,个个长生)。有物(丹田火炽乃至六根震动)。健康(弱可强,病可愈)。逆转(无  相似文献   

13.
张振华 《体育与科学》2005,26(6):9-10,15
阐释张之沧先生《论身体教育的迫切性》一文新质观的意义;辨析张洪潭先生《体育的主旨是强化体能而非保健养生》一文“体育与健康”的观点,并商榷该文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葛镒 《武当》2003,(6):43-43
十五年以前,由于多种病魔缠身,生命垂危,加之家庭生活重担,迫使我必须寻求一条健康之道,开始订阅《中国气功》、《气功》、《中华气功》、《气功与科学》、《武当》、《武林》、《武魂》等多种杂志,学练“少林内劲一指禅”、“真气运行法”等气功,读过许多养生方面的文章。时间没少费,钱没少花,苦没少吃。健康状况的改善使我信心十足。《武当》杂志发表了许多孔德的  相似文献   

15.
《体育之研究》与毛泽东的早期哲学思想广西工学院游毓发《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同志于1917年以“二十八画生”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充分反映了毛泽东的早期哲学思想。文章一起始,即用唯物主义观点——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提出了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养生”...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和指导思想本文是高一年级教材的体育理论,其较系统地讲了养生的第一要素——动养之道。课文内容包括中华古训《养生莫善于习动》和养生漫话《清代寿翁的“养生工程”》两个部分。是对中学阶段所讲授的关于通过“动其体”强身健心的一系列观点的总结和深  相似文献   

17.
健康、长寿是人类的美好愿望。早在殷周时期,人们就把“寿”、“康宁”看作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诗经》上也有“永锡难老”、“万寿无疆”这样的句子。既然有获得健康长寿的愿望,就有为实现这一愿望的方法。这种方法,我们通常称之为养生术,也叫养生之道。在养生领域,医家、神仙家、道家的养生术各有侧重,因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养生之  相似文献   

18.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倡导“中庸之道”,力赞中和原则,即《中庸》所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其主张中和养生的思想已成为儒家养生思想文化的一大显著特征。以西汉大儒董仲舒所言为例,即“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儒家“中和”一词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儒家要主张中和养生?中和养生与强调阴阳平衡养生之间是什么关系?前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上述问题关系着儒家传统养生思想的正确继承和发展,故笔者不揣冒昧,…  相似文献   

19.
与原来中学体育课程对比,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以下简称《课标》)在价值体系、目标培养、课程基本理念、学习领域、水平划分、课程评价等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中学体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切实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然而,关于“体育与健康”理念的说法,笔者认为颇有值得推敲之处,姑且列出,请老师和学者指教。一、构词l.“体育与健康”理念与《课标》性质“体育”、“健康”都是名词,“与”只能是连词。《汉语大词典》中,“与”作连词指:(l)和、及;(2)与其;(3)如果…  相似文献   

20.
<正> (一) 养生,按《辞源》的解释,就是“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摄养身心的方法很多,《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的养生方法就有“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晋人张湛在《养生要集》中总结的“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