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形鉴真法     
丁金平 《武当》2012,(4):42-44
学习武术或丹道,只有拜访有本领的老师才能学到真东西,而如何分辨丹道和武学高人的学术真伪是很重要的。现仅就这一话题,简单讲述几点内家圈里以形鉴真的方法。第一点,拳架低。看他的拳架是否在中盘以下,内家功夫讲究"走下盘",低架下势是劲大力整的根本途径。初练时架子低不下来,但随着不间断的修炼,身体会愈来愈松,关窍越来越开,架子越来越低,筋骨越来越柔,而内气自足,腿力雄健。马步能自然做到大腿趋于水平,与地面平行,小腿尽量垂直,且双膝不超越脚尖,脊要直,松腰命门后竖,不能撅臀挺胸,这样就能气沉丹田。拳谚云:"人走下盘,气自腾然。"能练出强悍功力的内家拳种大多强调低桩下势,诸如自然门矮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演练时的呼吸有自然呼吸、拳势呼吸和腹式呼吸。自然呼吸是指练习者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当时的需要呼吸,呼吸不受拳势的变化而变化,该呼就呼,该吸就吸,完全顺其自然。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演练时的呼吸有自然呼吸、拳势呼吸和腹式呼吸。自然呼吸是指练习者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当时的需要呼吸,呼吸不受拳势的变化而变化,该呼就呼,该吸就吸,完全顺其自然。  相似文献   

4.
第四盘孤雁盘翅势孤雁盘翅势的练习,能增强髋、腰和腿的柔韧和灵活性,以提高动作幅度和质量。图(47)预备式两脚并步,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  相似文献   

5.
王敬爱 《武当》2015,(1):56-57
无极起势两脚开立间距与肩同宽,两膝微屈,提肛敛臀、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头悬顶,下颏内收,唇微闭,舌轻顶,目微闭;两臂自然下垂,手腕微上屈,十指朝前,掌心朝下。全身放松,鼻吸鼻呼。静站5分钟。(如图1、图2)气润周身接上式,两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两掌心朝内,目视前方。两臂同时外旋呈八字掌,由身体两侧向上抬至与肩平,掌心朝上,两肘略沉,头部略右转,两眼余光注视右掌。(图3)  相似文献   

6.
梅花拳花架     
曹广超 《精武》2008,(9):36-40
1.预备势 两腿自然并立.上身正直,挺胸立腰收臀,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两侧,下腭微收,目视前方,呼吸自然,精力集中(图1)。  相似文献   

7.
拳理拳法记少间。手眼身步型为正,心意气力功求专。要得太极拳真谛,练功悟拳师指点砚-顶平收须面自然。含胸拔背沉肩肘,顶沉对拉脊不偏。腰轴主宰肢轮转,胯似磨盘稳平旋。一招一式理太极,脚踩阴阳手画圆。胸背开合两相反,势升伸展降拔含。开展紧凑结合好,动作圆活势连贯。含胸拔背势有别,沉肩垂肘总一贯。太极步法用心练,上下相随势浑圆。开胯圆档固底盘,虚实转换势渐变。弓步含有活马步,式势衔接画弧线。肇磷暴意气神劲内功练,内外相合才成拳。.画一排 二少静~抓一沙拳在气势神为先 竺二至麦坐一「-~一一 摧僵化柔求内劲, 刚柔相济任敌变。…  相似文献   

8.
李秒丰 《武当》2007,(7):21-22
关于太极拳的掤、挤、按、采、挒、肘、靠八法,也有称之为“八势”的,与进、退、顾、盼、定合称为十三式或势。前人式、势通用。式者,式子  相似文献   

9.
14饿虎扑食势(右弓步左撞爪)动作说明:接上动,右脚后跟内旋45°,身体随势右转,左腿同时蹬直成右弓步;右拳变虎爪屈肘向内收至腹前,手心朝下;左拳顺势变虎爪由腰间向体前撞出,高与眼平,掌腕屈立,五指用力内扣,掌心朝前,肘部略有沉屈,手位正对鼻端,上体微有前倾,身体重心落至两腿之间;目视左手(图40)。  相似文献   

10.
郭树璞 《武当》2014,(4):10-10
练武当剑必须做到剑势中的轻灵舒展,各法贯通,达到协调自然,随心所欲之化境。要想成就剑术高手,首先须在演练剑势之中掌控好“神形意气”,并把它运用到剑术之中。  相似文献   

11.
正起式图1:面朝西站立,自然站立,头上顶双目平视,下颌略内收,以鼻自然呼吸,双臂自然下垂于体侧,双手贴于跨侧,中指对裤缝,拇指朝前,尾闾中正。图2:承前,双足自然分开同肩齐,双掌随肘外翻掌心朝前。图3:承前双掌前推至体前约半尺处上托达胸腹间,指尖朝上,随时上穿达顶上,此时,掌心朝后,指尖朝上。双掌随肘翻为掌心相对,向前。双掌  相似文献   

12.
杜飞虎 《武当》2000,(11):25-26
自然门腿法号称“神腿”,足见腿法非同一般。截腿是自然门中的主要腿法,它与自然门内圈手血脉相连,环环相扣。功成以气催力,运用自如,为随机随势的搏击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武兵 《武当》2000,(12):43-44
预备势并步站立,双手下垂体侧,体松意静,呼吸自然(图1)。  相似文献   

14.
徐太平 《武当》2009,(5):20-23
太极打手捶法是太极拳的实战技法,整个套路都是由各门派太极拳里最经典,最具对抗性,最具实战性的招法组成。全套打完共击拳二百三十多次。动作以刚为主,柔为辅,招招既打又防,势势能攻又能守,连贯顺畅,节奏分明。速度可快可慢,劲道可大可小,力度可轻可重,动作可柔可刚,因人而异,灵活运用,呼吸可采取自然呼吸,也可配合呼吸。整个套路让人感到十分新颖,十分自信,十分轻松,十分简单,适应各种人群习练。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2002,(6):32-34
1.预备势 两脚并步站立,左手抱刀垂于身体左侧,右臂自然垂直于身体右侧;目视前方。(图1)  相似文献   

16.
老道 《武当》2013,(7):41-41
"太极拳法妙无穷,棚捋挤按雀尾生。"其妙从何而来?其妙从"无法"而来。其拳法妙就妙在"法无定法",这"法"是动,是用,是变,是松,是空。"法无定法",神妙无穷。其手法灵活多变,一法变八法。仅揽雀尾一势,乃生出"棚、捋、挤、按"。如达神而明之,何况四法。对节拿抓闭一技,仅此一势已足矣。笔者对巧破三势,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进步练习 (1)预备势: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站立,肩臂松垂,两手轻贴两腿外侧,头颈正直,两眼平视。要做到虚领顶劲,下颌微内收,舒胸展背,敛臀收腹,呼吸自然。(图1)  相似文献   

18.
“易筋经十二势”初见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手抄本《易筋经》。清代少林寺僧盛传此功,后流传民间,演变为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练法。古传刻本仅有十二图和十二诀。为了便于读者习练,本文以清朝同治十三年刻本《易筋经》图诀为依据,参与流传练法,增补衔接动作图示,说明具体练法如下。 预备势:立正站立,两臂自然下垂;目平视,舌抵腭,齿叩合;敛神静心,鼻息平缓(图1)。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相似文献   

19.
69.起脚 在室内或室外高悬 一细绳,绳的一端系上 一物,如石子、铁圈、螺 帽等,并把它的高度调 节到自己的足尖勉强能 踢到之处。然后进行各 种腿功练习,如踢脚、蹬脚、摆脚等等(图69),每一种腿法都作为一个导引术式来练。具体安排可灵活掌握,如每天安排1-2式起脚功即可,而不必在一天中练全,每式练习次数,也可因人因时而异。 70.提膝 也叫“金鸡独立”。一足独立,一足屈膝尽量上提,足尖下垂;同时,两手握空拳,随提膝之势经两侧高举,至两腕交叉于头顶上方(图70);然后随提膝之足下落之势,使两拳沿胸腹正 中线…  相似文献   

20.
在与敌格斗中,防守反击摔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往往都是在防守的同时,进行有力的反击。抓住有力时机,借助对方惯力,可将敌摔例制服。现将动作介绍如下,供爱好者练习参考。一、拍挡勾踢搬肩摔动作要领:在格斗中,敌左势,我右势。当敌左脚上步左拳向我头部击来时,我速用右手拍挡敌左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