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武术是"人文奥运"的文化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武术文化重视“武德”,讲求文武兼修、修心养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体现优秀文化是“人文奥运”基本含义之一。本文主要从“人文奥运”体现优秀文化的角度,对中华武术文化的起源、发展、理念及其与奥运会历史文化的比较等几个方面阐述其作为人文奥运的资源何以可能,以期推动中华武术文化借助2008北京奥运时机使之升华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武术根植于中华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同一性、普遍性;武术的基本属性是武术的技术性;中华武术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并成为中华文化当然的组成部分,因其自身特有的区别于其他组成部分的基本属性是其技术性而不是其他.武术技术是武术的根本.技击是武术技术的特点,中华武术与其他技击“意同形不同”,是技术差异,是不同技击项目存在并能传承的原因.离开中华武术的基本属性武术技术去空谈武术文化是空中楼阁,只有站在武术技术属性基础和中华武术在中华文化中的正确定位上研讨武术的文化属性才是其正确之路.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证武术的中华性,在语言学视角的关注下,“武术”、“武技”、“中国(中华)武术”等词语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得到了进一步阐释与说明。研究认为:“武术”词语标识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武技”词语标识了世界各族共同的文化,“中国(中华)武术”词语削弱了“武术”的中华性。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自诞生之日,就一直受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传统哲学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华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深入到武术文化的表层与内涵。“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更是贯穿于武术活动的始终。人是武术活动的载体,武功的高低与载体的强弱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武术要求以人为基础,以人为根本。在人们继承和发展武术的实践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中华武术的基本标志和驾驭武术发展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中华武术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载体,“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华武术的国际推广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推动中华武术国际推广的角度出发,对中华武术在国际推广中的自身优势与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发掘中华武术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全方位建设武术国际推广人才队伍;创新中华武术国际推广的方式等中华武术的国际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的百年进程及其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考察了百年来中华武术的盛衰历程,剖析了中华武术在西方体育冲击下的发展形态。研究表明:中华武术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将会面临全球化、科学化以及与西方文化冲突等难题。在全球化背景下,应更加重视弘扬中华武术,树立民族自信心,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升中华武术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7.
现代武术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古到今,衡量武术的唯一标准始终是“技击”。“技击”是中华武术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华武术的灵魂,不论历史怎样变迁,“技击”始终是武术发展的前提。今天,作为“攻防技击”的代表,“散打”实现了武术的市场化,套路更加竞技化,但是,武术的“技击”特征却在遗失。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法,对本质特征下的现代武术发展成果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中西文化冲突与武术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古代、近代和现代中华武术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认为:中华武术因吸纳了西方先进的体育文化而提高了其观赏性、规范化和现代化程度;但中华武术不可完全模仿西方文化,应将武术“西化”转变为武术“化西”,既要保持传统,又要融会中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体系,实现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重建。  相似文献   

9.
当代武术文化的表现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属于文化、高于体育”已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然而,“武术是什么?”的本源性问题却尚未得到圆满的回答。武术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字自身的局限性特点,使任何一个关于武术的概念都会产生自身难以避免的缺陷,所以,给“武术”或“武术文化”下一个定义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武术本身也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对武术的全面把握要与时代的发展和对武术的认知相结合。通观当代融入人们视野中的武术,从文化的整体观出发,可分为四种形态,即“文化的武术”、“教育的武术”、“艺术的武术”、“体育的武术”。这种分类概括了武术文化的主体内容,提出了武术概念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以专项思维的战略角度对我国竞技武术、传统武术、学校武术、武术学校、社会武术、影视武术、段位制等方面的由来与演变进行了辩证性阐释.研究认为,中华武术与其他文化一样,是一个随社会进步而不断演变、不断向多元发展的动态文化体系,在人类未来的生命文化时代里,武术前景看好,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1.
龚编辑信箱     
《中华武术》2004,(9):60-61
一、争鸣与探讨 关于“对外传授武术是发扬光大中华武术,还是出卖国粹”的讨论,本刊又接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 安徽巢湖市读者曹德升来信: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向国外传授中华武术不仅不是出卖国粹,而是爱祖国,爱中华民族文化。同时对外宣传武术,宣传民族文化,引进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文化人类学“生活理性”的观点为基础,分析中国武术服饰文化发展的内在原因———文化主体“人”对服饰的持续性需求,并通过这一原因阐释武术服饰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征,即:服饰文化对身体技术的适应性特征、为身体文化服务的实用工具性特征和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性特征。基于文化发展的视角,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以“生活理性”的观点对武术服饰文化的发展过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适应理性下的武术服饰文化发展与创新必须建立在对技术的尊重基础上;功效理性使武术服饰文化与其他文化产生了互动与互为作用;价值理性能帮助武术服饰文化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对异文化的接纳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世界,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各国民族复兴和繁荣的重要源泉,成为各国之间展开竞争的引擎.堪称为“国粹”的中华武术,一度被国外媒体评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有影响力形象符号之一.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文化全球化所带来的洗礼和冲击,武术文化价值愈显重要.为此本研究试图在深刻认识软实力的含义和特征基础上,阐述中华武术软实力的表现形式,剖析中华武术在发挥其自身软实力价值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中华武术软实力提升的发展可能路径进行前瞻分析.以期使武术文化价值更加凸显其影响力和认同力,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哲学思辨方法,从武打影视视域,从武术的技击、道德、艺术层面审视武术人文教育内涵.研究表明:武术技击蕴涵的人文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中华文化阴阳思想的运用,体现了“以巧胜拙”乃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人文精神;武术道德教育从伦理学出发,彰显了习武之人更注重“侠义”、遵守“信诺”、凸显“勇敢”、倡导“和谐”的人文精神;武术艺术教育以中华审美文化为基调,体现了武术的审美意象、生命意境以及既彰显武力又解构暴力的和合生存策略.在“弘扬中华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号角下,对于传承中华武术、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审美情趣,培育高尚的人文素养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武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代西方竞技体育的崛起,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并逐渐开始迷失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武术文化必须积极应对,不断创新和发展,取长补短,才能避免继续迷失与被淹没,求得更好的发展。本文探析中华武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武术实存的评析与反思——兼议武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剑  邱丕相 《体育科学》2007,27(5):92-96
目前,武术发展已进入“瓶颈”,如何理解“瓶颈”中文化异化现象并使武术走出低谷,从哲学、社会学的视角,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评析、反思武术的实存,透视武术的发展则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思路。研究认为,武术定位已经游离,武术价值的实现进入“瓶颈”,武术衰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退让西方文化的现象。人们应该警醒,武术之内在文化涵养及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西方体育所不及,保持这种艺术修养和泛和谐的“天人合一”价值观是武术真正的不朽文明。  相似文献   

17.
李涛 《中华武术》2006,(5):18-18
本人是一名青年武术教师,工作在大学教学的第一线。武术教学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武术事业的兴衰,我们比谁都关心。当看到由北京大学武术研究中心主办、《中华武术》杂志等协办的北京大学第二届中华武术文化国际论坛将在九月份举办的消息,又从北京大学武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士信教授那里了解到本次“论坛”举办的内容和设想后,我心里很有感触。  相似文献   

18.
南少林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文阐述了南少林的概念,南少林武术文化的特性、武术文化的精神形态、武术文化与佛教、宗教的关系、武术文化与禅的关联,对“五位一体”的具有中华特性的民族文化价值论述,旨在更好地利用这块璞玉,弘扬南少林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9.
传统武术以“师徒制”进行技艺传承从而形成一种近似血缘的师徒关系,这种教育方式哺育出了博大精深中华武术,但是在现代武术教育中传统的师徒关系开始分化。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论述了师徒关系在现代武术教育中发生的变化。认为师徒关系是进行武术传承的中国特色传统文化,也是保证武术以系统化传承,高水平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传统师徒关系要在文化机制转换的基础上发挥其时代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华武术》2005,(11):4-4
您是不是想结交志同道合的武术朋友?您是不是拥有与众不同的武术故事?您是不是想和大家分享武术心情?您是不是对《中华武术》杂志中所描写的武术人物和武术故事感动不已?您是不是对《中华武术》杂志中的文章拥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来吧!《中华武术》有您的天地!我们将在杂志中开辟“武迷桥”专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