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副词的语义指向研究是语义指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究竟"是现代汉语中较常使用的副词之一。本文针对评注副词"究竟"的语义指向情况进行考察,并从句法分布和语义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2.
评注性副词"究竟"是现代汉语常用词,现主要是对它的语法意义进行重新归纳;对它的语义指向进行考察,发现"究竟"的语义只能后指而不能前指;另外,"究竟"还具有多项语义功能,如强调客观性、强调事物的特性等。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6,(10):53-59
"端"是先秦时期出现的副词,最初因与"专"通假而出现"特意"义副词用法。东汉时由"端正"义形容词"端"发展出表"适值"义的情状副词"端2"。南北朝时期,表"果真"义的"端3"和"究竟"义的"端4"均已萌芽,到了宋代使用广泛。元明之后,"端"的所有副词用法均逐渐减少。副词"端"各类用法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显示了汉语语义发展的某些特殊路径。  相似文献   

4.
汉语史上"果"既是副词也是连词。副词"果"历经了"树木所结的果实(名词)——实行、实现(动词)——果真、果然,最后、终于,究竟、到底(副词)"的演变轨迹。连词"果"则沿着"果真、果然(语气副词)——如果真的(连词)"的轨迹虚化演变。句法位置的改变、语境的影响等是"果"语法化的主要动因,重新分析等是"果"语法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杜诗否定副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杜甫诗否定副词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发现杜诗否定副词在使用上具有以下特点:一,一些上古汉语中的否定副词已经消失或正走向衰亡,同时又产生了一批新的否定副词.二,同类否定副词在分布上的对立现象已不复存在;三,否定副词的内部分工相当混乱;四,"非 NP"式否定判断句仍占较大优势,新兴的"不是NP"式的使用频率还不高.结论是:杜甫生活的初、中唐时期是中古和近代汉语之间一个不可忽视的过渡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近代汉语的上限可以提前到唐初.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现代汉语中的程度副词"很"和英语中的程度副词"very"进行对比研究,浅析这两个程度副词在语用上的异同及两词对比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77):162-164
副词"就"作为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且义项繁多的一个副词,成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难点。但在一些汉语教材中,对于副词"就"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且安排不够合理,以至于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和掌握。本文通过对副词"就"的习得及习得顺序调查,了解韩国留学生对副词"就"的习得情况,以及教材编排对学生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现代汉语中具有强调和比较意义的语气副词"连"为研究对象,从汉语史的角度描述"连"由实词向语气副词"连"语法化的过程,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汉语史中表达强调和比较意义的一些用法,进而分析语气副词"连"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银雀山汉简[贰]>第二、三部份中副词的使用情况比较丰富,共有38个,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语言使用面貌.其中,时间频率副词和肯定否定副词出现的个数较多;否定副词"不"出现的次数高达282次,可见"不"当时在否定副词中占了主要地位;"方"、"尤"、"纯"3个副词不常见于其它汉简材料,这为我们研究上古汉语副词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英汉平行语料库,对"tend to+动词"结构及其汉语译文对应结构进行检索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存在该结构与"倾向于"的对应,但不是主要形式,主要对应形式是,"tend to"对应汉语概率及频率副词修饰不定式动词对应的汉语谓语;2.与该结构对应的"倾向于"可以替换成概率副词;3.有少数零对应和对应能愿动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汉语副词中, "还"的句法功能比较繁复,它可以作时间副词、语气副词、关联副词,还可以作程度副词.王力先生(1943)将程度副词分为两类:绝对的程度副词和相时的程度副词, "还"即为相对程度副词.马真先生认为相对程度副词"还"既可以表示程度深,又可以表示程度浅,表程度深的"还"大致相当于"更".在教学实践中,二者的差异体现在数个层面,为使学习者能够全面掌握二者的用法,本文将从句法结构、客观程度、增量的准确度、语义预设等方面逐一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汉语范围副词"只"与泰语范围副词"[phia]",通过研究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句子构成成分等方面的对比,对汉语和泰语使用高频度的范围副词进行分析与总结,让来华泰国学生了解到在使用"只"作为范围副词时与"[phia]"区别开来,改变固有用语习惯从而更加灵活地学习汉语。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相近意义的副词一直是汉语学习中的难点,对这些副词进行辨析,是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前提。在汉语中,"一直"和"从来"都可以表示时间,但是在使用方法和出现环境上却有所不同。本文将尝试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两个副词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4.
语气副词"都"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现代汉语中具有强调和比较意义的语气副词"都"为研究对象,从汉语史的角度描述"都"由实词向语气副词"都"语法化的过程。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汉语史中表达强调和比较意义的一些用法,从而确信"强调和比较"是自古就有的用法。语气副词"都"的产生有语言发展规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古代汉语的副词一般可以分为时间副词、程度副词、范围副词、语气副词、情态副词、否定副词和谦敬副词,现代汉语的副词分类通常不包括谦敬副词.然而古代的谦敬副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了一些用法,本文将通过对古汉语谦敬副词和现代汉语中相关的谦敬用法的举例分析,来说明谦敬副词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
频率副词是一种与时间相关的量化语义,刻画频率副词的逻辑涵义就需要时态逻辑这个理论工具.在介绍时态逻辑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汉语频率副词的分类,分析什么叫副词的量化意义,重点刻画不同频率的副词量化意义的区别.运用时态逻辑工具刻画频率副词的量化语义,进而刻画包含量化副词的汉语量化表达式的逻辑语义,揭示部分汉语量化表达式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7.
根据日语《现行词典副词一览表》统计,在日语中有2781个汉语副词。怎样理解和掌握这些日语汉语副词,对汉字圈内的日语学习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探究这些日语中的汉语副词的语义与其汉语词源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利用《角川古语大辞典》、《汉语大词典》等词典以及网络数据库资源,从中日历代的文学作品入手,从语义学的角度对"是非(に/とも)"这一汉语副词为中心进行初步探讨,并对其语义的变迁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8.
居延汉简否定副词有"不、罔、未、非、莫、毋、勿、無、未尝、未曾"10个,全部承袭先秦汉语而来,虽然有新用法产生,但总体来说稳定性很强.用法方面突出的特点是否定副词的集中化趋势以及否定副词的交叉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19.
关于副词"满"的语义,一直众说纷纭。从南北官话的历史层次着眼,利用新发掘的语料,尤其是域外汉语教科书、旗人作品,考察副词"满"的官话性质,结合"满"的义项分析其在北京官话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差异,发现副词"满"可以看作北京官话的一个特征词。  相似文献   

20.
针对"程度副词 名"结构在社会上使用越来越泛滥的现象,本文以短语"非常男人"为例,阐述了 "程度副词 名"结构在理论上站不住脚的原因,进而说明它是一种不符合汉语语法的言语用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