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义灭亲     
卫庄公有个儿子叫州吁,从小就很受宠爱,可是他不务正业,只喜欢舞刀弄枪。而当时,大夫石碏也有个儿子名石厚,与州吁臭味相投,两个人关系很好。卫庄公死后,公子完继位,即卫桓公。一天,卫桓公要到洛邑去见周王,州吁和石厚便借送行的机会杀死了卫桓公,夺取了王位。可是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于是他们商量找石碏帮忙,以安抚民心。石碏告诉前来求助的儿子说:“你们只要去请陈桓公帮你们在周王面前说说情,得到周王的同意就好了。”  相似文献   

2.
赵陈君 《上海教育》2012,(28):60-61
"舐犊之私"本有私《左传》中记载过一个大义灭亲的故事。鲁隐公四年,卫国发生政变,卫庄公的儿子州吁杀了自己的兄弟桓公自立为君。卫国大夫石碏对弑君篡位者嗤之以鼻,不仅设计将州吁逮捕,更亲自派家臣将自己作为州吁帮凶的儿子石厚给杀了。明代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对这段历史有过演义。书中写到众人规劝石碏放过亲儿时,石碏反问之:"州吁之恶,皆逆  相似文献   

3.
赵陈君 《上海教育》2012,(19):60-61
"舐犊之私"本有私《左传》中记载过一个大义灭亲的故事。鲁隐公四年,卫国发生政变,卫庄公的儿子州吁杀了自己的兄弟桓公自立为君。卫国大夫石碏对弑君篡位者嗤之以鼻,不仅设计将州吁逮捕,更亲自派家臣将自己作为州吁帮凶的儿子石厚给杀了。明代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对这段历史有过演义。书中写到众人规劝石碏放过亲儿时,石碏反问之:"州吁之恶,皆逆  相似文献   

4.
大义灭亲     
1.春秋时,卫国的州吁弑兄篡国,闹得众叛亲离,人心不附。为了改变这种孤立困境,他与心腹石厚商议对策,石厚说:"我父石碏(què)做上卿时,人人服他,现告老在家,若能请他出来辅政,您的君位就稳了。"2.州吁取出白璧一双,命石厚去聘请石碏。石碏却推托有病,坚决不肯入朝。州吁无奈,又命石厚去向石碏求教稳定君位的妙计,石碏说:"诸侯接位,应得周天子许可,只要他点头,众人就不能不服。"  相似文献   

5.
<正> 十、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姬的儿子,受到庄公的宠爱而喜欢武事,庄公不禁止。(《左传译文》第7页) 沈玉成同志将“有宠而好兵”译成“受到庄公的宠爱而喜欢武事”是不甚允当的。按照译文的意思,就使“有宠”与“好兵”成了因果关系。其实这二者是并列关系。《说文》云:“宠,尊居也。” “有宠而好兵”原意是说公子州吁拥有尊显的地位,而且喜欢武事。 典籍中常用“宠”字的“尊居”一义。例如《左传·昭公八年》中有“子旗曰:‘子胡然?彼孺子也,吾诲之,犹懼其不济,吾又宠秩之,其若先人何?’”杜预在“宠秩”下注  相似文献   

6.
在周平王时代,郑国国君武公的夫人姜氏先后为武公生下两个儿子。母亲姜氏偏爱老二共叔段,而对老大寤生却以白眼相待。后来寤生当了国君,即历史上的庄公。姜氏不服,为老二争权,并暗中怂恿共叔段搞叛乱。庄公用计平息了段的叛乱,逼得段自杀,并对挑起这  相似文献   

7.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太子)得臣(齐太子名)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卫人作《硕人》赞美她)。又娶于陈(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开封市以东),曰厉妫(guī,姓),生孝伯,早死。其娣(妹妹)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xū),嬖(bì,受宠之人,此指宠妃)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喜欢武事),公弗(不能)禁,庄姜恶(讨厌)之。石(què,卫国大夫)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邪道)。骄奢淫佚(yì,过度放纵),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阶梯,途径)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安于自己地位的…  相似文献   

8.
在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利益,建立了以世袭制和等级制为中心的"任人唯亲"的执政体系.实际上,这种体系也是导致统治阶级内部分崩离析、国家政治混乱的祸根."六逆"之说(<左传·隐公三年>记载:卫国大夫石碏担心卫庄公废嫡立幼,遂提出"六逆"之说,即"六种大逆不道"的说法)正是世袭制和等级制的理论壁垒,流毒深广.  相似文献   

9.
东周时,诸侯里势力最强大的是郑国。郑武公活着的时候,已经立了大儿子寤(wù)生为太子。夫人武姜喜欢小儿子段。总是想劝武公立段为太子,武公没答应。武公死后,寤生即位,就是郑庄公。他母亲姜氏心里很不痛快,她要求庄公封地给段。郑庄公就把京城封给段。从此,人们便管段叫“京城太叔”。京城太叔走前,姜氏拉着他的手叮嘱说“:你哥哥一点儿也没有亲兄弟的情分,京城是我逼着他封给你的,你到了京城,要抓紧操练兵马,积聚粮草,机会一到,你就攻打都城,我在城里给你做内应。你能当上国君,我死也能闭上眼睛了。”太叔到了京城,就抓紧操练兵马。消息…  相似文献   

10.
《江淮学刊》一九六四年第三期发表了吳孟复的《<古文观止>批判》。对《古文现止》的編輯意图和某些文章进行批判。摘要如下: 一、《古文观止》以“正蒙养”为目的,以宣揚封建倫理为中心。如《石碏谏寵州吁》中的“六逆”“六順”,从正反  相似文献   

11.
《曹刿论战》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精典篇目之一。齐鲁长勺之战 ,也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历来评价这场战争时 ,曹刿是被褒的对象 ;作为曹刿的陪衬人物 ,鲁庄公则是被贬的对象。然而 ,综观全文 ,鲁庄公则未必“鄙”。礼贤下士慧眼识才 曹刿是什么人 ?曹刿有卓越的才干 ,然而他毕竟出身于乡野之间。作为一国之君 ,身居高位 ,对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陌生臣民 ,仅凭他一腔的爱国热情 (国难当头 ,乃入见 ) ,庄公却不拘贵贱 ,即刻接见 ,可见他是一个开明的、能容人的国君。否则 ,一介普通臣民的曹刿 ,无论他怎样爱国 ,他怎能直接入见国君呢…  相似文献   

12.
从前,有一个陶匠靠(kào)烧(shāo)制(zhì)精(jīng)美的陶艺(yì)品(pǐn)为(wéi)生。离(lí)他家不远(yuǎn),住着一个洗衣匠,靠洗衣服为生。两个人相(xiāng)安(ān)无(wú)事,生意做得都挺(tíng)好。但是后来,陶匠怕(pà)洗衣匠的生意做得比他好,就暗(àn)地里想了一个坏(huài)主意。一天,陶匠去了王宫(ɡōnɡ)。国王问“:你有什么要求(qiú)吗?”陶匠说:陛(bì)下,我有一个请求。洗衣匠手艺超(chāo)群(qún),我想帮(bāng)他把生意做得更(gèng)好。”“你为什么要帮他呢?”国王惊(jīng)奇(qí)地问。“因(yīn)为(wèi)他是我…  相似文献   

13.
弹冠相庆     
汉宣帝时,王阳和贡禹是好朋友,二人很不得志。弹冠(t6n gu6n):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准备做官。 后来指一个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元帝时,王阳忽被任为“谏议大夫”.l八.果然,后来贡禹和王}弹冠相庆  相似文献   

14.
椿(chūn)树椿树王,你长(zhǎnɡ)粗(cū)来我长长(chánɡ);你长粗来好解(jiě)板(bǎn),我长长来穿(chuān)衣裳(shɑnɡ)。大年三十,滕(ténɡ)南的孩子们都会照着妈妈的妈妈们教的这首儿歌,抱着椿树唱啊唱。说起这椿树王,民间还(hái)有一段儿(duànr)有趣(qù)的传(chuán)说哩。相(xiānɡ)传,刘秀是汉高祖(zǔ)的第九世(shì)孙,因为王莽(mǎnɡ)篡(cuàn)权(quán)当上了皇(huáng)上,他想夺(duó)回刘家的江山,于是两边就打起了仗(zhàng)。一次,刘秀兵败后,气喘(chuǎn)吁(xū)吁地逃(táo)到了一棵大榆(yú)树下,对着榆树连(liá…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12):30-33,56
石碚大义灭亲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日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叫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砖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泱,所自邪也。  相似文献   

16.
难忘母恩     
辛勤 《小学生》2005,(5):32-33
在一个地下宫里,母子二人抱头痛哭。他们是当年的一代霸主郑庄公和他的母亲武姜。 话说当年郑国的国君郑武公有两个儿子,大的叫寤生,小的叫段。他们的母亲武姜喜欢段,讨厌寤生,因为生他时难产,差点丢了性命。 武姜一心想让小儿子继承君位,常常不厌其烦地在武公面前夸奖小儿子,要武公立他为世子。而武公还是按老规矩立长子寤生为世子,只把共城封给段。  相似文献   

17.
爸爸,我爱你     
我有一个当刑(xíng)警(jǐng)的爸爸,他非常爱我和妈妈,可他却(què)没有时间陪(péi)伴我们。越到年节,爸爸的工作就越(yuè)忙。妈妈告诉我说,就是因(yīn)为有了  相似文献   

18.
田浩 《小学生》2005,(11):26-27
我有一个幸(xìng)福(fú)的家。爸爸妈妈都是工人,他们都很爱我。可有一件事总让我耿(gěng)耿于怀(huái):他们从来都不给我零(líng)花钱(qián)。有时看着同学买零食、玩具,我羡(xiàn)慕(mù)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真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不让我有一个自己的小钱包呢?  相似文献   

19.
很久(jiǔ)以前,扬(yán)州(zhōu)城里住着一个船(chuán)夫(fū),叫大羊。他慷(kān)慨(kǎi)大方又乐于(yú)助(zhù)人,街(jiē)坊(f n)邻(lín)居(jū)都很喜欢他。一天,村里来了一位年迈(mài)的妇(fù)人,送(sòng)给他一幅(fú)古画。画上有一个漂亮的姑娘,正一针(zhēn)一线(xiàn)地缝(fén)着一双虎头鞋。船夫太喜欢这幅画了,就把它挂(guà)在了自己床(chuáng)头的墙(qiáng)上。晚上,姑娘忽(hū)然(rán)从画里走出来了,而(ér)且(qiě)从那以后,他们天天晚上在一起(qǐ),一年以后就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这事儿让村长知道…  相似文献   

20.
春秋时期郑国的国君武公,从申国娶了个妻子,名叫武姜。姜氏养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寤生,小的叫段,世称共叔段。因为大儿子是难产,姜氏从他出生起就厌恶他,而偏爱小儿子段。姜氏一再怂恿丈夫武公让小儿子继位,但被武公拒绝了。待寤生即位,世称郑庄公,姜氏又要求把制这个地方封赏给共叔段。庄公说:“制,那是个险要的地方,不行!其他的地方随你挑选。”最终姜氏给共叔段选了京那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