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不懂什么是"国学".国,是哪一国?当然是中国.那么别的国家,有没有"学"呢?总不好意思说别国都没有,只有中国有.既然不好意思那么沙文主义,那就只能勉强承认每个国家都有它的"国学".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土耳其等等这些国家,自称过他们的"国学"啊."国学"这个词,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只要略微看看晚清以来的思想斗争史,你就知道了,所谓"国学",实际上是清朝末年、一直到"五四"以来,有些保守的人抵制西方"科学"与"民主"文化的一种借口,是一个狭隘、保守、笼统、含糊而且顽固透顶的口号.人家讲"科学",你总不好讲"反科学";人家讲"民主",你也不好讲"反民主",于是就提出一个含糊其辞的概念:"国学".那意思就是,我这个"国学",跟你那个"科学"、"民主"是不一样的.现在居然搞出一大堆所谓的"国学名人",真是荒谬."国粹"是另外一个意思,那是清朝末年一部分搞革命的人,拿来对付满清的武器.  相似文献   

2.
"飘"就是轻飘飘的"飘",在沉重的13亿中国人群里,它只是极少数浮尘分子的快乐游戏。飘一代没有口号,自然也不可能振臂高呼,但它有强烈的自我标榜,因为"肯定是它极具洞见性地契合了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具成长性的那部分,它的悄然出现才能得到如此多始料不及的应和和应用"。"飘一代"是一个"更多指向心态而不是指向行为的全新名词"。但心态这种形而上的东西只对心态所有者有意义,别人只可能看到你的行为,所以  相似文献   

3.
徐辉 《现代传播》2013,35(8):73-77
当代法国思想家吉尔·德勒兹在区分"古典电影"与"现代电影"的基础上,又区分了"身体电影"和"大脑电影"。阿仑.雷乃的影片《死之恋》是"大脑电影"的辉煌典范,它经验性地揭示了"大脑"运作、"纯粹思考"的奥秘:"纯粹大脑"与"永恒问题"的永恒博弈。同时,如此创作电影的方式也启示我们电影可以按照"大脑"运作的形态来建构。  相似文献   

4.
新闻摄影最直观、最形象、最有说服力.正所谓"一图无语,胜似千言"、"百闻莫如一见",这"一图"、"一见"正是新闻摄影的优势所在.要体现这一优势,新闻摄影就必须在"情"上下功夫,以此体现作品的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情感是新闻摄影永恒的催化剂,缺乏情感投入,新闻照片就会无"情"无"昧",就无法打动自己,更无法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不管你是不是球迷,世界杯必定会带给你别样的激情。赤道南北,大洋东西,人们为之歌,为之舞,为之欢呼,为之癫狂。没有任何活动,能有像足球这样的魅力。它调动着人们的归属感,激发着人们荣誉感。  相似文献   

6.
范以锦 《传媒》2013,(8):26-27
早在2003年,中国就有学者提出"纸媒拐点"的说法,但还未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直至2005年业界有人提出"报业严冬论"之后,才引发了有关"拐点"的大讨论。尽管多年来探讨持续不断,但正常情况下纸媒经营者也若无其事,"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异常地冷静。然而,一旦出现"严冬"的气息,自然也会有恐惧感。去年纸媒形势超常的不好,"纸媒拐点真正到  相似文献   

7.
图书是文明的一种载体,是对情感的期待,对智慧的尊崇.然而,图书并不永远是文明旗帜下的一块丰碑.它所承载的有激越和壮烈,也有悲怆和消沉,有慷慨如歌,也有寂寥如水,它可以是铭刻时代的"史记",也可以是刺破江湖的"吴钩",它可以是粉饰太平的"后庭花",也可以是悠然自得的"桃花源"??在图书的长卷中,所谓的英雄和宵小,都会有一席之地,所谓的长啸和短叹,都会成为揭开历史的钟鸣.由此,图书便拥有了一种独立的个性,或者说,它拥有了独自解析文化和文明的特别权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8.
<正>有这样一种东西,它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和强大的身躯,但它却力量无穷。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人们需要时,它可以用数字凭据说话,用原件真实佐证,为你根溯渊源,帮你解决难题,它就是档案。有这样一群人,"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是他们的神圣职责,"记录历史、传承文明、传播文化"是他们的光荣使命,他们就是档案人。档案作为一种伴随着人们社会活动所产生的记录,以其独一无二的原始性,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凭证和查  相似文献   

9.
随着西方越来越多的报纸网络版加入到付费的行列,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模式,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2011年3月28日,《纽约时报》正式启动网站"付费墙",具体收费策略是,订阅用户可以在任何你想用的设备上"全面免费获得《纽约时报》的新闻、信息和观点";非订阅用户,每月可以免费浏览20篇文章,一旦超过限额,就只有签约成为电子订阅读者才能继续浏览。用户  相似文献   

10.
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备受消费者的信赖和关注,在以后的消费活动中,也会成为消费者的惯性选择。品牌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除了其优良的质量外,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营造一种精神上的文化氛围,使得产品拥有人性化的某种韵味、风格、魅力。因此,只有充分挖掘品牌深层的文化内涵,才能使品牌超越产品的局限,成为名牌。电视要创造品牌,也应该在文化内涵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办报人常常苦于读者难以驾驭.记者采访可以主动出击,编辑编稿可以主动删改,但一旦报纸到了读者手里,情况立即起了变化.此时不是记者、编辑,而是读者处于主动地位了:他可以读,也可以不读;即使读了,可以"见仁",也可以"见智".你总不能按着读者的头来读你采写、编发的稿子,你也不能来个规定:仁者不可见仁,智者不可见智,总之,你无法剥夺读者选择的权利.选择有多种多样,其中包括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理解."注意"和"理解",在心理学上属于人的某种心理过程,所以我们又称这种选择为"心理选择".研究读者的心理选择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深化我们对宣传  相似文献   

12.
古代希腊罗马毁灭已有一千多年了。在这古老的废墟上残存的艺术,却给人类以永恒的魅力。探讨这些古代艺术的奥秘,认识积淀在它们背后的审美观念及其形成、演化、发展的规律,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艺术、美学事业,无疑都具有重大意义。阎国忠先生的《古希腊罗马美学》(北大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美学》)就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古代希腊、罗马审  相似文献   

13.
宫立 《出版广角》2013,(5):88-89
吴老师,你还记得你《游走双城》的最后一句话吗?"终点还没有到达,也许永远不会到达"。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而言,20世纪80年代,"那即使算不上最辉煌的学术文化时代,也是一个其人物最富有魅力的时代",对我而言,我始终迷恋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学人,也始终认为包括钱理群、吴福辉、王富仁、赵园等在内的这代学者是最富有魅力的。吴福辉老师经历了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涌现出来的新人"到"学科建设最为活跃的中坚力量"的嬗变,如今已经  相似文献   

14.
"就像音乐和舞蹈、绘画和雕塑、诗和乐曲一样,故事是审美情感的最初的、最后的和永恒的体验."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一书中如是说.一个讲得好的故事能够向你提供在生活中不可能得到的那样东西--意味深长的情感体验.它能唤起我们对真理的与生俱来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传媒科技》:目前在国外有很多的阅读内容不是由人类编写的,而是由计算机算法完成的,未来会不会滋生一个新的产业?刘兴亮:这个肯定会有。以前我们也有很多雏形,比方说自动生成一个界面、一个目录,这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事情。还有一种是我可以填写内容,然后自动汇录成一篇文章。它就是一个程序,你给它一些条件,条件一旦符合,立马触发这个程序,程序就可以生成一个结果。对机器人来说,就是按设定的程序,自动生成了一个东西,仅此而已。你可以把它想象成  相似文献   

16.
唐山人民广播电台王辅睿在《关于音响的几点思考》中对音响的魅力作了论述。广播作品中的音响有特殊的魅力,它集中表现为丰富的表现力、巨大的吸引力、强  相似文献   

17.
魅力是一种感动、一种独特的气质。人品、学识、修养等诸多因素构成了一个人的魅力。因为魅力是所有美好元素的总和,所以它具有无穷的吸引力,也就是一种阳光般的力量。以这种阳光般的力量,何忠启在带领辽报人书写出精彩华章的同时,也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上彰显出十足魅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有人把制作标题比作画龙点睛,这话很有道理。画龙难。点睛更不易。点睛点得好,能给新闻增添特殊的魅力,也可使它所在的要闻版乃至整张报纸都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博物馆》2009,(3):90-91
2007年8月12日,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卢浮宫珍藏展——古典希腊艺术”隆重开展。此次展览集中展现了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著名的“希腊古典时代”。共展出130件大理石雕塑、陶器、金器等精美艺术品,再现了这一伟大时代的辉煌。展览分“生活在古典希腊时代”、“古希腊人的神灵世界”以及“与希腊名人对话”三个部分,分别从社会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0.
时尚与永恒     
人生在世,都有追求,作家也不例外,追求时尚,追求古朴,追求辉煌,追求永恒……虽属创作自由范畴,但作者认为这会影响"民族和国家的文学事业的总体成就",因而对时尚与永恒,进行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