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高威华 《贵州教育》2009,(24):40-41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面对学生的各种错误时,有些教师常常会觉得束手无策,甚至想简单地、“跳跃式”地绕过这块“绊脚石”,但也有些教师能及时而机智地捕捉这些形形色色的“错误”,并进行灵活处理、巧妙设计,把它变“废”为“宝”,从而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2.
以往,我们为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展示教案的精彩设计,常常不自觉地将精力放在教案上,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这种“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遏止了学生在课堂上思想和思维的活动.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变得机械、刻板和程式化。而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关注生成,注重有效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初中科学生成性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课堂上,我们常常能见到这样一些情形:学生起立后,边喊“老师好”,边向教师行礼。可对学生的这一礼貌待为。有些为师者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请坐”,更有甚者则随便将手一挥——让师生间本来很能温暖人心的相互致礼环节变得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4.
张佑梅 《考试周刊》2012,(78):54-54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常常会有这样的尴尬:教者煞费苦心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出浑身解数,学生却常常手执笔杆,无从下手,只能搜肠刮肚地挤出一些词句来完成任务。教师“有所为”,学生“无所为”。然而.有时教学中不经意的“无意插柳”,却能使童心骤起,有时表面看似平淡的课堂,却能使学生生发创造的灵感,表达率真而精彩。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育学导论》一书中这样写道:“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些教学故事,说以前的名教授、名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讲一些“题外话”,令人印象十分深刻,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人生道路.这种优良的传统,现在很少有人提倡,也乏人继承了.”的确,当前处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夹缝之中的初中数学课堂,确实很少能听到这方面的声音.为此,我追踪自己的一些数学课堂教学故事,谈一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题外话”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提问已然成为教师独享的特权,学生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问题。课堂被教师牢牢地控制着,学生变得消极被动,不得不成为配角。而将课堂提问权还给学生,则标志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变化。据考察,中国的孩子在放学回家后,家长常常会问:“今天老师提的问题都答上来了吗?”而在犹太民族.家长的问题则是:“今天你向老师提问了吗?”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因此。在今天的语文课堂里,交流,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么.是不是课堂上只要有了学生自主交流的活动.就能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高效呢?在听了一位教师的课之后,我陷入了思考。这位教师所讲的是浙教版第九册课文《小珊迪》。  相似文献   

8.
讲台犹如舞台,教师犹如导演。一堂课的开始就如一幕剧的序幕一样,好的导入能更有效地吸引来更多的“观众”。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如果导八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许晓英 《新课程研究》2009,(10):157-159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了。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举起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  相似文献   

10.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精彩的课堂一直是许多老师追求的目标.让课堂变得精彩是否有什么方法?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多年的实践让我明白抓“预设”、抓“生成”是让课堂精彩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前认真、细致的“预设”;课堂教学中教师时刻关注“生成”,并及时捕捉课堂上“生成的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就能使课堂上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1.
对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是小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课堂评价的主要工具就是评判语。评判语使用,将直接影响评价的质量,从而影响学生最后的学习效果。学生回答了问题,许多教师常常反复地用“好”、“很好”、“不对”等评判语进行评价,往往使评价显得单调、乏味。久而久之,学生的反应变得淡漠,不利于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积极性。要正确有效地使用课堂评判语,必须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通过逻辑分析、建模、抽象化、最优化、理想化、形式化建构思考的工具,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使得数学学习的过程研究变得十分重要。虽然数学的表达方式常常是形式化的,但作为学科的数学应该更加丰富一些。我们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作为“教育形态”的数学而不是“学术形态”的数学,  相似文献   

13.
白阿丽 《师道》2011,(1):43-44
课堂上师生之间语言交流最主要的表现方法是“提问——回答”。要使课堂高效,并且充满生机和乐趣,提问的艺术就变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得体、精巧,能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1.课堂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教师的课堂提问最终目的应是指向学生——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相似文献   

14.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以电教为主体的“多媒体优化组合”课堂教学模式,常常能使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变得新颖而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走进新课程导引下极富开放性、生成性的新课堂时,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站上讲台的第一时间,你能迅速进入状态吗?在变得视野开阔、思维敏捷的学生面前,你能妥帖应对他们的质疑吗?在教案的预设思路中,你能随机应变去吸纳现场生成的精彩吗?在把握教材、凭借文本的同时,你能机敏应对节外生枝的干扰吗?在平等对话的课堂交往中,你能挥洒自如地正确引导吗?……应对这些挑战,我们也许要作很多方面的努力,但十分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课感”水平。所谓“课感”,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对课堂运作情状的直觉感知。说具体一点,是教…  相似文献   

16.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这种方法能起到教书育人、启迪人生的作用.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原来的“填鸭式”教学,让课堂变得机械,变得沉闷。犹如一潭死水,缺乏灵活性.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为了纠正以往教学的弊病.我转变了角色意识。由原来的主体角色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引路者”。我不再把学生作为承载知识的容器.而是把他们当做学习的主体。由“接受者”的角色变为主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要教师认真地教,也要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光有“教”的积极性,没有“学”的主动性,常常是徒劳无功,或事倍功半。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积极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主活动场”的探究,经过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之后,常常需要帮助学生进行复习。为什么要复习?普遍认为是巩固已有的学习成果.查漏补缺,沟通联系,强化训练,以便考试时考出好成绩。因而,大多数复习课都把时间花在温习旧知、做题讲题上,单调、枯燥、无趣充斥着课堂。“复习”与“应考”被十分功利地捆绑着,使得学生学得苦,教师忙得累。、复习课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9.
对教师而言,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尴尬”,自己本能的解脱是对“尴尬”的第一反应,但若能与学生共同探索和解脱“尴尬”,那其不是一次很好的研究性学习?下面是我在高三复习时和学生一次冲破课堂“尴尬”的研究性学习课.  相似文献   

20.
阿强 《河南教育》2011,(7):32-33
物理是一门对思维要求很高的学科,其理论性很强,如果把握不好教学的艺术.就会变得平淡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致就会锐减,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古人曰:“学而不思则罔。”如果教师能把物理课堂变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