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第七届世界杯体操比赛和1987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于单项落地稳定性的统计。以及世界杯赛中,中、苏两国运动员站稳率的对比,通过调查法,文献资料研究及观看录像和现场统计,找出我国男子体操运动员落地不稳的关键在于当前在训练中急于赶任务攻难度,忽视了落地稳定性的训练和对海绵坑的依赖性太大,加上我们对准备活动重视不够,以及目前的训练方法手段不够先进,造成了运动员落地稳定性差。因而建议,教练员应认真学习国内体操竞赛规则和国内的特定规则,加强对准备活动的研究。在训练中及时“登陆”减少对海绵坑的依赖,加速我国体操训练方法手段以及辅助设备的现代化。以求尽快改变我国男子体操运动员落地稳定性差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一)从国内外重大体操比赛看落地稳定性的重要性落地是成套动作的结束部分,体现了整套动作的完整性,是评定整套动作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项目都要求落地稳定。在运动员能较好地完成高难动作的情况下,落地稳定与否已成为获得高分的关键之一。一套由高难动作组成的有价值的成套动作,伴之以稳定的落地能给裁判员和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我国体操运动员在落地稳定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体操男队在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团体赛中,仅跳马一项,因落地不稳失1.6分(有四人落地不稳,一人坐地)。但是这次获得冠军的苏联队几乎全部站稳,基金  相似文献   

3.
我国吊环技术水平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吊环是男子体操比赛中最费力的一个项目,也被称之为“大力士”的竞争。它的技术状况从一个侧面可反映出一名体操运动员的全能水平。如我国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日本运动员具志坚和白俄罗斯的体操王子谢尔博等都分别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体操比赛中获得过全能冠军,同时也都是吊环冠军获得者,所以说吊环项目是衡量一名体操运动员是否成熟的标志,本文通过对七运会体操比赛的观察统计和查阅的有关资料,分析了我国吊环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为进一步探讨提高我国吊环技术水平的途径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落地稳定的重要意义: 从目前国内外重大体操比赛的情况来看,在双方实力相当的情况下,落地能否稳定已成为争夺团体和个人冠军的决定性条件之一,第五届全运会体操比赛男子全能冠、亚军只差0.35分,男子双杠、女子平衡木、自由体操冠、亚军只差0.025分。二十二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国男队以0.1分之差战胜丁苏联男队,获得世界冠军。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因此目前对落地稳定性的研究与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决定落地稳定的三个要素及其理论根据: 影响落地稳定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运动员的体力,肌肉的控制力,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近几年来我国不同水平运动员在各层次比赛中的落地情况进行了统计分计,发现落地稳定性不好的问题没有明显地改进。1990年、1991年的全国体操冠军赛和锦标赛中自选动作的落地稳定性大都在20%左右。第25届世锦赛团体比赛,我国男队规定动作不稳率为53%,自选动作为66.6%,以我队43人次出现落地不稳的最低扣分限,仅此一项就失去4.3分,而亚军前民德队总分只比我队高出1.55分。在26届世锦赛上,我国男队自选动作不稳率为61.1%,女队为84.4%;而原苏联男队仅为18.5%,苏罗女队均为33.3%。多年以来,落地稳定性问题虽然受到重视,但收效甚微。我们认为影响落地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其中肌肉耐力素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体操比赛中一套动作,大都在25″~90″内完成,所  相似文献   

6.
男子体操单项与全能的相关分析杨育青,邬照友(上海体育学院)1前言体操比赛是以全能为基础,单项成绩之和组成全能成绩,并且也是团体成绩的主要依据。我国男子体操经过三十年的艰苦奋斗,曾于1983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以微弱的优势(0.15分)战胜前苏联队荣获团...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体操比赛中,运动员落地能否站稳不动,已经成为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本对女子少儿体操运动员跳马落地稳定性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以期为跳马训练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体操比赛中 ,运动员落地能否站稳不动 ,已经成为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女子少儿体操运动员跳马落地稳定性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 ,以期为跳马训练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9.
2003年广东省少年儿童体操锦标赛调研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佐惠 《体育学刊》2004,11(4):141-142
通过对2003年广东省少年儿童体操锦标赛调研,发现来自广东省级体操训练基地的运动员成绩较好,但全能型体操运动员尖子不尖,多数中下等运动员技术水平较差,整体完成国家最新规定动作质量不高。建议广东省体操训练中心设法将体操比赛作为一种训练手段,经常开展一些小型多样的少儿体操比赛活动。  相似文献   

10.
体操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之一,曾多次在重大的体操比赛中获取不俗的成绩,已经成为体操界不可忽视的强队。我国体操界能够具有如此的成绩和地位,这与我国的各省基层的体操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对河北省2002年参加体操比赛的49名少儿运动员素质水平和技术能力进行研究。1、结果分析1.1各组别技术水平不高明显存在着弱项,甲组出现严重的技术“断层”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体操比赛中的落地,其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在第2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双杠决赛中,楼云、阿尔捷莫夫(苏)、童非三人的预赛成绩均为9.95分,决赛时楼云、阿尔捷莫夫落地均站住不动得10分。而童非落地时小动,得9.9分,结果名次排到第三。在我们下队过程中,教练员经常向我们提出:要怎样落地才能站稳?正确合理的缓冲技术应当怎样要  相似文献   

12.
吊环这一项运动在我国体操运动项目中开展较晚。1954年全国13城市体操比赛才被列为正式项目。随着我国体操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辛勤劳动下,经过刻苦训练,吊环这一项力量性强、协调性和控制能力要求很高的项目,技术水平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现在已成为我国男子体操六项中的强项之一。在1981年第2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获得了吊环项目的第二和第四名。在1982年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上获得吊环第一名和第三名。在吊环项目上;目前我国体操运动员的技术现状是:力量性动作强、类型全面、有力量串、有动中有静;先进的  相似文献   

13.
王曼 《新体育》2009,(9):36-36
1979年12月她在美国沃斯堡举行的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以难、新、美的全套动作取得19.825分的优异成绩,与原民主德国名将格瑙克并排登上了高低杠冠军的领奖台,成为中国在世界体操比赛中首次获得冠军的运动员。当时她年仅15岁,是中国体坛最年轻的世界冠军。1984年,在洛杉矾第23届奥运会体操比赛中,她以其“绷杠后空翻转体360°下”的独创动作和高质量的成套表演,夺得高低杠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体操奥运会冠军,这一独创动作被称为“马燕红下”,也是第一个以中国运动员名字命名的体操动作。  相似文献   

14.
一、选题依据(一)我国体操运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是我国先进的体育项目之一。我国女、男子体操运动,先后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1979年,我国体操运动员告别国际体坛18年后,第一次参加了在美国沃斯堡举行的第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嗣后,在1980年第5届世界杯、1981年第2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1982年第六届世界杯、1983年第22届锦标赛和刚刚结束的第23届奥运会体操比赛中,我国体操运动员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国体操运动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是国际体操界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劲旅。  相似文献   

15.
双杠是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滕海滨的强项.凭借高规格的完成质量,滕海滨多次在全国体操比赛中夺得前3名的佳绩。但随着体操技术的发展,各项目的难度分不断提高,滕海滨的优势逐渐被其他优秀运动员的高难度分超越。为了提高滕海滨的难度分,教练组为其重新编排了动作,添加了一个新的难度动作“挂臂2周挂”。  相似文献   

16.
从项目间的相关关系分析影响我国女子体操全能成绩的因素杨育青,狮呼女子体操比赛是以全能为基础的,四个单项成绩之和组成个人全能成绩,而个人全能成绩也是团体成绩的主要依据。全能成绩不仅体现运动员的个人技术水平,也是一个国家体操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我国女子体...  相似文献   

17.
从第28届奥运会体操比赛看男子跳马的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调查访问、录像观察和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对第2 8届奥运会体操比赛进入男子跳马单项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动作难度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第3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跳马决赛运动员的有关数据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跳马动作的高难度固然是运动员冲击金牌的前提,但落地稳定性却是夺冠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从1953年第一次举行全国性的体操比赛到今天已经过去31年了。我做为31年前的一名老体操运动员、第一任国家体操队队长,看到今天我国体操运动取得的成绩,特别是男子体操队夺得了第2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团体冠军,回忆我国体操运动发展的往事,心情异常激动。这是我国几代体操运动员、教练员在党的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共同奋斗所取得的啊。  相似文献   

19.
弧形上转体180°是1985年—1988年奥运会双杠规定动作中的上法。在体操比赛中高质量地完成上法可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纵观1985年第2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双杠规定动作的比赛,我国运动员完成双杠规定动作上法的质量与世界强手相比是有差距的。此外,从1986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的比赛情况来看,我国多数体操运动员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单臂类”动作的价值: 我国运动员童非、邹利敏,苏联运动员特卡切夫在沃思堡世界体操锦标赛和我国第四届全运会体操比赛中,成功地完成了单杠单臂向后大回环。这个新动作的脱壳而出,不但使观众喝彩,而且引起了体操界的普遍重视。在全运会后不长的一段训练中,我国有的运动员能在单杠上连续用单臂打二周、三周向后大回环,有的运动员试做了单臂向前大回环,有的运动员用单臂向后大回环接后空翻转体180°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