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班下学期,我们班开设了“小餐厅”角色游戏区,我发现幼儿在积极参与角色游戏的同时,还出现了争抢角色、频繁交换角色、角色扮演意识不强等情况。面对此类状况,对老师的指导提出挑战,老师应当如何恰当介入并进行有效指导呢?  相似文献   

2.
徐冬英 《成才之路》2014,(21):67-67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游戏是幼儿园的主导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之间通过各自分工装扮角色,不停地进行着交往。那怎样在角色游戏中更好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呢?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加强幼儿与幼儿间的关系,授予交往技能,提高交往水平 角色游戏都有一定的主题,幼儿通过扮演每个主题中的角色,能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在游戏中,由于每个角色都有着不同的身份,因此幼儿之间必须有语言交往。如医院游戏中,医生和病人发生语言交往;银行游戏中,银行工作人员和客户发生语言交往。那么,教师如何在游戏中教导幼儿交往技能呢?下面就谈谈我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体会。(1)丰富交往语言,激发交往欲望。每个游戏主题都有相应的交往语言,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先和幼儿一起扮演角色,然后再让幼儿与幼儿相互扮演。如交通警察游戏,老师当警察、幼儿当过路人,以角色的身份主动与幼儿交谈,从中不仅教给了幼儿一些交通常规,也教会了幼儿的如何交谈。经过多次不同的扮演,幼儿在游戏中就会模仿着老师的样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与人交谈。  相似文献   

3.
李凤霞 《成才之路》2014,(36):64-65
我经常发现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时间游荡,问及原因,回答说是:“不好玩。”“这个游戏我玩过了。”……怎样才能改变现状,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呢?我开始尝试大班几个班级中开展同年龄段的串联游戏,使大班年级组的角色游戏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许多幼儿会以很快的速度做出算术题,背出数首儿歌,而当老师委托他为全班小朋友带操,带头做游戏或完成其它任务时,幼儿就面露难色,犹豫不决,有的当时就对老师说:“我不会”“我不行”,甚至个别幼儿还害怕得哭起来,这都是幼儿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从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他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孩子的心中有两扇门,一扇叫“我能行”另一扇叫“我不行”。如果老师打开“我能行”的门,看到的将是智慧、潜  相似文献   

5.
正一.大班幼儿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一)游戏时间较短该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的开展有固定的时间,集中在每周二、周四下午,但时间只有短短二十分钟,常常可以听到幼儿说,"我还没有玩够",甚至看到一些幼儿刚开始游戏就被老师宣布游戏时间结束了,然后就一个个地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己座位上。(二)游戏主题比较单一角色游戏的游戏主题基本以"娃娃家"、"小医院"为主,多是照顾娃娃、过生日等情节,没有新  相似文献   

6.
中班幼儿在游戏时,相互之间经常会为玩具和游戏器材而发生争执。碰到这种情况,我总是正面启发幼儿互相谦让,鼓励他们在玩具不够的情况下自己想办法,将游戏继续下去。有一次,两个“小医生”为一挂听诊器争了起来。我对他们说“老师只有一挂听诊器,已经给了刘鹏了,怎么办呢?”“刘鹏用完后我再用。”靳娜小朋友说。我进一步启发说:“你们再想想,医院里如果只有医生,没有护士拿药、打针,能给病人治好病吗?”“不能!”我肯定了小朋友的回答,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强调了医生、护士、司药及医院其他工作人员工作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道理。“我当护士!”靳娜  相似文献   

7.
怎样间接指导角色游戏呢?在实践中我体会到:首先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逐步形成正确的概念,获得更多的信息,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多,知识面扩展,幼儿的游戏内容和情节才会不断地丰富、发展。在指导中班“戏院”游戏时,由于玩了一段时间,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逐渐减弱,“观众”大大减少,“小演员”们也觉得戏院游戏不如以前有劲。正在这时,园内请来了一个杂技表演团,我就趁势引导幼儿仔细观看,随后又让他们讲讲议议杂技表演有哪些,你最喜欢哪个节目,有些什么道具,等等。讨论引发了孩子们对杂技表演的极大兴趣。在游戏中,立即有许多幼儿提出:“我们戏院里要表演杂技。”他们说玩就玩,  相似文献   

8.
幼儿喜欢角色游戏。如何使幼儿在每一次游戏中有所收获呢?我的体会是:从多种角度进行讲评,让幼儿互相交流,体现游戏的教育功能,就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1评价幼儿是否能正确反映生活经验幼儿往往会把现实生活中的内容照搬进角色游戏中,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评价,有...  相似文献   

9.
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学会谦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雪珍 《山东教育》2003,(27):37-37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像,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学会谦让,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佳手段。“谦让”是谦虚地推辞或退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我们在孩子发生争执或其他行为问题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然而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会说不会做,更可笑的是有的孩子认为谦让是别人让我,这说明孩子对谦让的理解并不完整。在角色游戏中,怎样使孩子理解和学会谦让呢?一、帮助幼儿理解谦让在游戏中,小朋友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扮演角色,而在选择时常常会发生争执。如顾琰和罗丹妮两人争做娃娃家的“妈妈”,顾琰…  相似文献   

10.
角色游戏活动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要依照幼儿的意愿进行。教师到底如何组织角色游戏?一直是幼教界争论比较大的一个问题。经过学习和实践,我的体会是: 一、以孩子为主体,教师进行启发指导和影响。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的分配及游戏规则的制定,都应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己独立确定。幼儿喜欢玩什么就让他们玩什么。角色游戏的内容、动作、对话,都应让幼儿自己去设计,发现有不妥时,教师可采用提问、反问、惊讶的口吻,采用提议的口吻及提供玩具和有关材料等方式,去间接地指导和影响幼儿,使游戏活动正确进行。例如:游戏开始了,许多小朋友一下子都拥到“娃娃家”,互不相让,影响了游戏的正常进行,怎么办呢?我就用提议的口吻问:“你们这儿有几家人家啊”“谁和谁是一家?”……较灵活的孩子就马上会意识到:“我们赶快分成两家或三  相似文献   

11.
如何使幼儿在每一次角色游戏中有所得?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找到了一条重要途径——做好每一次角色游戏的讲评.下面就是我进行角色游戏讲评的几点体会.1.以游戏者的身份参加每一次的角色游戏讲评老师在角色游戏中也是个游戏者,扮演一定的角色。讲评是角色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讲评的时候,老师依然要作为一名游戏者以角色的身份参加讲评。是“医院”里的“医生”,就向大家介绍自己是如何给各种各样病人看病的;是娃娃家的  相似文献   

12.
<正>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语言交流和社会交往的发展就一定要提高幼儿的游戏质量,加快幼儿的游戏进程,这些都离不开教师提供的游戏环境和游戏材料的充分准备。中班孩子与小班相比在游戏中角色意识增强了,对于自己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已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教师应该怎样在角色游戏中提供孩子需要的、适宜的材料呢?以下是我对本学期前段游戏的观察和反思:上学期我班就开设了"小超市"区角游戏内容,创设游戏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们  相似文献   

13.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住一起玩“区角游戏”,有的幼儿在美工区绘丽,有的幼儿在阅渎区看图书,有的幼儿在科学区练习排序……活动结束后,一位小朋友一个劲地问老师:“老师,我们什么时候才玩游戏呀?”老师回答道:“你们不是刚玩过吗?”小朋友一脸疑惑地望着老师……在老师看来,似乎是在组织游戏,可在幼儿看来,那根本就不是游戏,而是外部强加的活动,变相的作业或上课。那么,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又要达到幼儿发展的目标呢?  相似文献   

14.
一、游戏主题的产生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角色游戏。我园开展混龄儿童角色游戏以后,不同年龄的孩子们相处越来越融洽,经常讨论构思新的游戏主题。而“步行街”这一主题就是在“超市购物”活动后的活动小结中讨论产生的。当时,大家庭中的“主妇”说:“就一个超市没意思,想带宝宝们逛逛街都不行!”于是大家就三言两语地讨论开了,这个说:“要不,再开一个服装店。”那个说:  相似文献   

15.
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角色游戏 ,更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手段。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深深感到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 ,能促进幼儿能力、个性、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怎样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呢 ?具体做法是 :一、丰富经验 ,理解角色角色游戏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 ,是社会性的游戏 ,只有让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才能产生玩游戏的愿望。因此 ,必须让幼儿了解和认识角色的作用 ,如 :小班开展的“娃娃家”游戏 ,在游戏开始之前 ,我要求幼儿回家了解 :“你家里都有谁 ?爸爸、妈妈在家里干什么家务 ?谁辛…  相似文献   

16.
竞争意识 角色游戏的主题确定后,就是分配角色。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分配,这样矛盾不多,但体现不出“以幼儿为主体”,所以被否定了。现在大多是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这时的纠纷也就比较多。比如你要当总经理,我也要当总经理;你要当售票员,我也想当售票员。争论不休,怎么办呢?许多教师是用商议的口气对两个幼儿说:“今天让你做,下次让他  相似文献   

17.
陈腊珍 《早期教育》2003,(12):27-27
案例1:某幼儿园中班。游戏收拾完毕,小朋友与老师各就各位。老师说:“我来请小朋友说一说今天你玩了什么?”A幼儿说:“今天我去了娃娃家。”B幼儿说:“今天我在图书角。”C幼儿说:“今天我在表演区。”……老师:“你们怎么玩的?玩得怎样?”D幼儿说:“我们大家一起搭了个大桥,玩得很开心。”E幼儿说:“我和××、××一起跳舞,玩得很高兴。”教师略总结:“今天大家玩得都很开心,但如果×××、××能遵守规则就更好了。” 案例2:某幼儿园小班。游戏结束,老师说:“今天我们都玩了哪些游戏……”“哦,娃娃家的妈妈应该……爸爸应该……下次记好了,爸爸妈妈的工作是要分工的……”  相似文献   

18.
一、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如何克服以往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中遵循“三定”(即教师定主题、定角色、定道具)的传统模式,充分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性?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点做法:1.让幼儿自己确定主题。幼儿在游戏前就已有“我想玩什么”的初步设想 ,教师在游戏前应运用谈话的方式帮助他们定下主题 ,然后根据他们的意愿扩展主题。如幼儿想玩“娃娃家”游戏 ,可引导幼儿讨论:家里的小孩生病了怎么办?想玩“去医院”游戏 ,可引导幼儿讨论:在去医院的路上孩子非闹着喝水怎么办?2.角色分配自主。即让幼儿按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李娜 《幼儿教育》2002,(9):37-37
细心的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在独自游戏时,常常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还常常自言自语,时而与这个角色对话,时而又与另一个角色对话,好像他正在和一些“伙伴”一起玩耍似的。有些父母便会担心起来,怀疑孩子是否患上了某种心理疾病。其实,这是儿童正常的行为表现,这里的“不同角色”是幼儿假想的游戏伙伴,“自言自语”是幼儿的游戏言语。  相似文献   

20.
我和孩子们一起玩音乐游戏《狐狸和兔子》,我当狐狸,孩子们当小兔子。第一遍游戏后,小奕忽然跑到我面前问:“张老师.您说狐狸怕大蟒蛇吗?”我说:“当然怕了,大蟒蛇很凶猛的。”“老师,那我就当大蟒蛇吧.我来捉狐狸。”说完用期待、渴求的目光望着我,我真不忍心打消他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可游戏中没有这个角色,音乐中也没有这样的情节,如果满足了他的要求,其他幼儿也有新的想法又该怎么办呢?对于张老师的困惑,您有什么建议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