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宗白华批评文体的“散步”特色:在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比较中散步,在艺术直觉和逻辑思辩中散步,在“自下而上”的实例中散步。宗白华散步体批评既有民族特色又体现现代精神,对中国当下“模式化”的文艺批评有针砭作用,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建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宗白华批评文体的“散步”特色:在跨文化和跨学科的比较中散步,在艺术直觉和逻辑思辩中散步,在“自下而上”的实例中散步。宗白华散步体批评既有民族特色又体现现代精神,对中国当下“模式化”的文艺批评有针砭作用,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建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康德的美学思想是宗白华艺术批评的核心法则.宗白华以康德的时空观与形式观为出发点,透析中国艺术的"形式"与"空间"特征,指出中国艺术的精神是对音乐性的追求,具体体现在书法与绘画中对"线"的运用上,而"舞"是其最高的表现形态.正是以此为基础,宗白华揭示了中国艺术意境虚实相生的特点,并且深刻地概括出中国艺术中与康德的壮美与优...  相似文献   

4.
宗白华美学在全球化时代愈发彰显出"中华精神".一方面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及其艺境论以生命为本体,追求生命精神的超越;另一方面宗白华"妙悟"为本的审美认识方式与生命本体有着内在关联,体现了生命与艺术一体化的境界.宗白华美学体系的成功创建与多元互补的方法论布局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支撑宗氏美学架构的方法论值得探究.从本体、经验到方法,宗白华将现代"中国美学"推向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宗白华关学批评的诗性特征,表现为批评文体的文学化、批评话语的关文化和批评思维的直觉性,三者紧密联系,共同铸就了宗白华关学批评的诗性特征。宗白华的关学批评昭示理论的面貌并不总是灰色的,它同样可以呈现出生命的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6.
宗白华新诗理论是在其生命诗学发轫期诞生的重要诗学成果。本文在对宗白华1920至1923年间发表的十余篇谈论新诗的文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宗白华新诗理论是以西方现代哲学文化和中国古典诗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建构起来的,进而就其新诗理论的生命诗学特质和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宗白华意境理论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这里首先非常简要地介绍了艺术意境的孕育、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宗白华先生对“意境”的界定。接着,从“直观感象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和“最高灵境的启示”三个方面解读了宗白华先生意境理论层次创构,并认定宗白华意境理论不仅是艺术境界的理论,更是人生的境界。最后,从“舞”为例,阐释宗白华意境理论中律动生命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8.
宗白华作为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对20世纪中国美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那非凡的艺术气质,独特的知识结构,留学德国学习美学和哲学的经历,以及对中国艺术的深切体验,使得他在美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上,能以西方美学为参照,以中国传统思想为本根,以体现生命意识的中国艺术为核心,为后人的美学研究提供了范式,在审美的人生观方面,宗白华推崇一种既超尘脱欲又积极进取的人生境界,反映了艺术化的心灵境界。同时,他还继承中国传统的诗学观,将意境看成艺术家由情景交融而创构的境象,其中体现着艺术家的人格涵养,在虚实相生的意境中,宗白华特别强调了艺术的动静相成,在叔本华的影响下,宗白华对中国艺术中的音乐精神有深刻的感受和见解。  相似文献   

9.
宗白华先生曾言:“世界是无穷尽的,生命是无穷尽的,艺术的境界也是无穷尽的”。艺术的创造、文本的丰富及其解读方式的推深入境往往也是无穷尽的。这就使得我们的文本和教学产生了极大的阐述空间。“温故而知新”,不仅是对艺术创造和艺术批评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深层上比照西方注重知性分析和逻辑揄的艺术评价方式,多视角地解析了传统艺术批评方式“品”,首先,对作为一种批评现象的“品”。进行了纵的历史演进和横的品评移植两个方面的勾沉和爬梳;其次,对作为一种批评模式的“品”,分析提示了它的基本思维特征如整体直观式的感觉判断等;再次,对作为艺术批评的“品”,分析探索了它的深层化心理结构等。这些表明,作为艺术批评的“品”堪称一种颇具中国化底蕴的艺术批评范式。  相似文献   

11.
宗白华的艺术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美学艺术理论的土壤之中,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理论重生命、崇意境的特点,而且结合他自己精深独到的见解,使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焕发新的光彩。同时,他将这种艺术理想融于艺术创作之中,写下了风格清新、意境深远的诗集《流云》。理论与创作的互证互释,使宗白华的艺术世界成为他审美人生的一种最好的印证和诠释。  相似文献   

12.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具有雍容、灵动与洒脱的学术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散步美学”;散步美学的主要方法论特征是直觉与逻辑的统一,在对中国艺术意境的描述与阐释中,宗白华具体而娴熟地运用了这一方法;这一方法之所以出现在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中,主要是因为宗白华不仅有丰富的东西方艺术体验与修养,而且还有将东西方文化与艺术“渗合融化”的理想、视野与实践。让人怅惘的是,散步美学的方法虽令人向往却无从摹仿。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中国现代历史剧作家郭沫若的史剧观做了综合的分析与评价,指出了他诗、史结合的创作方法对中国现代戏剧的理论贡献,揭示了其“失事求似”的史剧理念的合理性,但对其在艺术实践中的偏颇和失度,予以客观分析和批评,勾勒了他由唯美主义的艺术观念向阐释学批评转变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中国现代历史剧作家郭沫若的史剧观做了综合的分析与评价 ,指出了他诗、史结合的创作方法对中国现代戏剧的理论贡献 ,揭示了其“失事求似”的史剧理念的合理性 ,但对其在艺术实践中的偏颇和失度 ,予以客观分析和批评 ,勾勒了他由唯美主义的艺术观念向阐释学批评转变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15.
宗白华生命哲学和文艺思想是宗白华生命诗学的理论基础。早期宗白华哲学思想主要受到柏格森等西方生命哲学的影响,成熟期则回归中国哲学,吸收了儒、道、释等各家的生命哲学思想,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仍在其中发挥着潜在影响。宗白华主张文艺的生命本质和审美本质,持文艺形式与内容统一论。在生命哲学和艺术观的共同作用下,宗白华生命诗学形成了生命特质观和审美本质观。其诗学与生命哲学、艺术观之间存在着一种共生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宗白华以"散步"的漫谈方式诉说了中华古典艺术的美学内蕴与厚重的文化精神,同时比较、分析了中国古典艺术不同于西方艺术的独特审美特征。在宗白华的笔下,艺术源于不同时代下人们对自由生命活动的体验和感悟,艺术的创造是基于这种体悟而展开的自由自觉的美之创化,充盈着个体生命的真切情感体验,又升华为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格,形成为主观与客观融合、以致天人合一的美的世界;不同时代、民族境遇下人对世界人生的情感体验的差异性,又展开为不同民族文化丰富多样的审美差异性。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显示出他对于艺术本体及审美理念的深刻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美学家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始终抱着阐扬中国文化的目的,但态度与立场的差异使他们采用了不同的视角,其中宗白华通过中西比较的方式彰显中国艺术精神受到了众人的推崇与认可。宗白华思想始终保持同西方文化平等的对话,从中西比较中显见中国艺术精神的独特性、优越性,以艺术的写实精神、传神精神、造境精神来统领中国艺术的精神,并以具体的艺术问题来探索中国艺术精神的特征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宗白华的美学著作和文献中,对宇宙的深切感情和执着信念贯穿整个美论的始终。本文试 图从生命和艺术的完美结合、“道”即宇宙两个层面来分析宗白华美学思想中所蕴涵的宇宙情怀。  相似文献   

19.
宗白华小诗创作风格与诗美观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20世纪的初中国新诗运动的“殿军”,宗白华的小诗意象新颖,风格独标,其中活跃着自然生命的感悟,宇宙万象的体会,既有理智的清醒与深邃,也有情绪的纯真与感动,传达了诗人的人生立场与生命情怀,而以明激的理性引领创作实践,是宗白华较一般新诗诗人优越的地方,他关于“形”“质”不分的新诗艺术意境创构理论,以及对于诗人人格的修养要求,体现了辩证的艺术精神,对中国新诗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得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利丽 《孩子天地》2016,(7):203-204
中国艺术批评史并非各类艺术批评思想发展的集合,而是以各类艺术批评、诸子百家著述以及两汉儒生注经等为依据,不断归纳、提取的命题、观点以及思想等,并将其进行系统的阐述,对于整个艺术批评均适用。目前,艺术批评史得到相关专家与学者的关注与重视,致使艺术批评史研究进入新的研究领域。本文笔者将基于艺术批评史,介绍艺术批评史研究现状,阐述艺术批评史研究存在的问题,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