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出了一本小书《作家之门》,许多青年文学爱好者读后给我来信,不少人还附来习作,与我探讨创作上的问题.我给他们讲的大多是一些可称为冠冕堂皇的道理,这些道理绝对正确,甚至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诸如树立“两为”思想,深入火热生活,多读多想多写,等等.无奈他们照做后起色不大.对照  相似文献   

2.
龚过  一言 《阅读》2006,(2):24-29
其实,我对《红楼梦》产生兴趣,完全是一种巧合。暑假里的一天,我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索性起身打开电视。正好是刘心武的专题讲座——破解《红楼梦》之谜,我就饶有兴致地看起来。之后,我还制作过一张红楼梦的人物家谱。有人说我是“红学会”的会员。现在,仍感到余兴未尽。于是来了个“别出心裁”,为我们班上的每一位女生都找到了一个红楼梦中的人物,一一配对。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女生中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相似文献   

3.
洪欣远 《阅读》2016,(Z3):49
我很小就喜爱音乐,喜爱跳动的旋律,更享受唱歌时那种轻松愉快的美好感觉。但我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训练,所以每当有人说我是瞎唱时,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灰心丧气。但我的音乐老师达明欣给了我唱歌的信心!还记得小学一年级时,我十分认真地跟着达老师一句一句地学唱歌。"嘴巴张圆,声音唱出来。"达老师教的发声技巧,我至今仍未忘记。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坚持换来了甜蜜的收获。每一次音乐课上,我都能做到"嘴巴张圆,声  相似文献   

4.
盛可以的《北妹》是她继《火宅》、《水乳》之后的第三个长篇,它秉承了作家一贯的朴素描写风格,为我们塑造了“北妹”的人物群像,作家从她们“直觉的生命”和“游戏的语言”两个方面去体现,前者让她们体验生命,后者显示她们在生命中的成长。就这一写作的姿态来看,它足当代文坛中的异质,为“70年代后”已程式化的写作带来一股新鲜空气。  相似文献   

5.
大凡一件很坏的东西,在需要它的人看来,甚至会被视为“无价之宝”,王阳明的哲学之对于蒋介石就是一例。早在一九三三年,蒋介石就吹捧王阳明是“中国革命的导师”。把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说成是“很优美的哲学”,“中国学术史上最有价值的学派”,甚至说它是“东方文化精神”。蒋介石自称他“最初就很得益于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的心传”,王阳明的《传习录》是他“最喜欢读的书之一”,说这本书“阐明致良知的道理”,“奠定了”他“求学作事的根本”。在被中国人民赶到一群海岛上之后,蒋帮集团中还有人凄厉地呼叫。值此“存亡绝续的紧急关头,提倡王学实有其时代的需要与价值”。究竟为什么王阳明在蒋介石的眼里,有这么高的“价值”,为什么蒋介石要把王阳明的反动哲学作为自己的“根本”?那我们就得先看看王阳明乃何许人也!  相似文献   

6.
李燕  杨欣仪 《阅读》2023,(Z3):24-29
<正>作家介绍还记得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吗?作家吴然通过描写一所边疆的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而四年级(上册)的《走月亮》也是吴然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幅“我”和“阿妈”月夜漫步的画面,体现了作家对乡土的缱绻之情、对童年的眷恋之情和对母爱的深切依恋。吴然有着浓郁的家乡情结。他出生在云南省宣威市,少年时先是跟着父亲在昆明打工,后又到了大理,无论是当工人、小学教师,还是做报刊编辑,他始终不曾离开云南这片土地。他热爱这片美丽、神奇、富饶的土地,于是把这份爱倾注于笔端。  相似文献   

7.
个人型叙述声音主要是以"我"表达"我"的思想、经历和故事等,是最能体现女性精神与肉体真实感受的文本。庐隐作为"五四"时期重要的女性作家,其小说主要采用了个人型叙述声音进行创作,《或人的悲哀》就是代表作之一,小说的叙述声音呈现了"情智冲突"的模糊性,文中"诗语"情感表现极具真实性,在具体事件上则体现出虚构性,而作者就徘徊在这虚实之间。《或人的悲哀》的这种写作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暴露女性自我生活的一种担忧的产物,是身居传统伦理和现代伦理夹缝中个人对传统伦理的妥协,是女性作者不得已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从古到今,对《九章》"陵阳"的解释,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说法,即:动词说、地名说、未详说和大波说。从目前情况看,四种说法中,地名说和大波说是学界认知的主流,而大波说的说服力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9.
《英美概论》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一门课程,讲授这门课程,教师和学生都应了解一点语言国家(即美国和英国的)一些背景知识,这样才能上好这门课程。 我讲授《英美概论》中《英国概况》时,就和学生一起就英国“王权实际上等于零”进行了一些探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英美概论》中说,英国宪法规定:英王是英国世袭的  相似文献   

10.
童年不再来     
陆梅 《阅读》2006,(10):4-5
我时常想.如果让我再一次回到童年和少年时代.我的人生是不是更有质量或意义?其实我很害怕回想我的童年。我的有限的关于童年阅读的记忆.少而又少。倒是多年后的今天.职业和写作的关系,使我对童年阅读感同身受。我曾经在《相逢一个个童年》的小里说:我看书.儿童书或成人的书,都很在意作家笔下的“童年”.童年里温暖会心的细节。  相似文献   

11.
李琳 《阅读》2005,(11)
写《芝麻开门》的作家祁智曾和一个小朋友有这样一段对话——“叔叔,你希望有人敲门吗?”“希望。”“那我去敲门,你会开门吗?”“当然开门。”“我要是晚上敲门呢?”“我讲故事给你听,你讲故事给我听。”“那——我怎么才能找到你呢?”“我就在书中等你。”“我就在书中等你”,这是作者与读者的心灵约定。作家的心血与智慧化为翩翩的文字,一如那蛹羽化为蝶的浪漫与艰辛。他永远静静地守候在他的书中,等我们轻轻扣击柴扉。我们展开书页,其实是在走进作家的心田,我们的目光走过文字,其实是在和作家亲密地对话。书海漫漫,人海茫茫,我们相约,我…  相似文献   

12.
除了文章,我对郭保林还一无所知.好在我面对的是他的散文——赫然一大卷35万多字的抒情散文,而不是诗歌和小说.这便使我更为容易找到解读他的人性人格的便捷途径.新时期以来,尽管人们费尽心机地想给散文作出确切定义的试图都未获圆满结果,但我仍一厢情愿地认为,散文是作家以现实手段寻找自我的最有效途径.虽然,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但诗歌、小说中的情感,往往被独特独立的文本形式所俘获,甚至被趋入本意非常不情愿的旅途,比如,因为小说人物、情节的隔离效应,可能会使作家自我消解;诗歌因为直觉、理念或梦呓般的语象丛林可能会使作家自我扭曲.那么,人们最终选择散文传达个体生命的体验,达成情感心灵的直白,就成为必然.确实,读了半辈子小说,我们真正认识巴金,是他的《随想录》,而非《家》、《春》、《秋》;认识孙犁,是他的《老荒集》,而非《铁木前传》、《风云初记》;《围城》可以告诉我们钱钟书的国学功底,而杨绛的《干校六记》才昭示他蔼然仁者之光.同理,如果不是读了散文,我肯定无法比较卢梭和蒙田人格的高下,不会明白弗兰西斯·培根内心世界何以有那么多的哲学悖论.当《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之类,过多地炫耀了莫扎特笑容可掬和清平明静的面貌时,我就产生了一种通过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废都》、《白夜》、《土门》和《高兴》中的四个进城者:庄之蝶、夜郎、成义(特殊的进城者)和刘高兴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托弗洛伊德的"创作动力说",进入作家精神世界,对作家创作心理进行探析。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发现贾平凹90年代的创作心理表现出持久的苦闷、失落和漂泊。贾平凹塑造的一系列"进城者"形象正是作者在作品中的精神替代。四个人物形象的发展脉络,也体现了作家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入城市的知识分子在思想和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沈钱 《阅读》2011,(7):41-42
在《走进世博》这本书里,我认识了不少‘世博人物”呢! 刚刚拿到《走进世博——献给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书,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中国与世博》的部分,所以我就先从第二章读起。  相似文献   

15.
读图的乐趣     
我识字很早,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能够独立门阅读《365夜故事》《一千零一夜》等全都是文字的书。上了小学后,图书馆更是我流连忘返的乐园。书看得多了,遣词造句也就变得得心应手,于是渐渐地也爱上了写作。  相似文献   

16.
俗也?奇也!     
江帆 《阅读》2023,(Z3):48-53
<正>这位作家实在太擅长讲故事,他语言鲜活酣畅,读起来好像有人在你面前说书、讲相声。在他的这本书里,每则故事篇幅虽不长,但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这位作家就是冯骥才,这本书名叫《俗世奇人》。  相似文献   

17.
“玄”,《说文》释之曰:“幽远也,象幽。”引伸为奥妙、微妙、深奥难识。(美)秦维聪《李耳道德补正》云:“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象”,指现象、表象、或谓象征。《周易》用卦爻等符号象征自然  相似文献   

18.
云梦睡虎地秦简有《为吏之道》一种,其中有些语句如“鬼(怀)忠兹(慈)孝”、“安静毋苛”等不象是纯粹法家的思想,再加上其中又有犯秦国讳的例子,因此一度引起了人们对其作家的猜测。我分析这份简书与墨家学派有关,或者说在它的写作过程中受到了墨学的影响。通过对这份简书的研究,我们一方面可以再次证实墨学后来确实是转移到了秦国,并对  相似文献   

19.
本来是写《保山学院学报》的发刊词,却用了《"而立"寄语》这个标题,看似有些疑惑,用意却是简单。应该说,作为《保山学院学报》的前身——《保山师专学报》有过几任主编,《保山学院学报》今后还会有多任主编,但幸运的是我能够在学报的升级转换中得以继任,一种承前启后的自然联系必定会延续着一脉相承的精神气息。  相似文献   

20.
缪中艳 《阅读》2014,(Z6):48-49
<正>在平时写作中我经常发现,许多中高年级同学在作文中喜欢说"空话""大话""假话"。比如写《童年趣事》,开头不是"在我童年的星空有无数闪亮的星星,其中最大最亮的一颗……",就是"在我童年的沙滩有无数五彩的贝壳,其中最大最美的一枚……",还有很多同学一写到文章的结尾,立马就变成了一个威严的"大人",管他前面写的什么内容,非要总结出一条深刻的道理。遇到"成长""梦想"类主题的习作,更容易写出"假大空"的话来。这些同学以为,不这样写就体现不出习作的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